李璐玚
在体育社会化、全球化的今天,体育传媒这个现代体育与传播媒介结合的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现在的体育传媒,是以媒介为载体,以体育信息、体育比赛、体育运动技术为传播内容的媒介产业形式。笔者所指的体育传媒,是狭义上的“体育传媒信息”。在这里,体育传媒是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它将受众观看比赛的行为与对体育的认知结合到一起,成为受众和体育之间的纽带;借助媒介资源的平台,将体育信息从体育行为发出者一方转移到关注者一方,从而实现信息的交互融通。它是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佐证。
体育传媒在我国主要的媒介形式有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其所报道的体育信息既有其他大众传媒报道形式的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具体包括:第一,体育信息的客观性。体育信息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出来的某种社会化信息或逻辑建构;第二,体育信息的时效性。体育传媒的信息报道要在第一时间内把握体坛发展动向,报道最新的体育信息、赛事情况、运动技术发展现状等;第三,体育信息的可预知性。主要指大众对赛事期待性的满足。虽然赛事具体的状况有不确定性,但是何时何地举办赛事是有强预知性的事件,所以给受众以更大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第四,体育信息的强冲击性。在对体育信息进行报道的过程当中,由于比赛的精彩、日程的紧凑及竞技体育的不确定性,会给受众带来感官上的强烈冲击。这也是体育传媒信息报道的魅力所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受众更容易被吸引、其行为也更容易受到体育传媒信息的导引。另外,对体育明星的报道也会对受众的原有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易导致大众对体育明星的崇拜、追随等现象[1]。
拥有了以上特征的体育传媒,其传播的信息就更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尤其是在广大高校,更是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欢迎。由于体育传媒提供信息的客观性、时效性、可预知性、强冲击性等特征,必将影响到那些接触体育传媒的大学生的体育行为。
体育传媒作为一种传媒产业,传播的信息必然具有流动性、可接触性及再传播性。在这样的前提下,以大学生群体为例,接触体育传媒的大学生群体必将会受其信息的影响产生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体育传媒的传播必然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行为。
反过来,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实践时,首先会产生相应的信息需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群体会选择简单的、获取信息快捷的、信息容易提取和传播的体育传媒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的体育传媒接触习惯。举例说来,如选择报纸媒介进行体育信息接触,是出于某体育报纸符合其阅读习惯和信息接触习惯,在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上符合其喜好,于是产生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依赖,在以后的信息获取中,他都会选择报纸媒介作为主要的体育信息获取渠道。而大学生群体对此类体育信息的需求和话语方式等的期待,也促进了该体育传媒向着更好、更高、更有利于体育事业的方向发展。
所以说,体育传媒与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需求会带动和促进体育传媒的发展。
现在,无论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都体现着体育传媒的信息。在体育传媒报道中,将体育运动理论与独特的体育实践结合起来,无疑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官冲击,对受众更好地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另外,体育运动是时尚、热情、青春的代名词。通过体育传媒的报道、比赛形式的普及、运动精神的宣传,大学生在感受滑板、花式篮球、高山滑雪等运动的魅力时,会自然而然地想通过体育实践亲身参与,于是运动兴趣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悄然生成。
大学生群体的体育价值观主要表现在教育价值观、健康价值观、休闲价值观、竞争价值观和经济价值观五个方面。通过对体育媒介的接触,当代大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体育价值观,虽是多元化的,也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通过对正确、向上的体育传媒的接触,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促进对生活认真思考、对工作锲而不舍、对实践勇于争先的品格培养。这些都是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传递给大学生的正能量。
终生体育是我国在体育方面一直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成型阶段。正确的接触媒体、接触思想,对今后的人生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体育媒介的报道,可使大学生对终生体育有所了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充分认识到了体育之于人生、之于社会的重要意义。这有利于大学生从思想上确立其终生体育的观念。
体育传媒传播的信息新颖时尚,在促进体育消费环节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体育消费观念制约着体育消费行为,而体育消费行为则关系到整个体育产业的结构、发展及命脉。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消费在整个消费链条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媒介的信息传播行为之于大学生群体无疑是占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的。在接触体育传媒信息之后,大学生群体自然会形成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可以促进整个体育消费产业的发展。
体育传媒的报道目前并没有发展至完美阶段,在对大学生体育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于体育传媒本身的不完备而导致报道内容或报道精神的缺失,也可能是由于体育传媒本身忽略了职业操守,而导致传播结果上的负向导向。
