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

2015-02-11 00:43李军刚徐爽
经济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现实意义

李军刚 徐爽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并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十六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形势,审时度势,以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保护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为理论来源和文化基础,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思想: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海洋环境、构建两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积极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研究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能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关键词: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043-03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思想,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在此基础上继承并发展着自己的环境保护思想。十六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在环境问题更为复杂的情况下,分别以马克思恩格斯环保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保思想为理论来源和文化基础,创造性的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思想。

一、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文化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保护思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马克思非常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他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然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这一论述说明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命必须的资源,同时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然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类生活在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破坏了环境不仅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会造成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马克思将“自然—人—社会”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就像世界万物存在普遍联系一样,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势必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破裂。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指出:“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深切的关心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环境保护思想以人为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人与人的矛盾也逐渐升级,他们的环境保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朴素的环境保护思想。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农事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不破坏自然环境,这样自然才会很好地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资源;道家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自然环境,爱护万物;《逸周书》中有言“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这段话描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遵循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自然万物欣欣向荣地生长、人类悠然生活的和谐状态。周文王临终前嘱咐周武王要加强山川管理、保护生物,这说明古人已经非常重视保护环境,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韩非子》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这项规定虽然过于严苛,但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关于环保的规章制度,足以见得商朝统治者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之高。

二、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的主要内容

1.保护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的思想。胡锦涛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这引导人们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不能只向自然索取,还应该对自然进行保护和建设,并给自然留下自我修复的空间。毛泽东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他认为林业是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要特别重视林业的发展;周恩来提出禁止剃光头式砍伐森林,并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保护环境的32字方针。面临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加深,党中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各个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拿出一部分耕地来植树造林,东北林区实行“封山育林”措施,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美化生活环境。有的牧区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草原失去自我恢复能力,引起土地沙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天气。有的小企业主因个人私利大肆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表塌陷,长此以往会造成地震等地质灾害。针对这些破坏资源环境的现象,胡锦涛提出了保护草原和矿产资源。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认为越是集体的东西越没有人关心,人们为获得个人利益而忽视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最终自食环境问题的苦果。胡锦涛提出的保护森林、草原、矿产资源对人们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具有一定约束力,能督促人们保护资源、爱护环境。

2.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的思想。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人口问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亟待提高。而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环境破坏,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发展中国家有如此庞大基数的人口,经济不够发达,教育就是一大难题,教育不能很好地普及人口素质就不会提高,大多数人关心的只是穿衣吃饭等基本生存问题,环境破坏问题几乎无人问津,环境保护意识就会被边缘化。首先,如此庞大的人口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怎么处置就是一大难题,而生活垃圾正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大量的人口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普遍的垃圾分类,所有垃圾都堆放在一起,散发的气味严重污染着生活环境。我国垃圾处理技术不够先进,导致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被扔掉,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产生资源的二次浪费。其次,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人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图自己方便,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个人素质有关,也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减少人口出生率,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人们的环保观念会逐步增强,这种现象也会随之减少。最后,人口众多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一大挑战。我国环保政策很难被全国人民很好地理解、接受并执行;人口众多,人们对环保法律认识程度不一,不能使环保法律收到最大的宣传效果;人口众多,国家对环境保护制定的规章制度很难为每个人熟知,环保效果会打折扣。胡锦涛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积极作用。endprint

3.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美化环境的思想。胡锦涛曾指出:“虽然我国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治理任务依然相当严峻。”我国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水和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需要下大力气治理。胡锦涛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讲话》中指出:“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治理环境污染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我国工业三废严重污染了水和大气,造成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治理水和大气污染耗时耗财,投入巨大而且治理过程漫长,胡锦涛提出要加大江河湖泊的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节能减排承诺,这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水和大气污染治理的高度重视,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水和大气的污染治理才会取得很大成效。

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思想。胡锦涛指出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的好坏对环境整体状况有重大影响。海洋由于石油泄露或废物垃圾造成污染,会危害海洋生物,而近海的人们以鱼、海鲜等海洋生物为食,会对自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部分渔民会因为海洋污染而丧失生计,严重的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海洋污染治理难度非常大,还会影响海洋开发、海运和对外贸易,因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非常重要。

5.加强环境监管部门建设的思想。胡锦涛指出保护环境重点要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对环境保护来说虽然只是外力,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企业为节约成本很难自觉的达到排污标准,这时就需要环保部发挥监管作用,强制企业使用污染处理设备从而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清理,坚决制止其继续污染环境;环保部要对新建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杜绝其对环境的破坏。只有环保部及相关部门发挥监管作用,才能有效防范企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6.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思想。邓小平指出环境保护要依靠法律制度,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把环境保护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提出谁污染谁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管理三项环保法律制度。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我国先后颁布并实施了《森林法》、《水法》、《环境保护法》,这些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江泽民论述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并提出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胡锦涛提出环境保护工作应该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调法律制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02年以来我国颁布、修改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胡锦涛指出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研究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使环境保护工作收到显著效果。

7.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建设两型社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李克强认为政府有责任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为人民提供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但其构建是浩大工程,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构建两型社会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是全民族的事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两型社会这一美好目标,需要带领企业、个人付出实际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各级政府要实行环境整治工程、统筹城乡环境建设、搞好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完善有利于环保的财税政策、研究绿色GDP核算方法;企业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环境科技创新;个人应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积极购买环保产品。

8.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胡锦涛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中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相当严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尖锐,为了协调这种矛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让人民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生产生活环境宜居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融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会和谐。保护环境要遵循自然规律,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遵循自然规律,使生产生活在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同时政府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企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节约意识、保护环境、合理消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给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9.积极应对全球性气候问题的思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合作才能治理好。因而我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治理,在环境领域多次开展国际合作。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表明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与国际社会一道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决心和信心。2009年,温家宝同志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讲话提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我国还多次加入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包括《核安全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鹿特丹公约》等,加入这些国际公约可以与其他国家交流治理环境的经验教训,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方法,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提供帮助。

三、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1.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保护思想。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在继承前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环保思想基础上,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和国际形势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思想。介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尖锐的事实,胡锦涛开创性的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此为指导,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重解决突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阶段,是人民向往的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生存状态。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目标,美丽中国必然是环境优美整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美丽国家。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思想,科学地指导着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工作。endprint

2.有利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任何正确的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我国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发达国家曾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就变得异常复杂困难,必须要有科学的环境保护思想来指导,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胡锦涛提出的保护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大气污染、坚持科学发展、构建两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健全环保法律制度、开展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思想正确的指导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使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对复杂的情况能够应对自如,推动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

3.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民的生存、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料,只有保护自然环境,它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必需品。环境与经济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遭到破坏的环境阻碍经济的发展。在胡锦涛环境保护思想的指导下,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能够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可以为人民提供一个宜居适住的自然环境、一个生计充足的经济社会。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取得协调,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孔晃.逸周书·文传解[M].

[4] 韩非.韩非子[M].

[5]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05.03.12)[2009.08.12].http://www.gov.cn/ldhd/2005.03/12/content-

9529.Htm21k

[6]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1)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2)

[8] 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9.12.18)[2009.12.27].http://www.sina.com.cn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责编:贾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