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晓波+李卫林
中图分类号:R76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2-0057-02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指听力正常的人短时间内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或丧失,其发作时间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且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可伴有耳鸣、耳部胀塞感,恶心、呕吐等[1]。本病属于传统中医的“暴聋”范畴,肝火上炎型为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类型之一。笔者采用龙胆泻肝丸配合针刺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及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需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突然发病,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者3天以内;②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③至少在相连的个频率听力下降以上;④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⑤病因不明;⑥可伴耳鸣、耳堵塞感;⑦可伴弦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⑧除第八领神经外,无其他颜神经受损症状;⑨符合肝火上炎型: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符合肝火上炎型症候诊断标准;③年龄19-70岁;④发病在3天以内,且病程不超过4周。
1.3 排除标准 ①不接受针灸治疗或者不能耐受针刺治疗的患者;②有明病因的耳聋患者;③非肝火上炎型患者;③病程大于4周;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严重其他疾病患者;⑥正在接受针灸治疗或者中药治疗其他疾病者。
1.4 一般资料 见表1。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龙胆泻肝丸治疗,取穴采用局部用穴配伍远端循经辨证取穴,主要穴位为耳门、听宫、听会、风池、翳风、太冲、太溪、侠溪,根据穴位采用1-1.5寸一次性华佗牌针灸针,操作方法为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针刺每日1次治疗,共治疗15次。龙胆泻肝丸(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 g*12袋),口服,1次3~6 g,1日2次,连续口服15次。对照组采用凯时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2 mL:10 u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10 mL),日1次缓慢静推,共15次;尼莫地平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 mg*50 s),口服 1日40~60 mg(2~3片),分3次服用,口服15次;口服谷维素(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10 mg*100 s),口服,1次1~2片,1日2~3次,共15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病程和年龄等采用方差分析,2组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标准[1],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2.2 治疗结果 见表2。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又称为特发性耳聋,其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膜破裂、自身免疫、应激等有关[2]。大量研究表明电针、手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疗法对突发性耳聋具有良好疗效、安全、毒副作用小的特点[3~4],其原因可能与改善甲皱微循环、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低患者的血浆黏度、提高皮层听区的兴奋性、抑制内耳免疫应答、提高内耳听觉毛细胞的兴奋性等原因有关[5-7]。
耳在人体侧头部,在经络上主要以少阳经为主,本穴位处方采用经典的局部配穴和循经远端取穴为主,局部取耳门、听宫、听会,为耳前三穴,治疗耳部疾病的经典穴位;其次取而后翳风、风池穴分别为手足少阳经穴,善于祛除风治疗耳聋;加之远端太冲为肝经之原穴,善于平肝火,侠溪穴为手少阳远端穴位,太溪为肾经原穴,肾开窍于耳,有滋阴聪耳之功效。
龙胆泻肝丸为龙胆泻肝汤的中成药,原方出自《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肝火上扰耳聋的有效中药方剂,如《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谦斋医学讲稿》亦云:“本方以龙胆为君……,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现代研究也证明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显著临床疗效[8~9],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慢性的不属于肝阳上亢证则应慎用该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10]。对于突发性耳聋目前尚无很好的疗效,激素常作为首选药物,但是常常导致治标不治本,中医药的综合疗法具有很好的优势[11]。采用针刺结合龙胆泻肝丸中药,与常规西药比较,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治疗上考虑了穴位的循经选穴,在中药上强调了证药一致的特色,因此取得很好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潘树义,杨晨,赵津京.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337-340.
[3]韩丽.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J].河南中医,2013,33(5):765.
[4]王晓燕.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J].河南中医,2011,31(6):637-638.
[5]王长海,王文,李军昌,等.突发性耳聋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5):477-478.
[6]汪艳.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507-1509.
[7]康红千.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49-350.
[8]封彦蕾,吴延涛,罗丽丽,等.龙胆泻肝汤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6):509-510.
[9]陈国友,梁希森.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96-97.
[10]徐中利.龙胆泻肝丸的安全性分析[J].河南中医,2006,26(6):75.
[11]张东霞.中医药在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概况[J].中医学报,2010,25(3):584-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