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肠囊法考察药物及营养成分吸收研究进展

2015-02-09 21:26曹良顺张赛航石亚静石雪静韩淑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离体脂质体小肠

张 英,曹良顺,张赛航,石亚静,石雪静,韩淑英*

(1.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以肠囊法考察药物及营养成分吸收研究进展

张 英1,曹良顺1,张赛航1,石亚静2,石雪静1,韩淑英2*

(1.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外翻肠囊法是在体外培养小肠肠环和刷状缘膜囊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药物吸收测定方法。整理近年来肠囊法应用的相关资料,总结肠囊法在药物及营养成分吸收研究方面的应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肠囊法;药物;营养成分;吸收

外翻肠囊法是1954年由Wilson和Wiseman首次提出,其是在体外培养小肠肠环和刷状缘膜囊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生理学试验方法[1-2]。外翻肠囊法是指在动物昏迷时立即分离小肠,去掉肠系膜,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将其冲洗干净,然后根据试验目的将所需肠段分割为若干小段,外翻使肠黏膜向外,结扎一端形成肠囊状,灌注人工培养液后结扎另一端,置于添加有被测物质的培养液中,通入95%氧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囊内外被测物质的变化情况反应肠道对物质吸收状况的体外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试验条件易控制,重复性好,经济适用,而且能详细观察到物质进出肠段的情况,现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药物动力学和养分吸收机制[3-4]。

1 小肠营养成分吸收研究进展

1.1 葡萄糖

宋晓丹等[5]已证实在离体情况下,β-CM7 在 7.5×10-7~7.5×10-5mol/L 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的小肠吸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孟爱国等[6]采用α-葡萄糖苷酶实验及酶抑制动力学实验和离体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模型,发现 redicamine B 对α-葡萄糖苷酶和小肠葡萄糖吸收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与拜糖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 redicamine B 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属于竞争性抑制,其能显著抑制小肠葡萄糖的吸收,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高秀娟等[7]采用外翻长囊法,发现荞精补肾胶囊对小肠葡萄糖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当药物质量浓度为20.0g/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为(67.7±10.5)% ,与阿卡波糖抑制作用相当。高升等[8]利用翻转的离体小肠模型,通过测定 60min 内 β-CM5 不同浓度组肠囊内葡萄糖含量及葡萄糖转运率、肠道黏膜 α-葡萄糖苷酶和Na+-K+-ATP 酶活力,发现 β-CM5 可通过抑制葡萄糖吸收相关酶活性,下调葡萄糖转运载体 mRNA 的表达,从而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提示 β-CM5 可能具有降糖作用。

1.2 其他营养成分

隆红艳等[9]将外翻肠囊(5~7cm)置于温育管中,分别向温育管中加入儿宝颗粒剂和甘草锌,测定肠囊中葡萄糖、VitB6、酪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儿宝颗粒剂能明显提高离体家兔小肠中葡萄糖含量(P<0.001~0.01),且其含量显著高于甘草锌(P<0.01);此外,其还能明显提高离体家兔小肠中VitB6和酪氨酸含量(P<0.01~0.05)。Henry[10]对核黄素的吸收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核黄素可通过主动吸收机制从黏膜液进入浆膜液。Blair等[11]试验发现,叶酸的吸收存在饱和机制。

2 小肠药物吸收研究进展

2.1 快速吸收成分群

谭琴等[12]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收集3个浓度车前子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采用 HPL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车前子中6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在90min后能全部被检测到,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具有选择性,与空肠相比,回肠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

龚慕辛等[13]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种浓度吴茱萸汤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采用 HPLC检测样品中的有效成分,发现高浓度汤中吴茱萸碱在空肠和回肠段中未被检出,中浓度仅在空肠150min后被检出,而低浓度在60min后的时间点均可被检出。不同浓度吴茱萸汤吸收趋于稳定后的成分比例与原汤中各成分比例有所不同,表明肠道对各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与回肠相比,空肠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

