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的欧洲诉求

2015-02-11 14:50朱晓中
世界知识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东欧波兰成员国

朱晓中

2015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五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

2015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五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和进入欧盟核心机制,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中东欧国家之于欧盟、乃至整个欧洲意义的讨论。

从2004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欧盟已经实现了三次东扩(2004年、2007年和2013年),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也从15个增加到28个。与东扩前相比,欧盟的面积增加了27.79%,达到451.31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26.8%,达到5.068亿,经济总量增加了11.3%,达到17.37万亿美元。

入盟至今,中东欧国家在经济上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欧盟经济圈中最具活力的国家;在政治上,中东欧国家日益成熟,越来越多地参与欧盟重大内外政策的决策,正在进入从加入欧盟到塑造欧盟的转型进程。

政治、经济、战略的利益追求

如何在新形势下确定自身在欧洲(盟) 的新利益,以及如何将这些机会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是如今中东欧国家面临的新挑战。中东欧国家在欧洲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三大领域。

在政治领域,中东欧国家要首先防止出现“双速欧洲”。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东欧国家产生了直接威胁。随着欧盟永久稳定机制和《欧元附加条约》的出台(2011年3月24日),曾一直被中东欧国家抵制的“双速欧洲”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虽然经济稳定对新老成员国同样重要,但中东欧国家不希望出现政治排他性来限制自身发挥特有的影响力。

其二,发挥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作用。对中东欧国家而言,轮值主席国是一个给欧盟留下印象、同时在其他成员国那里建立声望的重要机制。2009年上半年,捷克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通过了“东方伙伴关系”计划。2011年,匈牙利和波兰分别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大力推动欧盟的多瑙河战略和能源安全。

其三,支持中东欧国家政治家担任欧盟机构中的高级职务。在遴选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问题上,中东欧国家相互沟通并努力争取老成员国的支持。2014年8月3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峰会,选举波兰总理图斯克为欧洲理事会新任主席。图斯克成为首位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中东欧成员国领导人,这表明中东欧作为一个整体在欧盟内部的地位有一定提升。

在经济领域,中东欧国家的利益是维持欧盟凝聚政策、保持财政主权、保持和扩大自由的内部市场。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的一些老成员国呼吁减少欧盟预算,但中东欧成员国认为,欧盟的财政转移已经成为它们和候选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以波兰为首的多数中东欧成员国在2014-2020欧盟财政框架谈判中为捍卫自身利益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结果是中东欧六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获得的基金数额同比有所增加。

作为反金融危机措施之一,2011年欧盟批准了欧盟永久稳定机制和《欧元附加条约》。虽然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表示将加入该条约,但它们希望能够参加有关欧元区改革的讨论,以维护自身未来在欧元区的利益。入盟后,中东欧国家从欧盟内部的货物和人员自由流动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因此支持欧盟委员会防止和反对保护主义的措施,以便开放和自由的市场推动中东欧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在战略领域,中东欧国家的利益是管理俄罗斯、维持欧盟的东方政策、保持欧洲大西洋关系的可靠性。一些中东欧国家曾是苏联集团的成员,对俄罗斯有天然的警觉。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加剧了它们对俄罗斯的担忧。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使部分中东欧国家认为,俄罗斯依然习惯以武力获取利益。2009年美国“重启”与俄罗斯的关系,部分中东欧国家认为此举“轻视了”其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反应强烈,在谴责俄罗斯行为的同时要求北约增加在欧洲东部的军事存在。他们不仅希望东部边界安全,而且致力于向欧盟东部邻国输出价值观。2009年,波兰和瑞典推动欧盟出台了“东方伙伴关系”计划,试图使部分独联体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而在战略上更加接近欧洲。中东欧国家强烈依靠北约提供安全硬担保,也依靠欧盟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提供安全软支撑。这些国家认为,北约和欧盟的持续扩大不仅对维持欧洲大陆的安全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中东欧国家疏离其紧邻的危机灰色地区的保证,因此一直致力于倡导稳固的欧洲大西洋关系,呼吁美国继续维持在欧洲的军事存在。

