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翔,薛 枫,路敬叶,陈齐鸣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吴伟翔,薛 枫,路敬叶,陈齐鸣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 探究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其血流动力学及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63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5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均接受DARS及DHI量表测评,同时行径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椎基底动脉血液峰流速,并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DARS及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ARS及DHI评分较对照组低(P均<0.05)。2组治疗前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实施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并提高颅脑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盐酸倍他司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伴随着人口老年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群的慢性病亦引起卫生领域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以慢性病为基础病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成为医学界棘手的医疗难题[1]。其中以高血脂症为代表的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为例,机体持续处于高脂状态,会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而导致供给脑干及小脑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脑组织因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症状[2]。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细胞正常代谢功能受限,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以及言语不利等不良症状,对其正常生活现况造成极大障碍[3]。本病属于中医“厥证”或“眩晕”范畴,且中医的病理机制阐述为“血虚血
滞”“夹痰上扰”及“气机受阻”所致[3]。目前该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有学者指出,中西医结合方案应用于该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4]。故笔者拟采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方案治疗,并深入剖析其所产生疗效的机制,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63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53~72(61.4±5.2)岁。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5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51~74(60.7±5.0)岁。所有患者于就诊日经颅脑磁共振及颈椎平扫,再联合其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诊断参照《内科学》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经心、肝、肾等常规生化指标检查无异常;无沟通障碍及智力异常;无颅脑占位性病变者;无颅脑手术史者;无脑血管事件者;无耳源性或药物中毒性眩晕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悉并签署同意书。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类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卫才(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口服12 mg/次,3次/d。②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组方:天麻10 g、法半夏15 g、白术10 g、黄芪20 g、茯苓15 g、陈皮10 g、当归15 g、丹参20 g,川芎10 g,桑寄生15 g,枸杞子20 g。根据患者症状实施辨证施治,风阳上扰者加用石决明15 g、钩藤15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血瘀明显者加鸡血藤20 g、水蛭5 g、三七5 g;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黄15 g、阿胶(烊化)15 g;脾胃虚弱者加山药30 g、党参20 g;肝肾不足者加山茱萸15 g、菟丝子15 g;肾阳不足、髓海空虚者加鹿角胶10 g、淫羊藿15 g、熟地黄10 g。上述药材均需用水煮沸服用,每日1剂。2组患者均需持续用药4周。
1.3观察项目 ①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第4周末接受眩晕评估量表(DARS)及眩晕障碍调查表(DHI)测评。其中前者共包含7个条目,评分标准采取7级评估法(0~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所经历的眩晕程度越严重;后者共包含3个维度,囊括25个条目,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眩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明显。②2组均于治疗后第8周末行治疗有效率评价,以治疗前后所接受的DHI得分作为依据,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若计算结果≥51%则为显效,21%≤50%则为有效,若≤20%则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研所有数据均有专人负责录入,经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作为统计描述,采取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2.22组治疗前后DARS及DHI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DARS及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ARS及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DARS及DHI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2组治疗前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在中医学范畴中属于“眩晕”内容,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而中医辨证施治方案能针对患者个体化症候特征予以干预,可起到有的放矢的临床疗效[5]。就该病的中医学病因,有多部祖国医学文献进行阐述,其中《素问》中提及“诸风吊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亦指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有云“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6]。言而总之,该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以风、火、痰、虚、瘀为标,同时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治疗原则应当倡导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及补肾养肝[7]。