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

2015-02-11 06:06黎媛
教育界·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长恨歌王安忆

黎媛

【摘 要】读王安忆《长恨歌》,从中了解作者运用大量生活细节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和她所要反映的思想感情,我们就能体会到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文章运用真实、细腻、唯美的手法来展示这样凄惨的一段爱情故事。本文通过分析《长恨歌》中的许多普通的细节之处,让大家都体会到细节描写在小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王安忆;《长恨歌》;细节描写

开篇是琐碎的,虽然有细腻袅娜的文字,但冗长的句子和密密匝匝的世俗描写却让人透不过气来,平日习惯了文化快餐的人是没有闲情去细细品味的。一目十行,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和小女生们,沪上淑媛王琦瑶的故事就这样漫不经心的开始了。“屋顶上放飞的鸽子,其实放飞的都是闺阁的心,飞得高高的,看那花窗帘的窗,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样子,还是高处不胜寒的样子。”

然而王安忆的笔调也是悠然淡远的,不急不缓不温不火地讲述着,就像沪剧那些婉转优美的唱腔,咿咿呀呀的,如泣如诉的,王琦瑶哀怨动人的情与爱、跌宕起伏的生命线不经意地拨动着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一种激情的引力从散漫姿态中无意地透露出来,牵引着你一页页不停地翻下去。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了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王琦瑶的一生是苍凉的,淡淡的,生也好,死也好,不过都是云淡风轻,过往的爱情短暂而世俗,填补不了她心灵上的空虚。对爱一次次失望落寞,却还是一次次渴望着爱和被爱。但人终是抗不过命运,万千世界里,每个人是如此渺小和无可奈何。

天生丽质难自弃——这就是王琦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也是王琦瑶。也许,这就是书名为“长恨歌”的原因。

“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合上书页,眼前尽是王琦瑶,身着旗袍的曼妙身姿,婷婷袅袅的,在上海灰色迷蒙的弄堂里走来走去。

《长恨歌》中最吸引人们的就是王琦瑶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她生命中曾经留下足迹的人们,构成了王琦瑶那完整的人生。

一、人物的细节描写

(一)程先生

程先生是王琦瑶最早结识的异性,是她的初恋,也应该是她感情上的最佳人选。程先生是有学识的人,是知识分子,思想比较开明,且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他对王琦瑶的爱是倾其所有,不求回报。他对王琦瑶可谓一见钟情,从开始竞选上海小姐到三年自然灾害中的无私援助,王琦瑶走红时程先生帮助她,困难时,甚至怀了个没有爸爸的孩子时程先生更是帮助她,前前后后程先生都深爱着她。自以为深深地懂得王琦瑶的程先生,为她沉醉,为她痴迷,把她推上“上海小姐”的选美舞台,甘愿默默帮助她尽情释放美丽。他一直默默地观望、默默地爱恋。王琦瑶在这份感情上迂腐至极,少年时她也爱程先生,可越是喜欢越要回避,她把这份感情强力推给蒋丽莉,以至于最后得不到程先生的蒋丽莉自残人生,她在临终前对王琦瑶说的话很正确——“是你,是你害了我”。最后痴心的程先生落得个自杀的结局。

(二)李主任

他是军政要员,是有钱、有权、有女人的,在事业上成功得不能再成功的男人。他对王琦瑶的感情也是凌驾在权势背后的,从价格不菲的戒指作见面礼,到给她买“爱丽丝”公寓。王琦瑶决定做他的“金丝雀”,这是她甘心的,或者说是她的人生追求,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但他确是最爱王琦瑶,因为她不同于其他人,她是安分守己的,不问长问短,男人不来盼着来,男人来了就给予最大享受。李主任喜欢的正是这点,来得多了自然就成了“日久生情”。但是,不要忘记,她始终只是情人而已。对于与李主任这种没有名分的关系,王琦瑶曾说:“有人是在面子上做人,做给人家看的,所谓体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有人却是在芯子里做人,见不得人的,却是实惠的。”在19岁的王琦瑶眼中,懂得实惠要比面子来得实在。但随后李主任自身难保,不告而别远逃他乡,打碎了王琦瑶第一个爱情梦,让她瞬间崩溃。