实现利益目标的障碍

虽然中东欧国家在欧洲有重大利益,但也存在着若干不利于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参与重塑欧洲进程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中包括结构性(如地理和经济能力)因素,也有政治性(如恐惧思维、双边纠纷、内向性)因素。

不同的地理位置使得中东欧国家具有不同的地缘政治偏好。中东欧国家分布在中欧北部平原(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波西米亚高原(捷克)和多瑙河盆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中欧北部平原国家对俄罗斯潜在威胁的敏感度较高,倾向于同美国保持更密切的伙伴关系,看重北约的安全保障,并在欧盟层面上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立场。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反应强烈,参加了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相反,多瑙河盆地国家因为在地理上距离俄罗斯较远,因而对其潜在威胁不敏感,并对欧盟制裁俄罗斯的措施表现得“三心二意”,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家仍希望同俄罗斯保持关系。

恐惧思维是中东欧新成员国在欧盟中难以实现政策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思维主要表现在部分国家对波兰的大国抱负心存担忧。这些国家经常以怀疑的眼光理解波兰的务实做法。虽然认为波兰是他们在欧盟内部同老成员国进行利益博弈的盟友,但对其在乌克兰及白俄罗斯问题上的独往独来及与德国的合作心存疑虑。

除了对俄罗斯的担忧及与老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外,中东欧国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也不高,国家间的“冲突”不时见诸报端。例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之间有关匈牙利族人的双重国籍问题,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语言之争,以及克罗地亚同斯洛文尼亚的海上边界之争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与此同时,部分中东欧国家因国内政治争吵不断而不在欧盟层面上有效地追求国家利益,减少了成为邻国潜在伙伴的吸引力。

实现利益目标的战略保障

为实现其在欧洲的利益,中东欧国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如建立地区联盟、与老成员结盟、提出倡议和影响欧洲议会等方面。

在建立地区联盟方面,中东欧地区最著名的地区联盟首推维谢格拉德集团。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维谢格拉德集团采取共同立场,自2014年1月以来就乌克兰危机发表了七份共同声明,支持在国际法框架内承认乌克兰边界内的独立、民主、稳定、现代化和繁荣,反对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内部事务,不断重申它们对欧盟有关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官方立场,赞成欧盟与乌克兰尽快签署联系国协定和建立深入全面的自由贸易区。

2014年8月,波兰总理图斯克当选欧洲理事会主席,这表明中东欧作为一个整体在欧盟内部的地位有一定提升。

在欧盟内部,中东欧国家的提议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老成员国(特别是法国、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如何。目前,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学习探索如何同老成员国合作,从而推动国家和地区问题的解决。2008年,波兰和瑞典说服德国,使得“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得以出台。近年来,波兰还加强了同德国和法国的合作,定期会晤机制“魏玛三角”也得以恢复。

中东欧国家意识到欧洲议会可以成为推动中东欧国家在欧盟中争取利益的工具。在波兰人布泽克担任欧洲议会议长期间,欧洲议会公开支持波兰轮值主席国的政策优先,广泛认同中东欧的许多目标,包括进一步东扩、能源安全、改革共同农业政策,同俄罗斯建立务实的关系,推行新的经济治理方式,抵御“双速欧洲”概念等。

在深化地区防务合作方面,积极推动欧盟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同时,中东欧国家不断致力于提高地区防务合作水平。2014年3月14日,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国防部长在布达佩斯签署了军事合作条约,决定协调防务计划(军演、防务、采购和防务开支) 和组建战斗部队,以应对乌克兰危机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东欧国家的一个重要计划是,通过连接波兰和克罗地亚之间的液化天然气终端管线来贯通南北能源走廊。目前,波兰和捷克之间的连接已经启动,匈牙利和克罗地亚之间的互联管线建设也已经启动。波兰尽早实现本国页岩气工业开采是该地区能源来源多元化的另一种可能。2013年11月6日,维谢格拉德集团签署能源合作声明,通过推动页岩气和核能开发建立小型地区能源市场,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水平,以确保能源安全。

目前,中东欧国家处于历史的又一个拐点,未来它们将利用不断增加的自信和在欧洲机构中获得的影响在欧盟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东欧波兰成员国
在此消彼长中幸存的波兰
进军波兰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成为欧佩克成员国条件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