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敏,张景丹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北京 102401)
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贾利敏,张景丹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北京 102401)
目的 探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73例,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4例为A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139例为B组。患者均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2组患者的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 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可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髓形态学;外周血象检查;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指的是机体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的病症,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常见的能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包括正常造血血细胞被置换、血细胞破坏增加、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脾功能亢进、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恶性肿瘤、骨转移淋巴瘤、败血症、粟粒性结核造血物质缺乏、伤寒营养性贫血、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贫血等病症[1-3]。为了探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笔者对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本院诊治的173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骨髓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173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中男109例,女64例;年龄18~79(57.8±13.2)岁。患者均符合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1,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1,血红蛋白低于100g/L,红细胞计数低于3×1012L-1。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者,妊娠、哺乳期者。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4例为A组, 包括脾功能亢进患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1例,转移性肿瘤患者7例;造血系统疾病患者139例为B组,包括急性白血病患者4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45例。此次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先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加入到含有EDTA的抗凝管中,使用BECRMANCOULTERAC.T5DiffAL及配套血球试剂进行血常规的测定,使用瑞氏染液进行血片染色,试剂购自于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然后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给予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骨髓穿刺,实施多部位穿刺的患者要包括胸骨穿刺,将其制成厚薄均匀的骨髓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后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根据观察的需要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具体方法包括铁粒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AS染色、NAF抑制试验等。选择厚薄适宜且均匀分布的骨髓片和血片进行常规瑞氏染色,将骨髓片进行铁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等,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行过氧化物酶染色、PAS染色、NAF抑制试验有助于进一步分型和分类。对于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结合患者的病史、骨髓涂片结果、身体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进行辨别和判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血涂片检测结果(原始细胞、幼粒细胞、幼红细胞)、骨髓象、外周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
2.12组骨髓形态学检查分析 2组患者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见表1。
2.2 2组外周血常规比较B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骨髓形态学检查分析
表2 2组外周血常规比较
2.3 2组红细胞参数分析 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见表3。
表3 2组红细胞参数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方面的共同表现,可造成骨髓生成障碍和外周血异常消耗的现象发生,诱发多种疾病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晰,可能与机体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机体造血系统疾病发生后,会造成三系血细胞的明显减少,且多表现为中重度病症,而非造血系统疾病发生多表现为轻中度,尤其是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可直接引发贫血病症且恶化病情。该病可有多种疾病所诱发,常见的临床病症为乏力、贫血、感染、出血等,临床诊断往往难以有效鉴别,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4-6]。因而明确和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对于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给予有效指导。有研究表明,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髓象改变,出现增生活跃,红、巨、粒三系成熟障碍或病态造血或巨幼样变等改变,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7-8]。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种:①机体内克隆增生异常活跃,使得正常细胞的增生明显受限,例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就是一种高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主要特点为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异常,出现了分化成熟障碍,还会逐渐浸润组织和器官,影响正常细胞的增生。②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发生了衰竭,常见病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象会出现增生减低或者极度减低,而红、巨、粒三系细胞也会显著减少,使得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由于巨核细胞的缺失,骨髓小粒染色后在镜下观察时多见空网状结构或者一团综合交错的纤维网,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度大细胞性贫血。③机体骨髓的无效造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典型特征为机体造血功能紊乱,出现了无效造血,容易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随着病症的发展,会逐渐累及骨髓细胞,使得红、巨、粒三系细胞发生病态造血。④机体内的造血原料匮乏,这是由铁缺乏而引发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病症,可造成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发生缺乏后也可诱发机体DNA的合成障碍发生,最终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事件。⑤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机体的造血细胞,例如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使得骨髓生成的血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减少,临床表现为成熟障碍。⑥肝病性贫血可造成脾功能亢进,使得机体红、巨、粒三系细胞发生成熟障碍,而破坏机体的造血细胞。⑦转移性肿瘤可明显抑制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释放肿瘤毒素可诱发骨髓坏死,也可造成机体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得造血原料明显减少,影响正常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血细胞代谢,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临床诊断血液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使用骨髓涂片可以清晰显示骨髓细胞结果,在最佳状态下观察细胞形态,可显著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9-11]。骨髓细胞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的疾病观察效果不佳,如骨髓转移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患者骨髓内的细胞往往相互粘连,容易发生干抽等现象,骨髓纤维化疾病患者的骨髓内容物较少,机体骨髓组织可能会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在骨髓涂片检查时不能看到造血细胞和组织,因而无法对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联合外周血象检查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弊端的发生,通过骨髓涂片和血涂片的双重检查可明显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象增生活跃,红、巨、粒三系成熟障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象红、巨、粒三系病态造血。转移性肿瘤患者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比例升高或核左移,可见肿瘤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增生活跃,白血病细胞高于3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象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少,非造血细胞多,多为空网状结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增生活跃,红、巨、粒三系细胞体积明显增大且巨幼样变。B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明显低于A组,说明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常规各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机体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下降幅度更大。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说明不同病症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表现出的临床表征也不同,对红细胞参数的影响也有所差别,综合考虑将有助于对疾病进行准确有效的判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可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邴丽娟,付蓉,刘惠,等.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的应用及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2):505-509
[2] 滕广帅,付蓉,刘惠,等.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3):722-726
[3] 牛占恩.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B淋巴细胞及其CD5+B数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5):3140-3142
[4] 周玉平,涂斌,朱传新,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及实验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26(4):251-252
[5] 杨再林,符刚,陈洁平,等.骨髓活检与涂片联检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1,40(30):3037-3041
[6] 杨海平,赵小强,王海玲,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107
[7] 胡传水.25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因及骨髓象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172-173
[8] 徐坚强,舒文秀,乐静.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6):818-820
[9] 董毅,朱太岗,李月红,等.骨髓病理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189-191
[10] 秦枫,杨泽松.骨髓细胞学检查对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2):283-285
[11] 吴光启,刘红,陈素梅,等.骨髓穿刺涂片联合活检病理切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 (21):4628-4629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6.031
R551
B
1008-8849(2015)16-1792-03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