(三)康明逊

他是唯一和王琦瑶有爱情结晶的男人。那个孩子毕竟是他们不想要的,康明逊是王琦瑶在孤独中追求家庭的不然产物,可怜的是他们并没有结成家庭。最后他独自离开。

康明逊,一个负载了上海记忆的男人,不是在第一眼,而是在最后一眼爱上了王琦瑶。康明逊搜索她“上海小姐”的身份,一个她的过时世界的知己,阐释了短暂的层叠和飞逝中的永恒。他“在时代的衔接口读过,深知这城市的内情”,他知道上海的弄堂,如王琦瑶所住的平安,表明和平安宁,却是城市的勾缝,藏着一些断枝碎节的人生。

(四)萨沙

他是可怜而聪明的中苏混血儿。萨沙有着苏联人的性格——豪爽,做事直来直去,不似其他人钩心斗角。他是吃社会补助的游民,是流浪儿,除了一个苏联女人真正关心他外,其他人全是虚设。出于这些,他自然成了王琦瑶肚子里的孩子爹,萨沙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不进这个套。但是萨沙是聪明的,当他得知上当时还很镇定,在事情看似做圆满后一走了之。

(五)老克腊

他是八十年代的一群浪荡青年,只是类型不同罢了。王琦瑶和老克腊的畸形恋,也是王琦瑶这个女人的必然选择,她追求的是“派对”和“时尚”,一切新鲜事物。在老克腊看来,王琦瑶身上有一种奇异的繁华旧梦的感觉,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已经遍寻不见了;而对于王琦瑶来说,这不过是迟暮的美人恋上一个少女,简单得就像她可以装一部新电话一样,她也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六)阿二

最后一个人物一定要提,他不是主要角色,在书中一现即逝,这就是邬桥的阿二。阿二见到王琦瑶也被她所吸引,是少年人的单纯爱慕,纯得像一潭清泉,让人不忍污秽,他能把这爱转化成生活的动力。阿二对王琦瑶的评价是诗词中的美人图,“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是诗词《长恨歌》中,杨贵妃玉殒香消,魂魄在了仙山的情景。阿二不由得生出悲戚来,他想起的美人图,正应了红颜薄命的说法。

许多的人就像过客一般从王琦瑶的生命中走过,真的是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她的人生是凄美华丽的,人生在世,也可谓此生无憾了,至少也活出了精彩。王安忆也成功地塑造了这么一些形象鲜明的人物,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之处都反映出了作者所要表现出的强烈的感情,这是要读者细细去品味的。

二、《长恨歌》中的笔调是细腻、细致的

(一)语言极其简练

《长恨歌》通篇很难见到人物间的对白,多是作者纵横交加的描述,这描述也是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的那种,细节之处无不使人感叹作者的功力。再者,《长恨歌》在主线上是典型的时间流,但在时间这条主线背后是由不同情节而带出的故事进程,多角度,多方面。在段落上它也不同于其他小说家的惯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后,也是《长恨歌》最精彩最引人的,便是书中的人物。对于人物,是精雕细刻,而不失做作,不失血肉的。

(二)体现出的细腻的语言特色

初看“王安忆”这个名字,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作者是位先生,看了几节之后,觉得这位先生描写的细节太多,多得不像一位先生应有的细腻。这景写得太细太富有感性,也不像是文人书生如徐志摩般的诗意。若是作为一名女作家,文笔细腻细节丰富更不必说,可这文字里却竟没有一丝女性的娇柔与孱弱,诸如那些华丽、文采富丽堂皇的文笔也没有,语言大气得就像一位先生。她是用一些很平凡、琐碎的故事,用这些简单的字句来刺痛读者的心,这正是她的成功之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与暖,是可感可知的,有一些私心的。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老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的;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前边大门虽是不常开,开了就是有大事情,是专为贵宾走动,贴了婚丧嫁娶的告示的。它总是有一点按捺不住的兴奋,跃跃然的,有点絮叨的。”

(三)文章中的情节都是很简单琐碎的

故事的情节是对旧上海的反映,有弄堂、有流言、有闺阁、有邬桥,到处都是最最普通的场景。它既是写一个女人的一生,也是写4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的一生。这本书是家常里的一点离奇,又是离奇里的一点家常。似乎处处都有值得写、值得看的地方。可以说,这书是写得贴心的,写得慰贴的。贴心里有一分理解,慰贴里有一分震撼。

