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萍
【摘 要】道德相对主义以道德多元化为基础,更加关注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时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尊重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这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就道德相对主义本身而言还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因此在借鉴其积极价值的同时也要自觉抵制其消极成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学校德育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道德 多元 相对主义 道德教育
一、道德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
道德相对主义又被称为伦理相对主义,它的核心思想是任何道德判断或道德原则都是相对的,因此并不具备普遍的指导性或者是有效性。而这具体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它强调个人的道德和自由,主张个人而非集体是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和评价者,同时把个人作为道德原则的最高尺度。第二,认为道德主体进行道德选择、道德实践的时候受道德行为发生的情境的影响,道德情境是随具体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不存在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因此可以看出,道德相对主义在道德领域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话题。
二、道德相对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状况探析
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西方学术界对道德相对主义的研究更加系统化、深入化,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支持道德相对主义的学术主张,其中最突出的是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 Harman)和黄百瑞(David B Wong)。而另一类则是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论断,并对其进行了反驳和批判。
三、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借鉴价值
(一)以道德共识为基础的道德取向应该多元化
道德相对主义主张道德相对化,而体现在道德教育中,则认为道德应该是多元的。而道德多元也是社会民主的必然结果。多元道德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则是民主社会充满生机的必然条件,因为只有在道德之间的差异与互竞之间才能促使社会道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与革新。相应的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道德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信仰,反而会使学生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丧失道德判断的能力,最终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二)道德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生活于多元社会的学生必将产生强烈的个性意识。而相对主义的道德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十分推崇学生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再者,可以说反对灌输是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其逻辑起点。正如苏格拉底口中的“助产师”一样,引导学生解决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特定的道德理论或者某种道德评价标准。而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即可以说是把握住了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回归“生活”
这里所指的生活,“既不是普遍意义和绝对主义者所追求的虚无缥缈的绝对理想化、他律性、应然性的生活,也不是相对主义者所强调的完全现实的实然性生活,而是一种‘可能生活。”“是现实世界条件允许人们进入的生活,但不完全等同于现实生活,因为现实生活只是可能生活的一部分”,可能生活具有理想性,它可以在现实生活之外被理解。一方面,实然状态的现实生活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也是道德教育得以进行的支撑点。个体必须要生活在现实生活之中,必须要立足于当下的生活状态中。而当下的生活中有些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供我们借鉴、利用。另一方面,学校的道德教育的开展也要立足于个体的“理想性”生活。因为“无论如何,教育活动和教育机构只有遵循着一个最高目的才有存在的理由。”
四、以道德相对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多元,因此将各种道德置于一起,视其具有平等的地位,即无高无低,无好无坏。这种现象反映在学校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则变现为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自行其是,混淆了善恶,最终消解了道德教育的作用。最终有可能走向极端相对主义,迷失了价值评价的尺度。这不仅会给道德教育造成巨大的危害,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吸收道德相对主义中对其具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另一方面又要警惕其自身理论中的消极、片面、僵化的成分。也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促进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弗莱彻著.程立显译.境遇伦理学:新道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12.
[2]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03.
[3]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9.
[4]David B.wong.Moral Relativity.Berkeley & Los Angeles[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180.
[5]万俊人.寻求普适伦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74.
[6]金生.教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与公民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8).
[7]王夫艳.评相对主义道德教育思潮[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8]拉塞克·维迪努,马胜利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