2.2 不同物质吸收比较

张琪等[14]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小肠吸收模型,采用 HPLC测定小肠吸收的黄芩苷含量。结果发现黄芩苷及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 120min 内透过肠壁的黄芩苷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且黄芩苷在小肠内的吸收显著高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P<0.05 )。

2.3 药物吸收动力学特点研究

陈晓鹏等[15]应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采用 HPLC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计算养血清脑颗粒中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吸收参数,发现养血清脑颗粒中芍药苷和阿魏酸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相关系数的平方均达到0.9 以上,符合零级吸收速率。

王红等[16]应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不同浓度溴吡斯的明在各肠段的吸收量,计算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表观渗透系数( Papp ),并考察 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和维拉帕米)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溴吡斯的明在十二指肠内有较好的吸收,在空肠和回肠有一定吸收,在结肠中吸收较少。

2.4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崔志清等[17]采用翻转小鼠离体小肠囊的方法,观察炙甘草和甘草酸对葡萄糖-钠转运电位的影响,借以探讨炙甘草和甘草酸的作用机制是否与糖-钠转运电位密切相关Na+-K+-ATP酶相关,进一步了解炙甘草和甘草酸抗心律失常的机理。

2.5 药物肠透膜能力比较

刘晓颖等[18]利用外翻肠囊法制备大鼠肠吸收离体模型,测定西酞普兰、布洛芬、酮洛芬、氯霉素、盐酸地尔硫5种药物的累积吸收率,并与该5种药物经脂质体毛细管电泳( LCE )法测得的脂水分配系数(logP)排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这5种药物在大鼠小肠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累积吸收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西酞普兰>盐酸地尔硫>布洛芬>酮洛芬>氯霉素,与 LCE 法测定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外翻肠囊法可用于评价和比较多种药物的肠透膜能力。

2.6 生物利用率评鉴

谭珏[19]通过体外构建肉仔鸡外翻回肠肠囊模型,研究不同补锌制剂在肠囊中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外翻肠囊法在微量元素保健品生物利用率评价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2.7 研究药物吸收特性

张英丰等[20]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穿心莲内酯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吸收特性,采用 HPLC-UVD 测定样品浓度,计算吸收速率常数( Ka )。结果发现,随着药液中穿心莲内酯质量浓度的上升,肠吸收速率常数呈线性增加,且各个肠段的吸收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穿心莲内酯在小肠内不存在特殊的“吸收窗”,在小肠中均为被动扩散吸收。

王伟等[21]应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采用HPLC 检测延胡索提取物中的延胡索甲素( CDL )和延胡索乙素( THP )含量,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发现不同浓度延胡索提取物中 CDL 和 THP 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 0.95,符合零级吸收特定。CDL 和 THP 的吸收速率常数( Ka )均随延胡索提取物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其为被动吸收。

2.8 药物新剂型研究

王梅等[22]采用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制备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以同法考察齐墩果酸溶液吸收情况作为对照。结果发现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给药后大鼠浆膜侧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可增加齐墩果酸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初步表明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这一剂型的可行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外翻肠囊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研究肠吸收的离体试验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药物在肠内的透膜吸收情况,常用于药物吸收能力、部位及机制的考察。但由于体内外条件有较大差异,如体内肠道存在的蠕动作用、活体肠道内丰富的血液循环及消化道黏膜内的代谢和细菌等因素都是体外试验无法完全模拟的,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肠道黏膜或多或少会受到损伤,故实验结果与真正的生理结论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仍需寻找更适于模拟肠道内吸收环境的体外检测方法。

[1] 董红林,蔡军伟,杨晶.研究小肠吸收的常用方法[J].医学研究通讯,1999,28(12):28-29.

[2] CHAPDELAINE P,TREMBLAY R,R DUB J Y. P-Nitrophenol- alpha- glucopyramoside as substrate formeasurement of maltase activity in human semen[J]. Clin Chem,1978,24(2):208.

