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培田,可谈风月

2015-02-11 01:27七七
海峡旅游 2015年1期
关键词:龙灯山林竹林

七七

培田原属于长汀,1956年划入连城,古代这里是通往汀州府的交通要道,商业集镇繁华,行业齐全,手工艺繁盛,目前村内还保留一条千米古街,留有当年的铺面。俯瞰培田村,大片有着徽派屋顶和封火墙的大宅坐西朝东,依山水之势而建。全村背靠西侧的卧虎山(也叫“后垅山”),面朝东面的笔架山,由北向南铺展开,一条河源溪在村庄东部绕村而过。目前,村落有30余幢建于明清时期的高堂华屋、21座祖祠、5个古书院、2座跨街牌坊,共同组成一个相连成群、布局讲究的建筑群落,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明清时期的培田村有着“兴养立教”的传统,众多书院及蒙馆与私塾,其中最著名的为南山书院。

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培田村,因古村落及古建筑早就闻名于外,但踏进村落的那一刻还是被深深震撼。整齐干净的石子路,白墙黑瓦的古建筑群,静静的荷塘,古朴的老街,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和孩子,沿街可见的当地土产,都在向外来者诉说一个村落生活的点滴。初来乍到,在你探索它厚重的历史之前,会先被这里的生活节奏吸引,会愿意找个地方,愉快地和当地人攀谈,聊聊他们的生活。

培田是一个吴姓的大宗族,这种紧密的人际关系,让这村中秩序井然,也较好地延续着百年来的风俗传统。他们的生活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表演,这就是培田的魅力所在。

忙碌的培田人

在这样一个看似宁静的村庄里,培田人的生活却无比充实和忙碌。无论是祭祖扫墓还是迎神巡境,每一次神灵和祖先的大日子都足够让每家每户忙上好几个月。在入公太这样的大仪式里,村里会从正月一直忙到八月,每家每户都会供奉一天,村中可谓日日流水席,鞭炮声不绝于耳。入公太是长汀、连城一带客家人习俗,各村庄年年轮流。入公太有大小之分。大公太是祭祀闽王王审知,由连城、长汀十三个区域集体(基于族谱、姓氏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大都以村庄为单位)开展,每个区域办一年,十三年一个轮回,这也就是“河源十三坊”。培田迎大公太需到2017年,但是现在村里的理事会们都已经开始张罗开了,想必这将是一场绝对盛大而轰动的仪式。小公太是十个村庄轮换,从正月十五开始,培田村中每天抓阄抽选一户人家,焚香祭拜、大摆筵席,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游客,都会被热情地邀请到他们的餐桌边,一起分享神灵带来的美好节日。

在没有公太的日子里,正月里的培田人,家家户户一起守岁踩“岁火”(跨过门口摆放着的燃烧的松枝)。为了迎接元宵节,正月十三至十五,村里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一条龙,在村中的街巷里游龙、舞龙灯。这也是一项大工程。龙灯的制作需要在正月前就开始忙碌地投入制作,在村中几个制龙灯能手的带领下,手艺好的人一起参与,会画画的负责在龙灯上描摹出各个吉祥的场景,书法漂亮的要在龙灯上留下墨宝,祝福家家户户平安喜乐,也有一些古诗词。待到元宵节,村中锣鼓喧天,人人喜笑开颜,仿若回到了传统农耕时代,家与家如此亲近,人和神共享欢乐。

到了每年清明,春耕节又成了大家忙碌的主题,不论是传统的春耕节,还是近几年来在培田社区大学组织下的新节日,培田人依旧共同忙碌着。他们巡游五谷神,祭祀土地,赶着春牛穿过古街,来到田间地头试试犁头,栽种秧苗。除去汉民族的传统大节日外,培田人还有每年两个月的扫墓时间,食新节、下元(十月年)等等。

好奇于在如今的时代,还有这样传承“耕读文化”习俗的地方,他们的日子和这些节日紧紧相连,并从中得到莫大的满足。游客多的日子里,他们做好迎来送往的琐事;在重大节日里,他们以举村之力共同操办拥有百年传统的仪式;而农忙时节,他们又各自奔走在田园山林里。即便他们也苦于生计,也发愁年景,但这样能人、神、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便足以让外人艳羡。

