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君
现今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教育,对于职高生的教育的探讨还有着颇多空白点与疏漏之处。比如:缺乏专门对职高生的实质性健康教育;应建立改善职高生教育系统;大多数职高生的教育资源零碎化,需要较好的资源整合,改进与提升。
一、职高生的现状
我在职业中学从教十多年来,觉得职高生主要表现为: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心理素质不高、受挫力差、吃苦精神不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自律能力差。逆反心理较重,对压制和说教有抵触情绪,对理性的心理沟通还比较容易接受。追求时尚,贪玩,惰性强。网瘾、早恋等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较大冲击。攀比心理强,花费无计划,个人开支入不敷出,经济困惑大。一遇到烦恼的问题,渴望向他人倾诉,但一般很难得到心理上的帮助。当前职业学校的发展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阻力,尤其是生源质量低,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难题。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分数决定命运的升学考试中,中职生已经被狠狠地“跌了一跤”。其中有不少同学在初中,甚至小学由于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从而自暴自弃,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上课时没有听课的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到了职业学校,虽然所学的都是新的知识,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先入为主的思想造成了这些学生对听课的自我封闭,把学习当成了一项任务在完成,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因为父母要求读书,才背起书包来上学。
2.自我学习能力差。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所以我校综合高中班的学生在接受一年级的普高课程学习时,表现得相当吃力,自信心也在慢慢地消磨掉。加上学习上没有恒心和吃苦精神,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都比较弱,长此以往,造成了学业上的懈怠、懒惰情绪,滋生了在其他方面的不良倾向和习惯。
3.缺乏专业兴趣,不关心就业前景,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中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选择有许多是由教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这种包办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以至于即使在职业班学习了,学生自身也没有强烈地意识要学好一技之长,反而相当挑剔,怕苦怕累,实践环节中不愿主动去动手操作学习。
二、如何改善职高生这种状况,让其学有所获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努力学好专业课。要使职高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职高生的特点,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职高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有条件的还要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备后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
2.注重个人素养的培养。职高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礼仪举止等。一个职高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能否受同事欢迎、能否得到提升加薪,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个人素养。
3.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工作意味着职高生已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重,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4.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从小到大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在校期间作为学生主要是提高素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为从业做准备,处于被关心、被爱护,组织和人际关系简单。而工作后,就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在职业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创造价值、形成绩效,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属于被管理者,组织和人际关系复杂,精神压力会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困难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奉献意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毕业生的理想与实际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实际上,在面临择业和实习、就业过程中,职高生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或行为。我们应该看到,少数人身上滋长了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有些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后,其社会态度问题就暴露出来。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倡导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本校往届毕业生工作实践的成功例子,开展生动,有效的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等教育,要求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升华。我们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发挥多种才能。
总之,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自立教育、克服封闭心理,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合作教育克服孤僻心理,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心理品质;挫折教育,克服软弱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品质;价值教育、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另外,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生共同努力,争取让每一个职高毕业生都成为国家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