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琴
(云南开放大学 传媒与信息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650223)
随着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基本已经普及,这些技术和设备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的教育模式。我们的教育目标也从最初的学历补偿型教育,发展到后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再到现在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目标的改变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缩写MOOC)这一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产物应时代需求而生,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理念,创建了新型的教学结构。它可以满足全民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消除了传统教育中对时间、地点的要求;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和留言,建立1对1的虚拟辅导教学环境而无需专门的预约和安排;补充建立了群组学习机制(如:虚拟课堂、虚拟班级、毕业设计小组等),针对群组成员批量实现引导学习、强化学习等目的。其井喷式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究竟慕课将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取而代之,还是与之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02年面向全球学习者开放的OpenCourse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标志性事件,2012年出现了三大最知名的慕课平台:Coursera、Udacity、EdX,该年被称为慕课元年。Coursera是全球最大的MOOC平台,目前全球已出现了80多个慕课平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一百多所大学加入慕课,之后慕课迅速席卷全球。
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加入到国际慕课运行的平台中,该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目前国内慕课主要有三大联盟组织: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本地高校加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2013年4月在重庆国大学成立,73所高校加盟,上线课程42门,认证课程23门;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2014年5月组建,56所高校加入,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目前在建课程10门。
1.共享性、开放性的教学边界。共享性、开放性共有三层意思:一是慕课借助互联网可以将最优质的资源输送到地球上任意角落。共享性、开放性意味着无论学习者是什么人种、什么地域、什么经济基础、什么文化背景、什么社会地位,均有获取学习资源并进行自由学习的机会。二是这些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对于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参与学习的人数可能非常之多,例如,斯坦福大学史朗(Thrun)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余学生注册,并有2万人完成了课程学习。三是这些课程资源可以重复利用并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或者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我们现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全民终身教育,学习者是海量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以及文化基础差异性非常大,传统的依托校园班级制教育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相比于传统教育,慕课更能满足全民教育这种多元化需求。
2.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导向。在当今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者个体差异很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差异很大,在传统教学中,一堂课可能只能真正满足20%的学生的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无法跟上节奏,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可能只是在重复已知的内容,无法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量,甚至不同学习者对同一知识点的学习角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主要目标是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学习相同的知识点则是为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学习同样的知识点则可能是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不同的需求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角度有所不同。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资源,不同的教师讲授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从而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导向,这也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
3.大数据、全方位的教学分析。伴随着慕课课程数量的增多、学习人数的增加,将会产生海量的学习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学习者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网上交流的所有记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哪些课程比较受欢迎,为什么受欢迎,同样的课程哪些教师的课程选课率比较高,哪些课程的完成率高、通过率高,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好,以及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收获很多的“隐含数据”,更精准的评估学习过程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更专业化的学习指导。而传统教学中产生的一些数据无法实时记录,更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无法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因此很难获得较精确的教学过程评估。
4.个性化、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在全民教育的现实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都是在职人员,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们要不断的学习达到提高自身技能的目的,现实环境又不能像在校生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校园授课,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而慕课的产生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选择课程,丰富的教学视频、优秀的教师资源、精彩的讲解过程,实时的在线互动、虚拟实验,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有效的利用了碎片时间,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能。
5.低成本、易获取的学习资源。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现慕课学习,并且可以选择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位老师的课程资源,同时还可以进行在线训练、虚拟实验、互动讨论等。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度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对课程进行重复性学习,避免了课堂教育的满堂灌,同时也节约了课本、教师、教室等客观资源。
6.打破围墙、学分互认。虽然慕课的学分互认体系才刚刚开始建立,并存在很多问题,但慕课课程的开放性、共享性使得学习资源打破围墙,再无国界,这些特点决定了慕课的学分互认势在必行。将来对于教育水平一致、评价体系相当的大学,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承认学分,对于某些大学的课程,只要按要求在网络上完成相应的学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这意味着即使你高考落榜,或者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但通过网络学习,也可以获得理想大学的学历文凭,这种特点也能促使一些教育落后的地区和学校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向世界一流学校迈进。
7.多媒体、互动性的教学优势。慕课的课程均为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一般为5到15分钟,这是学习者保持学习状态的最佳时长,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单独从视觉上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可以记住65%,如果再加上实践和思维互动,则记忆效果会达到最好,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单向接收,并且课程时间较长,这种情况下知识的保持率非常低,慕课通过技术方式将视觉和听觉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让学习者的思维活跃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慕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对传统课堂的翻转,传统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课下进行学习讨论和实践,而慕课恰恰相反,学生在课下进行在线视听学习,课堂上则主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和问题讲解,教师也从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启发者,虽然慕课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的巨大的冲击,但慕课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因为相比于传统教学,慕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无专业基础的人很难进行自我学习。对于高中毕业,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在读大学生,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才能选择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专业体系的构架,进而才能真正展开自我学习。
2.学习可信度无法保证。慕课的学习没有教师的现场监督,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发性、数据是否真实等因素无法进行评估。
3.缺乏学习的氛围。大学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人文环境、典雅的校园场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讨论过程,可以无形中激励人的学习欲望,这是慕课无法替代的。
4.质量和完成率。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慕课的学习主要是自我导向,慕课的质量评价目前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有人建议可以通过学习者和教授者共同评价来确定课程的质量高低,但学习者目的不同、基础不同,可能对课程的期望值就不同,最后作出的评价也可能千差万别,同时课程的完成率和退出率是否应该成为质量评价的一个因素,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慕课垫高了大学存在的基石,是创造的力量,也是毁灭的力量,它创造了教育的新格局、促进了全球化、全方位的竞争,也毁灭了一些不负责任、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大学和教师,慕课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的目标,但也无法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未来的教育将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优势,不断改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弥补传统的教育的不足,最终达到一种互补互进的最佳状态。
[1]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89-92.
[2]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3.
[3]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8.
[4]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0,(7).
[5]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