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莺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上海 200093)
麻 醉
BIS监测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意义
姚 莺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上海 200093)
目的探讨BIS监测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行无痛性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组(n=70)和常规监测组(n=70),术中均行相应操作。比较并分析2组麻醉药物剂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恢复情况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BIS监测组所用丙泊酚剂量为(86.4±13.6)mg,常规监测组为(136±15.2)m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监测组的MAP、Sp(O2)在手术开始和电切时高于常规监测组(P均<0.05),HR低于常规监测组(P<0.05);BIS监测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监测(P均<0.05);2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能减少麻醉药物所需剂量,维持更稳定的血管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后苏醒时间以及减少术中知晓率,是值得临床选择应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
BIS;监测;麻醉;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麻醉是外科手术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麻醉过浅,不仅无法消除疼痛,还可能于术中出现本能体动而导致手术进行困难,出现术中知晓或意外发生;麻醉过深,有可能损失患者的脑组织,影响其预后,严重者甚至于术中危及生命[1-2],故麻醉深度的监测对降低患者术中知晓率以及对其短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麻醉医师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自身临床经验来确定麻醉药物的剂量,然而麻醉深度不仅受麻醉药物及其剂量的影响,手术过程、个体差异甚至体位等都可能影响麻醉深度,麻醉的复杂性决定了麻醉深度本身的复杂性,以往的监测手段不足以准确反映麻醉深度[3]。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反映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较准确的指标,其在手术麻醉监测中的应用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4]。然而目前国内外对BIS监测麻醉深度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的可行性仍缺乏相关的报道。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我院14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BIS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监测麻醉深度的临床意义。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患者术前均已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住院行无痛性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47(35.4±4.3)岁,ASA Ⅰ~Ⅱ级,术前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不良既往史。根据麻醉监测手段的不同,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BIS监测组70例,年龄(36.2±4.6)岁,体质量指数(BMI)(21.2±3.6)kg/m2,心率(82.2±10.6)次/min;常规监测组70例,年龄(35.1±4.8)岁,BMI(21.3±3.4)kg/m2,心率(82.3±11.5)次/min。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本研究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给予2 L/min吸氧后,静脉输入5 μg舒芬太尼和1.0 mg/kg丙泊酚,随后缓慢间断输入丙泊酚,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深度或使BIS维持在40~60,全程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BIS监测组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给药剂量,常规监测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调节药物剂量。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注药时、手术开始时、电切时、手术结束时及苏醒时5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中所用麻醉药物剂量及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为停用麻醉药至撤除气管导管所用时间,苏醒时间为停用麻醉药至患者能被唤醒并完成简单指令的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为停用麻醉药至MPADS评分达10分的时间。术后调查患者术中知晓情况,术中知晓:能清晰回忆手术过程并确定术中发生的事件;可疑术中知晓:对手术过程叙述或记忆模糊,或患者反映术中做梦;无术中知晓:患者对手术过程毫无记忆。
2.12组麻醉药物剂量比较BIS监测组所用丙泊酚平均剂量为(86.4±13.6)mg,常规监测组为(136±15.2)m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 手术开始和电切时BIS监测组的MAP、Sp(O2)均高于常规监测组(P均<0.05),HR低于常规监测组(P<0.05);注药、手术结束和苏醒时2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32组麻醉恢复情况比较BIS监测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监测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表2 2组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2.42组术中知晓情况比较 2组术中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 例