[3] 徐运杰,方热军.外翻肠囊法在养分吸收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09,22(1):5-8.

[4] 徐运杰,方热军.外翻肠囊法的应用研究[J].饲料研究,2009,32(2):9-12.

[5] 宋晓丹,任欢欢,印虹,等.β-酪啡肽-7对大鼠离体小肠葡萄糖吸收的抑制效应[J].营养学报, 2010,32(2): 117-120,125.

[6] 孟爱国,刘春艳,马红翠.RadicamineB体外抑制小肠葡萄糖的吸收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6): 217-220.

[7] 高秀娟,马会霞,姚荣妹,等.荞精补肾胶囊对小肠葡萄糖吸收的体外抑制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214-216.

[8] 高升,范英兰,唐欢宇,等.β-CM5对离体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2012,44(10): 4-8.

[9] 隆红艳,朱荃,汪受传,等.儿宝颗粒剂对离体家兔小肠吸收功能[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4):219-210.

[10] HENRY M. Uptake of riboflavin by rat intestinal mucosa in vitro[J]. Journal of Nutrition, 1990,120(6): 588-593.

[11] BLAIR J A, JOHNSON I T, MATTY A J. Absorption of folic acid by everted segments of rat jejunum [J].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1974(236):653-661.

[12] 谭琴,朱晶晶,王维皓,等.肠外翻技术快速发现车前子吸收成分群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50-153.

[13] 龚慕辛,王雅璕,宋亚芳,等.外翻肠囊法快速发现吴茱萸汤吸收成分群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399-1403.

[14] 张琪,陈忻,张楠,等.外翻肠囊法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与黄芩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6): 501-504.

[15] 陈晓鹏,李昂,褚扬,等.养血清脑颗粒中有效成分的肠外翻吸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159-162.

[16] 王红,谭群友,张梨,等.溴吡斯的明在大鼠离体肠的吸收动力学[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2,31(6): 317-321.

[17] 崔志清,郭世铎,张惠茹,等.炙甘草和甘草酸对翻转小鼠离体小肠糖-钠转运电位的影响[J].中草药,1995,26(12): 643-644,673.

[19] 刘晓颖,苏湲淇,甘晓玲,等.外翻肠囊法评价及比较5种药物大鼠肠透膜能力[J].中国药房,2009,20(22):1704-1706.

[18] 谭珏.基于外翻肠囊法的补锌制剂生物利用率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21] 张英丰,李玉洁,杨庆,等.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进行穿心莲内酯的肠吸收特性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26(9):107-110.

[22] 王伟,杨伟鹏,梁日欣,等.延胡索提取物在大鼠肠外翻实验中的吸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7(6):121-125.

[23] 王梅,高晓黎.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大鼠小肠吸收实验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2):122-124.

(责任编辑:尹晨茹)

Research Progress of Nutrient and Medicine Absorption by Gut Sacs

Zhang Ying1,Cao Liangshun1,Zhang Saihang1,Shi Yajing2,Shi Xuejing1,Han Shuying*

(1.School of Pharmacy ,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2.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China)

Eversion gut sac method is in vitro measuring method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on of small bowel loop and brush border membrane capsule technologyOrganize gut SAC appl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ing gut SAC applications in drug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of gut SAC.

Gut Sacs;Drug;Nutrient;Absorption

2014-11-15

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081007);唐山市“十二五”科技重点项目(10130203-3);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X2014132)

张英(1994-),女,河北联合大学在读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

韩淑英(1959-),女,硕士,河北联合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E-mail:shuyinghan59@126.com

S816.11

A

1673-2197(2015)02-0047-02

10.11954/ytctyy.201502016

猜你喜欢
离体脂质体小肠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一根小肠一头猪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切花月季‘雪山’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灵魂离体
养好女人小肠经
离体牙经不同方法消毒后微生物培养分析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