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活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2015-02-09 10:29王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王红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65-01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低年级开始,参与课堂活动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就只占少数,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这样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于反反复复只有那么几个学生配合你,其他人则可看做是旁观者,课堂氛围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值得我们反思。

1.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入学后就已经在心里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听老师的话。所以要想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一位数学教育家说过:"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此我深有同感,教师的作用很重要一点就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去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再想一想怎样算出得数,然后通过小组学习,交流使不同程度,不同计算方法的同学互相学习,从而使对此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参与的活动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样就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就会逐渐意识到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得来的,并不是老师教会的,主体意识也会逐步建立。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教师就要掌握提问的艺术。首先你要掌握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提问要有趣味性,激起学生兴趣。好的提问方式要能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这就要求我们的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尊重儿童文化,紧紧抓住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采用讲故事、猜谜语、作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那么他们就能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首先我给他们讲了一个"从前有座山……"的小故事让学生续编,抓住学生喜欢故事这一特点呈现出数学内容,引起学生思考,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抓住学习内容的实质使提出的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经得起推敲。让学生解答时,既理解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串"玩玩这些物体,说说长的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不同?把圆柱和球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图形,把握特征。

3.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班级都是存在的

表现为认识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学习水平降低要求。并给与及时的关照和帮助,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对于它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对其学习水平提高要求,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数学学习资料,注入新鲜的知识血液,并指导他们阅读,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使他们对数学永远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就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当你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退缩,可以尝试从与内容有关的知识入手,或把相关内容转化为直观形式展示出来,又或者用换一换的方法,把大数换成小数来理解,还可以把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体验到这种方法所带来的解题的快感,就会想去尝试,想去解决问题,克服退缩的心里障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教会学生从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如,从条件入手,看到两个条件后,你会想到什么问题?从问题入手,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还有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的数是多少"的时候,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形式把题目画出来,让学生直观理解就比较容易。

总之,我们要师生共同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的实质,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情境及问题,以学生为发展主体,逐步深入地调动学生的数学课堂活跃性。这种整合性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整合性的信息技术教育客观上要求教育技术专职教师、学科教师之间紧密联系,对教学进程有一个综合的把握。

总之,以上我所谈到的四方面的教学模式是紧密联系的,形成了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基础为支撑,以学科活动为导向,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信息技术教育趋于正规话,尽快的步入正轨,提高信息技术课在全国各地的重要地位。参考文献

[1]陈海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国教育杂志,2012年第5期;

[2]徐思明,赵子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中国现代科教创新杂志,2012年第2期;

[3]牛明慧,刘志龙,曲秀梅,试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