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润泽,张佳乐,谢 冉(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浅谈列缺穴治痰特点
丁润泽,张佳乐,谢 冉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从古代针灸歌赋中列缺治痰条文理解针灸先贤对于其的理解和临床运用,并结合近代临床研究为佐证,全面了解列缺穴治痰特点。列缺多治外感寒痰调理表里经气,加强经气输布。
列缺穴;治痰;针灸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肺经络脉自此分出,别走阳明,犹如脉气由此别列而去,而此穴正在桡骨裂隙缺缝之间,故名列缺。“头项寻列缺”被世人熟知,然痰邪阻肺之咳喘等证亦可用列缺解决。
针灸歌赋是针灸先贤在长期临床中凝结的智慧结晶[1],语言精练,内容详实,其中关于列缺治痰的条文有如下几处:《玉龙歌》:“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通玄指要赋》:“咳嗽寒痰,列缺堪治”;《兰江赋》:“头部须还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针灸歌》:“咳唾寒痰列缺强”。 “寒痰咳嗽”指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而多痰浊,风寒乘于肌表,毛孔闭塞,致肺气不宣,就会出现咳嗽喘满等现象。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络穴为外感虚邪贼风易于留注之地,亦是调和经气重要之所;太渊穴是肺经原穴,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气机顺畅,可改善肺脏功能。列缺、太渊二穴相配对外感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等症状,有宣通肺气的功效,使邪气从皮毛外出,汗出表解后,咳嗽之症自可消除。
列缺穴所治痰证,多为塞邪侵袭、肺失宣降、外感寒痰咳逆的证候,运用时可配取合谷、太渊,以疏内解表,散寒通阳,利肺化痰。本穴适用于咳嗽声重、吐痰清稀、周身酸楚的风寒型痰证咳嗽,若寒邪未除郁久化热,应加刺曲池、鱼际,据辨证加以适当配穴,明确补泻,可取良效。
近代科研显示[2],针刺列缺穴可以改善肺通气量,降低呼吸道阻力,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便于痰液咳出。临床研究[3]也表示,以针刺列缺穴为主治疗寒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经统计分析发现针刺列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亦有临床研究[4]使用列缺穴作为主穴治疗梅核气,梅核气多为痰阻喉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疗效。
列缺穴治疗痰证多为外感寒痰,针刺肺经络穴可使经脉的表里相通,贯通两经间的阴阳之气,加强其散布传注,达到表里阴阳平衡的作用。痰证素来是以缠绵悱恻、难以治疗为特点,分清痰证性质,选择腧穴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列缺多治外感风寒,寒痰咳逆,可使虚邪贼风无处可藏,调和表里经阴阳之气,加强其散布传注之功效。
[1] 朱现民,尹连海.古代针灸歌赋学习探微[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711-712.
[2] 张文彭,E.B.BJIAGNMNPCKNN,B.JI.KYUEPCK,等. 宣肺健脾益肾针刺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与心率变异性即刻效应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687-689.
[3] 邱为尉.列缺为主治疗寒痰[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3):12.
[4] 王莉莉,李锡榕.列缺通于任脉的探讨[J].福建中医药,1994,25(6):30-31.
(责任编辑:余 婷)
2015-01-20
丁润泽(1988-),男,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学。
R24
A
1673-2197(2015)11-0078-01
10.11954/ytctyy.2015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