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圈层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与消解——以南阳市W村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为案例
刘海志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中出现了新的人际圈层,即“经济圈层”。文章通过南阳市W村2014年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案例,分析了选举中新的“经济圈层”与传统的“家族圈层”之间的相互博弈与角力,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农村农业农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农村“经济圈层”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消解新的“经济圈层”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选举;基层民主;经济圈层
中图分类号:D422.6
作者简介:刘海志(1981-),男,汉族,河南新乡人,民商法学硕士,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即村委会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对推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提速,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农村产生了新的人际圈层,我们将之称为“经济圈层”。新的“经济圈层”与农村传统的“家族圈层”,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相互博弈,影响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进程。
一、南阳市W村概况
W村隶属于河南省A县,距县城25公里。2000年后W村的村民逐步地把经营重心由粮食作物种植转向经济作物种植,其中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特别是2012年中药材交售实行合同制后,W村中药材种植户成立了W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走上了产业化经营道路。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约占村民全年收入的55%,小麦等作物种植约占23%,养殖、外出务工等收入合计约占22%。
截至2014年10月底,W村拥有农村常住居民812户,共计3046人,民族均为汉族。W村姓氏较少,大姓与小姓之间实力分野明显。吴姓村民有1687人,占全村人口比例的55%;徐姓村民461人,占16%;其他姓氏占全村人口比例的29%。W村以吴姓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将其称为“家族圈层”。
2012年在乡政府和南阳市B药业公司的共同牵头下,由W村中药材种植户成立了W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截止2014年10月底参社农户507户,约占全村农户数的62%;涵盖家庭人口1927人,约占全村人口的63%。W村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圈层,我们将其称为“经济圈层”。
二、W村2014年第八届村委会选举概况
2014年11月,W村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核心是村主任的竞选。村民选举委员会经过酝酿,提名两人作为村主任候选人,一位是吴氏“家族圈层”的代表上届村主任吴C;另一位是“经济圈层”的代表徐E,由W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社长李D鼎力支持。
在吴C的动员下,所有家族核心成员都参与到了选举过程中。本家族内核心成员全力以赴的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吴C当选,用“家族圈层”帮助支持候选人拉票等。
W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源于其对中药材种植户提供的资源,由于农户对资源的依赖性和收入的高度敏感性,选举时更倾向于经济利益方,并影响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结果。合作社社长李D对徐E鼎力支持,主要有三种行为:一,通过户主主导。二,积极分子动员。三,积极联合投票。
在W村2014年第八届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经济圈层”与“家族圈层”竞争激烈,博弈的很厉害。第一次选举在11月底结束后,“家族圈”代表吴C当选村主任。但很快徐E向A县县委、县政府和纪委实名举报和上访,指出选举中存在村民代表产生程序违法;候选人名单公告程序违法;村民选举委员会未依法履行基本的职责;部分村民的选举投票权被非法剥夺,要求重新进行选举。
在上级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下,12月份W村进行了第二次选举,“经济圈”代表徐E当选村主任。但吴C不服选举结果,认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长李D操纵了选举,并指使家族成员对李D的相关“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举报和上访,指出李D存在“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补贴款;欺上瞒下,大额专款去向不明;越俎代庖,向种植户乱收费用;以权谋私,为亲属谋取违规利益等罪,要求对李D进行查处,并要求再次进行重新选举。后来上级政府部门对该上访要求予以驳回。
三、“经济圈层”对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
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圈层”,通过选举把选票投给能获利的候选人,假如胜选,能从该候选人治理过程中获取利益,这不利于优秀人才在选举中获胜,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参与竞选。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急需大学生村官这样的人才带领大家破解现况。
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圈层”,通过集体投票影响选举结果。群体通过选票把持他人的选票动向,进而操纵选举结果。当选举结束后,一方面,村委会成员为了再次选举能获得胜利,刻意迎合这些民众,在资源分配,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产生不公平、不平衡;另一方面,这些村民向村委会施加压力,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规章制度。
由于每个“经济圈层”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若在议价中,某集团没能胜过其他利益集团,那么其集团利益很难得到保障。随着“经济圈层”的增多,利益之间的非兼容性、冲突和竞争就有可能加剧,因而选举成本将随之提高。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经济圈层”,使得村民在利益诉求时表现为明显的功利化,选民的首要目的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诉求。过度追逐经济利益,选民的个人价值观、政治满意度都受到影响,而且会导致基层民主的劣质化。
四、“经济圈层”对基层民主选举影响的消解及对策
在村民选举制度规定中,可针对优秀人才,经过若干年工作后,确实干有所绩,可以不经过选举纳入村民委员会成员中。或者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主任及副主任,其他成员由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商榷。也可以候选人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单独提名,经本届和上届村委会共同考核,允许优秀人才作为候选人参加选举。
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可以使村民的收入多元化,这样可以转移农民对某种利益诉求的强化过程。尽管农村经济的发展多样化会导致利益群体的不同,但这些群体未必都会形成单一的“经济圈层”。即使形成新的“经济圈层”,但新“经济圈层”之间的互动会增加决策的民主程度。
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经济圈层”,它们不仅在经济上竞争,而且还在社会资源、政治等方面激烈竞争。经济上的竞争可以推动农村经济进步,而社会资源分配和政治上的竞争,严重的话能扭曲民主政治,出现“执政集团”损害“在野集团”的利益,导致“在野集团”设法获得“执政权力”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后产生“报复主义”。这种反复恶性竞争不利于社会和农村的稳定。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经济圈层”的引导,防止其恶性竞争。
村民追逐经济利益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选民这种理性行为有可能在“经济圈层”中形成一种劣质惯性文化。这种新“经济圈层”的利益诉求影响政治选举,从而影响或塑造一个健康的政治文化。一个先进的政治文化,除了培植先进政治文化本身以外,更须对形成政治文化的诱因即利益诉求进行合理引导。
五、结语
新“经济圈层”,不管是维护切身利益,还是提高自身政治地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未来新的“经济圈层”将会对基层民主产生广泛影响。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与落实,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政治文明模式的进步,即便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开创了农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新局面,显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肖立辉.村民委员会选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2]朱炳祥.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