而鸽子,在作者的书中,是见证了时代变迁和人性变化的唯一的证人。它们目睹了这上海弄堂、街道、舞厅里的一切,包括私情、聚会、谋杀……这些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文笔的细腻,细节描写的感性。总的来说,《长恨歌》算是一部触目惊心的当代文艺小说吧。这情节里处处显现的是细节生活,它们完整地编织了这个故事。虽然距离我们有半个多世纪,却无不洋溢着逼真。这故事的情节,是以王琦瑶为主线,引出了许许多多过客般的附线。

三、细微浪漫的小资情调

(一)细节之处体现出唯美的基调

王琦瑶其实是王安忆内心对自己评价的一种肯定。无论时间沧桑,风尘岁月,都掩不住王安忆的魅力,也掩不住真正高贵的精神。她以为自己才真正懂得了上海的心。这心理也影响着小说的风格、手法,和她创造作品结构的思想。人到中年,经验、阅历都在累积,增长,作品也日趋为朴素和平实的叙述,所以你看到《长恨歌》不经意间弥漫出来的浓浓怀旧情绪,好像天生暗合着王姓文艺青年旗袍、公寓、周璇老唱片等唯美小资情调的刻意表达。其实他们所热衷的是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小环境,再加入一些思想苦闷的不俗的人。这样才有故事,才有看头。“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歌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去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每间偏厢房或者亭子间里,几乎都坐着一个王琦瑶。”

(二)细节之处展现浪漫主义色彩

《长恨歌》给苏州邬桥和苏州河着了重墨,披了浪漫、梦幻、古来的颜色。邬桥承受着“外乡人”的乡愁和旅夜的孤寂,总之,它就是每个人的“外婆桥”和安魂乡。河因其长久流淌不息而在人们的心目中获得了时间永恒流淌的自然原型。如果苏州邬桥是上海的原型和过去,使大上海得到了历史空间的画面复原与理想的场景,代表了现代人对自然田园的向往与渴望,那么其中流淌的诸多“苏州河”就是上海的血脉与灵魂。作者心中的苏州河安静安详,更由于它不可逆的悄然流逝而有了忧郁的诗意气质。苏州是上海的旧梦,苏州是上海的童年。是那条苏州河,把过去流到了现在,把现在流成了历史,把记忆流成了缠绵不绝。但过去就是过去,人不可能再回到过去,至多只能求得短暂地停留于追忆。在王安忆的笔下,当王琦瑶坐乌篷船去邬桥时,就喻示了王琦瑶对于邬桥来说,就像船上的乘客一样,她这个“外乡人”注定是个过客。上海的王琦瑶“从河里看见了上海的倒影,这上海是褪了色的。”作者用几乎散文式的感性抒情的诗意笔触尽情渲染邬桥作为上海的影子和过去的古老与包容,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油然而生,透露出寻根意愿下的不尽追忆与忧伤。王安忆纵情地写出了上海这座城市和上海人的骨子里有“水”的鲜明性格,坚韧之余更愈显永恒。

唯美是王安忆的一贯文风。她擅长描写女性,以极其细微的笔触描写女性心理,看了不得不让人震惊,惊叹她对女人理解之深。可以说她笔下的女性都很极致,而王琦瑶可以说是王安忆笔下最为极致的女人。可以说在她身上倾注了王安忆对上海、上海女人的热爱和理解。《长恨歌》中王安忆用最简单的笔调来描写故事,没有华丽的、文采富丽堂皇的文笔,只是用最简单细腻的语言、琐碎的小事情、普通的场景来构成一个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

看完《长恨歌》,心中有无限的感慨,对王安忆的描写手法无不佩服,那细腻、简单、唯美的描写,将读者带进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中去,至于体会,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参考文献】

[1]徐珊.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城市景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82-86.

[2]白朝霞.探索语言的陌生化——王安忆《长恨歌》语言艺术谈片[J].修辞学习,2002(2):42,41.

[3]崔志远.寻找上海——解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89-99.

[4]董蓬蓬.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43-44.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长恨歌王安忆
中秋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浅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情感表达艺术
运用细节描写 点亮生活作文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说不尽的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