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颗粒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研究

2015-02-08 05:3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0期
关键词:肌痛风湿性活动性

李 征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八珍颗粒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研究

李 征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目的观察八珍颗粒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10~15mg/d口服,口服2~4周后逐渐减量,每2~3周减2~2.5mg。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八珍颗粒和身痛逐瘀汤口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评分、ESR以及CP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泼尼松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研究组泼尼松用量开始减少,但对照组数值较2周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12周,研究组泼尼松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八珍颗粒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肯定,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八珍颗粒;身痛逐瘀汤;风湿性多肌痛;泼尼松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老年人的炎症性风湿病,目前病因未明确,患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体温升高、晨僵、腰部和颈肩部肌肉疼痛。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该病病因不明,一些患者具有家族聚集发病特点。目前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病程较长,疗程长,应用激素后不良反应较大,所以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1]。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本病属于“肌痹”“痛痹”范畴,风、寒、湿邪三气相杂,致经脉拘急、邪客于经脉所致。笔者2010年5月—2014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患者4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于我院治疗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86例,均符合文献[2]相关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入院前均未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骨盆带、肩胛带和颈部至少有3处以上部位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持续时间至少7d;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C反应蛋白(CRP)以及ESR升高;能持续口服药物治疗;无肌肉红肿热痛、肌肉萎缩以及肌力减退;2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排除患有感染、肿瘤、巨细胞动脉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者;合并有肝、肾、心、脑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入组期间自行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或加用其他药物者;临床资料严重缺失无法完成资料收集者;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者;过敏体质,对研究用药过敏者;患有神经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和随访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43例,男12例,女31例;年龄56~73(68.5±8.9)岁;病程27d~22个月。对照组43例,男10例,女33例;年龄56~72(68.9±8.5)岁;病程28d~23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清淡饮食,以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和水果的摄入量,禁食生冷油腻,适当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肌肉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发生萎缩。给予泼尼松10~15mg/d口服,口服2~4周后,ESR和CRP降低后泼尼松可以逐渐减量,每2~3周减2~2.5mg,效果好的患者可以减为3~5mg/d。对于临床活动受限、肌肉明显疼痛、体温仍升高者泼尼松改为15~30mg/d口服,待ESR和CRP接近正常,逐渐降低泼尼松用量并维持治疗,维持用药一般1~2年。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八珍颗粒(熟地黄、当归、党参、炒白术、炒白芍、茯苓、川芎、炙甘草;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294)口服,1袋/次,2次/d;同时给予身痛逐瘀汤治疗,方药组成:甘草5g、羌活9g、牛膝12g、当归15g、香附9g、红花12g、桃仁12g、地龙9g、五灵脂15g、没药12g、秦艽12g、川芎15g,心情抑郁者加柴胡、白芍各10g,睡眠差者加夜交藤、合欢皮各10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乳香、田七各10g,水煎分早晚2次服。以上治疗4周为1个疗程,持续给药3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骨密度、肝肾功能等,有消化道溃疡者给予甲氰咪胍或洛赛克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2组临床治疗效果。②2组治疗起效时间。③治疗前后采用澳大利亚LOWER医疗中心的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计分法(PMR-AS)进行活动性计分,计算方式=CRP+VASp+VASph+MST(min)×0.1+EUL,其中EUL代表上肢升举度,MST代表晨僵,VASph表示医生视觉模拟评分,VAS表示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标准:>17分为高活动性,7~17分为中活动性,<7分为低活动性。④2组治疗前后ESR和CRP。⑤2组患者泼尼松用量。⑥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ESR和CRP恢复正常,积分减少≥90%,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80%以上;显效:自身评估和医师评价病情改善,积分减少≥70%,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60%;有效:自身评估和医师评价病情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30%~60%;无效:自身评估和医生评价病情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甚至较治疗前加重,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30%。

2 结 果

2.1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研究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人数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人数增长比较明显,治疗8周后总有效人数接近12周;对照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人数才出现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ESR、CPR比较 治疗前2组ESR、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ESR、CPR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ESR、CPR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2组不同时间泼尼松用量比较治疗 治疗2周后,2组患者泼尼松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泼尼松用量开始减少,而对照组却较2周时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12周研究组患者泼尼松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不同时间泼尼松用量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围治疗期研究组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增高2例,恶心1例,血压轻度升高3例;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胃部疼痛2例,血糖升高5例。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3 讨 论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四肢近端和躯干疼痛为特征的综合征,以颈、肩肿及骨盆带肌肉疼痛和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但该病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很多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纤维织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表现为上述症状,所以其诊断常存在一定困难[2]。2012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以及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联合发布了最新的风湿性多肌痛暂行分类诊断标准,大大提高了其临床诊断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3]。

该病西医主要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如果合并其他症状给予相应药物对症治疗,但是存在疗效不确定、复发率高以及不良反应多等缺点,加之老年人多有激素应用禁忌,使其治疗受到很多限制[4-5]。中医古籍中并无风湿性多肌痛的记载,根据临床病症表现属于中医“痹病”范畴,从病位来看属于 “肉痹”“肌痹”。根据患者临床出现躯体沉重麻木、病程缠绵特点,也可将本病归于“着痹”“痛痹”[6]。中医学者普遍认为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与饮食、生活环境、气候条件、体质因素等有密切关系[7]。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热、湿、寒、风等病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8]。所以中医总的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舒筋止痛。八珍颗粒是由熟地黄、当归、党参、炒白术、炒白芍、茯苓、川芎、炙甘草组成,身痛逐瘀汤由甘草、羌活、牛膝、当归、香附、红花、桃仁、地龙、五灵脂、没药、秦艽、川芎等组方而成。其中当归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9];桃仁主要成分有苦杏仁甙、苦杏仁酶、尿囊素酶,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的功效[10];红花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主治癥瘕、外伤瘀血肿痛、痈疽肿痛等症;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茯苓性甘淡,平,归肝经、胃经、脾经,具有解毒、抗炎、抗肿瘤的功效[11];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12]。诸药合用,可以达到活血祛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的功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评分、ESR以及CP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2组患者泼尼松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研究组泼尼松用量开始减少,但对照组数值较2周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12周,研究组泼尼松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说明联合中药治疗,患者对于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提高,起效快,且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用药安全性高。但由于本病证型较多,因时间和患者限制,未能具体辨证分型,今后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刘波,缪京莉. 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治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3):4130-4131

[2] 代强甫,陆进明. 风湿性多肌痛45例临床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1):23-25

[3] 孙健,叶华. 2012风湿性多肌痛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暂行分类标准[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4):270

[4] 顾向浩,陈鹏.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32例[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2):11-14

[5] 戴巧定,宋欣伟. 64例风湿性多肌痛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725-727;768

[6] 谢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63例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1(2):81-82

[7] 王晓燕. 风湿性多肌痛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8):435-436

[8] 刘雪雪. 金杰教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经验[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54-55

[9] 杨秀芳,韩轶超,侯丽. 八珍汤对胚胎停育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9):3196-3198

[10] 温伟强,朱辉军,黄胜光,等. 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37例[J]. 天津中医药,2010,28(5):392-394

[11] 郑秀春.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31-2132

[12] 傅淑芳. 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2,27(9):1852-1854

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荫奇名医传承工作站建设项目(2012-SZ-C-36)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0.020

R593.21

B

1008-8849(2015)30-3360-03

2015-03-06

猜你喜欢
肌痛风湿性活动性
浑身难受、哪哪都疼,可能是“纤维肌痛”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莫名全身酸痛 警惕纤维肌痛
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纤维肌痛误诊率近90% “怪”病其实并不怪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