该病采用西医方案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不佳,虽能暂时抑制头晕发作,但疗效不确切,病情易反复迁延发作[8]。故此,有学者开始将视线转向传统医学的辨证施治,并借助中西医结合方案的进行展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9]。笔者拟设计本次调研,旨在进一步探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眩晕症状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经眩晕症状评分及眩晕障碍评分显示,研究组上述2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这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能发挥协同效果,促进患者病情预后。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由中医名家程钟龄先生提出,在其论著《医学心悟》中指出[10],该汤剂中的天麻具备去火平肝疗效;茯苓、白术、法半夏、陈皮具有化痰除湿效果;黄芪能助气益脾;丹参、当归、川芎能化瘀活血,通经活络;桑寄生、枸杞子具有补肝益肾功效。 而从当代医学的实验研究可知,汤剂中的多种药材具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脑血管血液畅通的药理活性[11]。据动物研究结果证实,天麻作用于兔脑基底动脉后,具有拮抗动脉血管痉挛收缩的疗效,进而能促进脑血管阻力降低,利于颅脑微循环功能改善,达到抗血小板聚集及抗眩晕的目的[12]。有相关研究亦指出,汤剂中的半夏成分应用于梅尼埃病患者,能起到较佳的抑吐及祛痰作用[13]。而川芎嗪的药理作用机制已明确,它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能扩张全身微血管,利于微循环状况的改善[14]。当归是目前心血管系统领域应用较广的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它能清除人体中多余的氧自由基,并能起到抗血小板及调脂的效果[15]。陈皮能通过强化血管通透性,进而抑制组胺类物质进入血液,且亦能强化纤维蛋白溶解效率,并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16]。白术具有多重药理学活性,它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还能通过提高人体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而达到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程度,故此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17]。本次研究组患者除了给予中药治疗外,亦应用了盐酸倍他司汀,该药属于抗组胺类药物,其药理机制是作用于颅脑血管平滑肌,促进颅脑的血液灌流量,可使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得以松弛,减轻内耳性眩晕症状[18];另外,该药还能利于细胞外液的吸收,进而使耳内的内淋巴水肿消除,这亦能有效改善眩晕症状[19]。为了进一步评估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程度,2组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再次证实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能强化抗血小板效果,利于颅脑血液供给不足状况的改善,进而提高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对于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性眩晕,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案,两者能发挥协同效果,利于眩晕症状的改善。
[1] 李菊英.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2014,7(6):41-42
[2] 龙华君,周珂. 眩晕中医诊治沿革和思考[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077-1078;1083
[3] 刘宏祥,赵永辰,杨光福,等.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验证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8-100
[4] 牛金美,石玉兰. 眩晕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86-1787
[5] 蒋娟,赵树琴,封爱婷,等.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4,14(3):122-124
[6] 孙浩,杨春雷,赵庆. 参麻颈复颗粒联合超短波治疗颈性眩晕62例[J]. 陕西中医,2014,35(6):677-678
[7] 丁亮吾,张慧永.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分层次辨证治疗[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110;113
[8] 王媛,贾建平,赵勇,等. 中医刁氏技法治疗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DHI量表评估[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18(6):428-430
[9] 邱艳华,蒋娟,封爱婷,等. 中医辨证施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应用研究[J]. 河北中医,2014,36(9):1406-1407
[10] 彭勃. 医学心悟[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8-21
[11] 王烁,刘金民.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药物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14-2016;2031
[12] 鄢泽然,刘金民,王烁,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初探[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10-711;764
[13] 于颖,樊光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治疗[J]. 吉林中医药,2013,33(4):346-348
[14] 吴晋,陈益君,黄长顺,等. 川芎嗪对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炎性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1):1262-1265
[15] 高森林,全亚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13,33(12):1298-1301
[16] 张健.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30例[J]. 陕西中医,2012,33(9):1170-1171
[17] 刘秋燕,吕光耀,张春兰,等. 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治疗眩晕的系统评价[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7(2):239-248
[18] 张东生,张广洲.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9例[J]. 陕西中医,2012,33(2):155-156
[19] 孙青,孙健. 从美尼尔氏综合征看中医对疾病的微观认识[J]. 陕西中医,2012,33(12):1692-1693
薛枫,E-mail:Txxcrxr2008@sina.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6.024
R743.3
B
1008-8849(2015)26-2917-03
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