麻醉是手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研究表明,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能显著减少麻醉药物剂量、降低术中知晓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减少术后短期不良反应等[5]。以往麻醉医师常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瞳孔变化、疼痛反射等)及自身经验来粗略判断麻醉深度并确定麻醉药物剂量,难以精确地反映麻醉深度,常出现麻醉过浅和过深情况。研究表明BIS能较直观准确地反映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故有可能成为判断麻醉深度较准确的指标[6]。BIS85~100表示清醒状态,65~85表示镇静状态,40~65表示合适的麻醉深度,低于40表示麻醉过深[7]。BIS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于1997年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和研究阶段,本研究分别以BIS监测和常规监测来监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麻醉过程,以探讨BIS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监测麻醉深度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BIS监测组所用丙泊酚平均剂量显著低于常规监测组。BIS监测组的MAP、Sp(O2)于手术开始和电切时显著高于常规监测组,HR低于常规监测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是机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血压、心率过高和过低及Sp(O2)过低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对原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严重,故维持血压、心率及Sp(O2)在合适的水平和波动度对手术成功进行的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在BIS监测下,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和Sp(O2)变化均较平稳,且维持较好,而常规监测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BIS监测组,波动度亦较大,很可能与丙泊酚剂量明显增加有关。亦有研究表明,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过量是造成患者血压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8],丙泊酚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扩张血管及直接抑制心肌细胞,从而降低血压,引起循环波动,造成不良后果[9]。
有研究表明,手术过程中随着刺激增强时,BIS值的变化明显滞后于MAP、HR等的变化[10],表明在麻醉初期,尽管患者意识已处于足够深度的抑制状态,但自主神经反射仍存在,而反馈输注系统仍需一段时间才能进行相应的调整[11],麻醉医师若根据自主神经反射消失来确定药物剂量,往往引起麻醉药物给药过多、麻醉过深等情况,此亦可解释本研究常规监测组麻醉药物剂量显著高于BIS监测组、常规监测组麻醉后恢复情况明显滞后于BIS监测组的原因。
术中知晓是麻醉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术中知晓时患者可能感到焦虑、恐惧等,甚至出现听觉、视觉性疼痛,术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研究表明,准确的监测及调控麻醉深度能有效地减少术中知晓率,麻醉较浅时出现术中做梦,更浅时则出现术中知晓[12]。本研究显示BIS监测组及常规监测组术中知晓率及可疑术中知晓率均较低,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所用麻醉药剂量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常规组中较低的术中知晓率很可能为麻醉过深的结果,依据传统监测手段容易导致麻醉意外发生。
综上所述,以往麻醉常规监测容易导致麻醉过深等不良后果;BIS能较准确地反映麻醉深度,在减少丙泊酚用药的同时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能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及降低术中知晓率,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值得选择应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
[1] 杨礼,唐俊. 麻醉深度监测的必要性[J]. 健康之路,2014,13(2):41
[2] 贾茜茜. 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1):81-83
[3] 许天华,李显华. 以脑电双频谱指数为导向实施全身麻醉镇静深度管理的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4):704-706
[4]MashourGA,ShanksA,TremperKK,etal.Preventionofintraoperativeawarenesswithexplicitrecallinanunselectedsurgicalpopulation:arandomizedcomparativeeffectivenesstrial[J].Anesthesiology,2012,117(4):717-725
[5] 张小伟.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调控丙泊酚输注在妇科腹腔镜宫外孕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6):214
[6] 裴丽坚,王波,黄宇光.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提高麻醉管理及全麻苏醒质量Meta分析研究[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0):880-882
[7] 文伟名.BIS监测下全身麻醉在宫颈癌患者手术中应用[J]. 安徽医学,2013,34(1):45-47
[8] 李海冰,刘志强,陶怡怡,等.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门诊宫腔镜通液术麻醉监测的价值[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1):1015-1018
[9]BalciC,KarabekirHS,KahramanF,etal.Comparisonofentropyandbispectralindexduringpropofolandfentanilsedationinmonitoredanesthesiacare[J].JIntMedRes,2009,37(5):1336-1342
[10] 高建东,赵玉洁,岳云.Narcotrend在麻醉深度监测上的优劣:与BIS对比的临床研究[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5):626-628
[11] 罗宝蓉,韩如泉,王保国.BIS监测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准确性[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8):763-764
[12] 张杰,钟声宏,毛振北.BIS监测对全静脉麻醉循环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4,20(2):69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9.026
R614.2
B
1008-8849(2015)29-3260-03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