媒体在传播体育知识时,不求甚解、似是而非,没有合理的、全面的解释某些体育知识,或片面的对事件进行报道,缺乏报道深度,导致对体育知识的介绍和普及缺乏真正的知识性,令大学生群体在接触体育媒介之后对体育知识仍没有系统性的认识,甚至产生错误理解,导致对体育行为产生盲目性。
大学阶段是心智发展的定型阶段。一切所接触的新观点、新事物都容易对大学生行为产生影响,甚至决定其以后的心智发展方向。体育媒介在报道时应充分注意职业操守,正确运用报道手段,选择报道角度进行报道分析,从而公正、客观地促进大学生对体育道德的合理化认识。
举例来说,对于体育比赛中偶尔会出现的球迷骚乱、黑哨、体育暴力等现象,体育媒体如果不假思索地进行渲染性报道,易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偏差性误导,让大学生误以为体育暴力是一种常态事件,以至于其进行体育实践时也会将“体育暴力”定义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不利于正确体育观念的树立。在大学生群体的体育行为中,也极易产生模仿暴力的行为,不利于培养健康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
体育意识是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意识是人对体育的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
体育媒介的传播是传播者经过解码之后再编码的二次传播过程,所以大学生群体在接触体育媒介带来的媒介信息时,体育信息本身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大学生进行体育行为时的错误理解。在对体育本身的认识上,不少大学生都羡慕体育明星拥有很高的收入,不菲的代言费等,但是对其光环背后的辛苦付出却关注甚少。盲目关注体育明星的状况,误以为成功和收获唾手可得,却忽略了背后努力的一面,这也是错误的体育意识可能对大学生体育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方面[4]。其他的负向意识如好逸恶劳、缺乏合作精神、拈轻怕重、爱慕虚荣、毅力耐力差等也都属于错误体育意识导致错误体育行为的体现。
诚然,体育明星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毅力、运动天赋、运动成绩。他们在赛场上的优秀表现无疑是实现自我价值,为国争光的最好体现。但如果将对体育明星的欣赏转换成一种“追星”行为,这无疑偏离了对体育明星应有的学习态度,而是向着过分娱乐化的角度发展。导致大学生只看到体育明星成功、美好、富有的一面,而忽略了要取得这些恰是需要最顽强的付出与最焦急的等待才能得到这一事实。由于媒体的过分渲染,使得大多数大学生仰慕体育明星的举止、运动成绩、收入等,而忽略了成功背后艰苦卓绝的努力,导致他们在体育行为上会存在对偶像的盲目崇拜。
我们看到了体育传媒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就应注意弘扬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方面。
首先,体育传媒应肩负起自身责任,促进大学生正确体育意识的形成及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如体育传媒应发挥自身优势,并充分利用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发挥体育传媒的独有优势,引导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还可以积极鼓励高校学生提高对体育传媒的自鉴能力,取其精华运用到自我的提升上来。
其次,学校要增强责任感,制定相关的政策导引。如通过建立校园信息网络,健全舆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良性发展,让其在学校宽松温暖的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再次,政府引导,与国际接轨。现在的体育媒介报道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我国的学校体育发展是滞后的,因此就更需要政府出面,以政府约束力,促进学校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的形成,更好地发展大学生体育行为。
最后,对体育明星的认识要客观。世界各地的媒介报道中都出现将体育明星过分神化的事情,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宣传意识,要让学生知道,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的个体。只有正确地认识体育明星的成功和艰苦,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体育意识,进行体育行为。
[1] 赵武臣,袁小康.浅谈体育传媒对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作用[J].中国报业,2012(6):15.
[2]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J].2000.
[3]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论文,2003.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胡正荣.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6]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7]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 岑传理.感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9] 王慧琳.大众传媒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论探讨[J].人类运动,2003(7):42~45.
[10] 刘一民.体育行为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11] 季新涛.体育传媒对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6):18~19.
[12] 董娜.体育传媒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J].青春岁月,2011(1).
[13] 华卫平.体育传媒对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3):12~13.
[14] 陈子锐,林少娜.文化视野下体育传媒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3):98~100.
[15] 荆光辉,张子沙,肖水平.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2):14~21.
[16] 王慧琳.电视和报纸体育报道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C].第六届国际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2.
[17] 孙旭辉.试论体育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