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芸
摘要:如何对语文教材进行有效使用?我们只有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让学生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必须先模仿名家作品,然后去寻求创新的途径;只有学会抒发真情,写自己所熟悉的事情才可以真正找到写作的道路。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注重积累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46-01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平时的备课、上课和听课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许多语文老师把对教材中的课文分析和我们的写作分离成了两个部分。往往是上课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的片段阅读,而写作文呢,就是综合活动课后学生动笔,老师把如何审题、选材、立意、某篇布局等所谓写作技巧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听了之后还是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操作。许多语文教育名师提出,要把写作训练渗透到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让教材上的文章成为例子。叶圣陶说过:课文是例子。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其实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时文美文,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从中参考、学习、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这样立足于语文教材,可以更有效地把写作训练融合在阅读教学中,让教材中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学生实现和文本的对话,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
这几个学期的教学我都在尝试着把写作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走出一条农村中学有个性的写作教学道路来。首先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夯实基础,注重阅读中的积累,有字、词、句的积累,也有文章模式的积累;其次注重对阅读材料的积累,包括仿句、仿段、模仿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教会学生运用手头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头脑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用我笔写我心,从易到难,从怕写作文到开始感兴趣,从不知从何说起到思如泉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立足教材,注重积累
说到要学好语文,要写好文章,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识:一定要多看书。但这个"书"大多指课外书籍,而忽略了教材中的文本,特别是在现在应试教育大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教师教课文时,着重点还是在考点上。实际上,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好词好句俯拾皆是,所以我们立足好教材,是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积累的。
1.1借助课题,让学生积累拟定作文题目的技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往往让人眼睛一亮,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像八年级下册的《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俗世奇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这些课题异彩纷呈,各有出巧之处,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校今年的《鹿鸣》校刊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发表,文题起到了很大作用。如《让我结实地靠着你》《我们约定》《美丽的天鹿湖》《朝花》等,有学生的习作被黑龙江的《作文成功之路》选中,也是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文题做了改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首先从文题入手,让学生学会拟题目的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2通过对文本中字、词、句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空洞的大脑是不会思维的。"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素材积累、生活体验,肯定拿起笔来不知从何写起。所以,我在讲课文时就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把这些词语放回到文章中去理解并运用,有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就要求学生背诵,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做好摘抄,时不时拿出来翻看。像《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除了积累字、词、句、段落,还有注意积累写作手法。《中国石拱桥》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文章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体会积累这种写作手法,然后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学习教材,学会模仿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想任何人的学习写作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我们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教材上的文章,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段落进行仿写。如《再塑生命》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要求学生提炼句式然后仿写句子,通过仿写,锻炼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进行小练笔。鲁迅先生写人,很善于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衣着"模胡",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出现在人们面前。请学生也用白描手法写一个熟悉的人,80~100字。作文本收上来后,发现学生写得好的较少,很多学生不能抓住人的"神"来进行描写,有的模仿的痕迹还很重,来以后如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是我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3.学习教材,抒真情,写真事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曾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在里面。"教材中的时文美文,无一不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背影》、《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文中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抒发自己的真情。生活在农村,看到的东西自然跟城市不一样,淳朴的乡情、独特的岭南地域特色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个学生写的《美丽的天鹿湖》:"这时什么都不用去想,用心去听小鸟的欢叫声、水声、蟋蟀的美妙琴声。感受着暖阳和风,你便会感到舒适与惬意,让人感受到世界是如此美妙。"看过之后,我们都沉浸在这静谧的大自然的怀抱中。
必须承认,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地域、阅读范围、信息接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大面积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立足教材,正视现实,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掌握学情,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第2期
[2]《语文积累与作文教学》四川教育2001年第10期
[3]《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方国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