土地的陪伴者

土地,是一个农耕社会懒以生存的母亲,培田也不例外。培田有绝好的生态环境,周边山林众多。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上引入村中,流经村民的家门和街巷,至今村民还在小溪里洗衣、洗菜;山林间散养着活蹦乱跳的鸡,筑巢野外却极少发生偷盗,让人有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光穿越感。留在村中生活的培田人,除了服务游客,还要打理自己的山林田园。他们按照节气物候,春耕秋收,播种下希望,期待大自然能给予丰厚的馈赠。

村民吴美熙拥有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民宿,在游客少的日子里,夫妻二人用心耕作自己的土地。培田的山上有很多竹林,农历十月左右,可在竹林里挖到冬笋;而立春后则能享用到美味的春笋了。像我们这样冬天到访的客人,则有口福尝尝冬笋的香甜,吃到新收地瓜晾晒成的地瓜干,大快朵颐当地秋收“御豆”炒制五花肉的美味。

挖冬笋,是冬季山林里最愉悦的劳作。竹林有大小年之分,一年是丰收的大年,那么紧接着的一年便是修养生息的小年。大年的竹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小年则反之。在茂密的竹林里,顺着根系寻找,在少许土壤的裂缝处,就会发现竹笋的身影。没有经验的人,就算死瞪着眼睛,估计也无法在茫茫竹海里找到蛛丝马迹吧。清理竹笋周边的泥土,找到它的根系,就根部用力劈下,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好的竹笋。吴美熙在竹林的空地里留有一小块菜地和果园,种着应季的绿叶菜和芦柑,还在林里搭起了竹棚,在竹林多处巧妙地安上了一些秋千。想想,在透过竹林的点点阳光中,一边吃着水果,一边放浪形骸般地荡着秋千,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下山前,吴美熙妻子顺手摘了一些蔬菜,和竹笋在山泉水中洗净,在心中筹划着一顿待客的大餐,而游客如我们则可以一路期待着美味,一路欣赏着山林溪水,再多的劳累,此情此景下,也荡然无存了。

四季流动的田园手艺

培田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村落,在旅游发展之前,人们靠着田园和山林,看天吃饭。近几年培田旅游的发展,村中的手工艺也有了一些生机,让人们在农事之外,有了新的忙碌。曹林凤就是村中的一位手工艺能手,她以村中剪纸达人、草根艺术家的形象跃然各种报道上。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埋头编制用蔬菜种子串成的装饰手链,旁边还放着很多草编手工艺。她的工作场所是村中的容膝居,环顾四周,墙面上、角落里摆满了黑头苜、藤条、芒萁、稻草秸秆等等编制的生活用品和农具。家中田园里出产的辣椒、地瓜,山上采来的野果、药材,充盈一室,阳光从天井上洒落,加上墙上那舒朗有力的“可谈风月”四字,这场面让人珍爱。曹林凤一家,在培田被媒体看作“非传统村民”。他们都是在外打拼多年后,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寻找发展的返乡人。丈夫吴亚春在家中主要负责农事,在山上经营着200 多亩竹林;近几年尝试红米有机种植,通过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型农业推广机构)销售,除此之外,他们还养蜂、养蘑菇,种野茶……

农忙的时候,曹林凤帮着家里做做农活,清闲的时候就开动脑筋,家里的农林成了她创作的天堂。春天,他们播种各种豆子,瓜果,到了收货的季节,这些蔬果的种子就成了她手中的宝贝,用稻米、丝瓜囊、南瓜籽、西瓜籽、野薏米,山林的铁芒萁、野果子、草茎等编织箩筐、手提袋、装饰品等等。

曹林凤很享受她的生活和工作,从她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田园和创作给她带来的幸福感。他们也曾背井离乡,在外打工,但他们却在回归乡土时找到了满足。现在的她在培田社区大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上社区课堂,教村子里的孩子和女人们编制和剪纸的手艺,也和丈夫一起尝试生态种植红米,儿子在他们的影响下,也热心于中草药的采摘和制作。他们熟悉自然的规律,知道竹林里要留住大树与竹子争高,杂木树根可以固土驱蚊……他们的生活跟着土地和物候一起流动,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礼物,在土地上挥洒汗水,也在土地上得到馈赠。

猜你喜欢
龙灯山林竹林
舞龙灯
寻访竹林隐士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舞龙灯
如果相爱
正月初十舞龙灯
守护老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