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约撰稿 刘力娜
三十多年前,刘祥国只是河南省潢川县凌集茶场的一名普通制茶队队长,怀着对信阳茶的喜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在茶叶市场大量滞销的情况下,勇担重任,凭着胆识和诚信而享誉市场,注册了“光州牌”信阳毛尖;三十多年后,作为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他,以复兴光州茶为己任,扯出了一面茶产业的旗帜,成立了覆盖鄂豫皖三省十县专业茶合作社,让信阳毛尖走向全国,香飘世界。
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已经拥有众多殊誉的刘祥国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复兴‘光州茶’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如今紧抓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好机遇,让信阳毛尖的美誉远播欧亚,让‘光州’茶远销海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受全国整个茶叶市场低迷的影响,刘祥国所在的河南省潢川县凌集茶场也陷入了茶叶大量滞销的境地。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在茶场做制茶队长的刘祥国被委以重任,开始担任茶叶销售工作。
初担重任,一向好强认真的刘祥国没有丝毫耽误,马上前往北京了解市场情况。到京后,他先是转遍了北京各个茶叶市场,了解整个茶市场的销售情况,然后广泛的接触茶叶零售经销商,一方面为以后的销售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准确市场信息。这段“登门造访”的经历,使刘祥国收益颇丰。
北京考察之后,刘祥国清醒的认识到,绿茶滞销,主要是因为全国绿茶品牌增加,但只是数量增加,质量并没有提升,要使信阳毛尖在激烈地竞争中抢占市场,就必须走出一条安全、高效、特色的发展道路。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刘祥国开始在茶农中推广使用饼肥。“过去使用碳氨等化学肥料给茶树施肥,茶叶产量低,口感差。”刘祥国说,“用饼肥施肥,成本虽高,却既能保证茶叶质量,又能保证其产量。”为了确证茶农的利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刘祥国每年垫资近十万元,以第二年新茶抵资的方式,将饼肥半价卖给茶农。随着这一举措的实行,茶叶的数量和品质提高了,茶农的收入也增加了,而刘祥国每年却损失几万元。
随着刘祥国的茶叶在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2002年,他申请注册了“光州”牌茶叶商标;2007年,他联合鄂豫皖三省十县的茶农,成立了信阳市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在信阳地区扯出了一面茶产业的旗帜。目前刘祥国已经拥有茶叶初级加工厂40多个,精制加工厂2个,带动5000余茶农户每年人均增收500多元,成为“河南省百名优秀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古人云,德成而上。而年近七旬的刘祥国就是这样的人。多年来,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做茶认“死理”。
面对商界出现“好茶即是芽尖茶”的炒作噱头,毛尖茶的价格一度炒高到了消费者望而却步的地步。刘祥国坚决抵制的这种行为。他告诉记者,“把独芽茶越做越小,甚至其生长都未成熟,这种茶采摘颇费功夫,加上加工难度大而不稳,不仅茶叶的营养成分单一不全,滋味更是淡而不香。”这种茶价格的本质无异于奢侈品,如果仅仅作为高档礼品馈赠而备受追捧,那么,信阳毛尖将脱离大众市场,千年的信阳茶文化也极难传承与发展。
有力的道德坚守,让刘祥国获得了绝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政府倡导廉政,推行节俭之风。价格虚高靠噱头炒作的茶叶市场开始动摇,而刘祥国的“光州”牌信阳茶却在市场中稳健发展,一举成为茶叶品牌中的佼佼者。
责任在于担当。品牌成熟以后,刘祥国并没有半点轻松,在他看来,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他说,“企业做的越大,所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多,个人致富绝不是自己仅有的追求。”在光州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伊始,他便大胆创新,用“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周边茶农1700余户走上共同致富的发展道路。
近几年,致富后的刘祥国还勤勉慈善,每年以各种形式资助茶农生产经营、贫困大学生、修建乡村公路、水利建设,捐助灾区等共计数十万元。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赢得了亚非欧众多国家的响应,这是商业的黄金时代!刘祥国老骥伏枥,暗下决心,紧抓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好机遇,让信阳毛尖的美誉远播欧亚,让‘光州’茶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