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红
摘要:本文从一档电视节目对教师角色所引起的社会讨论说开去,首先介绍了社会对于教师的涵义和角色了的理解与认知。从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两方面,指出教师角色转换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新时期,就如何转换教师角色给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换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23-02在教师行业不断职业化的今天,笔者就目前某电视节目中对两位教师的一场讨论,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一位是是身着中山装、严肃低调、哼着豫剧走路去上课的中学英语教师;而另一位是时尚新潮、课堂气氛活跃、拥有奔驰坐骑的某英语培训机构的任职教师。他们都是英语教学领域内的佼佼者,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这里我们暂且不论两位PK孰赢孰输,这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一讨论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大的社会热度,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化以及教师角色的新变化,使得这场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更加发人深省。
1.何为师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内涵最为精辟的概括。从最伟大的教育家、教育行业的掌门人孔子,到如今我辈这些普通的一线教师,作为传统的教育者都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来定位教师的。在英语里,教师(teacher)定义为从事教学(teach)的职业人员。教学(teach)的意思是"让某人学习或者获得某种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教学(instruct)或者培训(train)"[1]。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不同的国度,教师的定义是具有普遍性的。当然教师的定义也有更为广义的理解。有学者将"教师"分为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方面是指职业;第二方面是指社会角色;第三方面是指教育者。从这个层面来看,本文中所讨论的教师更多的倾向于上述定义的第三个方面。
2.教师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着。我们的教科书中,教师常被比喻成蜡烛、园丁、筑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无私奉献和辛勤劳作的代名词。也正因此,在这种许久以来的观念下,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就被社会逐渐确定了下来。我国历来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度,因此教师的地位似乎也一直高高在上。而如今站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教师在践行诸多改革措施时,有时也会被这种"光圈"所牵绊。
角色是对处在一定地位的人所期待的那种符合社会规范的一种行为模式。教师角色,是"指与教师的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是社会和群体所赋予的对于教师行为的期待。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教师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有所不同"[2]。教师角色包括两层含义:社会职业角色和这种角色的具体承担者。作为社会职业角色,它是"人们终身或者较长时间所从事的,并以此为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教育教学活动"[3];作为角色承担者,"则是有个性的具体的人,他总是同时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角色"[4]。人们对教师角色的多面性进行了总结,见表1-1。
表1-1是对教师多重角色的总结[5]
教师角色类型典型特征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①具有乐教精神,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②具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③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④能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①善于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
进行教育;②善于估计情势,以便使教育走在
他们发展的前面;③注意引导学生的自我教
育;④能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心理的保健者①具备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能有效地对学生
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鉴定、治疗和矫正;
②进行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把学生从各
种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③区分品德不良与
个性缺陷,根据情况拟定适当的指导和治疗方案。学习者和学者①具有既博又专的知识素养,并注意知识结
构的不断更新;②注意持续学习,学会终生
备课;③教学相长,善于向学生学习;④善于
进行教育科研,做一名"学者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②提倡"角色心理位置互换",做学生的知己
和朋友;③协调教师、家长、学校、社会之间
的关系和影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续表1-1
教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①建立教学常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育
教学工作顺利展开;②倡导自觉纪律,树立学生
集体观念,使之由他律走向自律,充分发挥集体凝聚力;3.为什么教师角色需要转换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师角色转换的根本原因。无庸置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体制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样社会文化也会随着这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因此,这也就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传统教育诞生于工业社会,是为工业社会服务的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教育的基础,适应信息文明、为信息时代服务的新教育呼之欲出。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均衡,社会形态也体现出多样性。信息化社会虽然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旧有的工业社会也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反映在教育体系中,就是传统教育模式和新教育并存的一个局面。
作为传承社会进步文明的一个群体,作为培养社会未来建设者的一支队伍,教师应以怎样的新面貌来应对社会发展也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应当如何实现?实现的形式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显然地,教师已经不能以一个权威者的面孔继续充当一个说教者了。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帮助、服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创新;根据学习者的个性,为其打造一套适合的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