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杀案变动现场外围物证搜索的作法及体会

2015-02-07 08:42:17李剑
法制博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凶杀案勘验变动

凶杀案变动现场外围物证搜索的作法及体会

李剑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摘要:目的:外围物证搜索在凶案变动现场勘验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结合变动现场与外围现场对案件进行关联搜索方法的分析,确定外围现场勘验范围,寻找有价值痕迹物证。结果:重点做好外围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分析、检验工作,找到了破案的关键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诉讼保证。结论:变动现场外围物证搜索在案件侦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外围现场的勘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

关键词:凶杀案;变动;关联搜索:外围现场;勘验

中图分类号:D919

作者简介:李剑(1975-),男,满族,辽宁沈阳人,本科,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副主任科员,痕迹检验工程师,研究方向:痕迹检验工作。

近年来,刑事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狡猾,反侦查意识、反侦查手段增强,中心现场遗留或能够提取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改变了现场原始状态。同时由于变动现场新增痕迹或犯罪痕迹的破坏,从而给勘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外围现场由于远离中心现场,犯罪痕迹往往无伪装,反映真实,能准确分析认定犯罪嫌疑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现场勘查时,除细致地对中心现场进行勘验外,还要全面地对外围现场进行勘验。

案例:2011年6月17日,海拉尔区机场大街长青路出租房内发现一名女性被杀死在其所居往的出租房卧室内,由于受害人家属及围观的群众特别多,室内现场破坏严重。中心现场室内地面见有擦拭痕迹,提取足迹共27枚,在地面提取到少量水泥块碎屑,卧室南侧厨房门后见有木把斧头一把,斧头把上及斧刃均见擦拭痕迹,分析嫌疑人作案后对现场进行了清理,给案件侦破带来难度。勘验人员运用关联搜索方法对犯罪现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现场水泥碎屑物证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对现场27枚足迹排查对现场进行了重建,确定了一枚足迹为作案人所留。结合尸体检验分析致伤工具为斧头和一种不规则钝器伤,通过对地面遗留的水泥碎屑推断不规则钝器伤有可能是水泥块。针对水泥块的去向,勘察人员初步分析作案人作案后有可能将水泥块带走这一线索,决定对外围现场进行进一步搜索,在主房南侧院墙上提取到擦蹭血迹,在墙外提取到带血的水泥块,并发现了成趟足迹与现场遗留残缺足迹鞋印相一致,技术人员对成趟足迹进行追踪将嫌疑人在其隐藏的树林中将其抓获,在嫌疑人衣裤上提取到擦蹭血迹,随后对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检验,确定墙头血迹、水泥块血迹、嫌疑人衣裤上血迹为受害人血迹,现场残缺足迹经检验鉴定为嫌疑人所留,在事实面前嫌疑人供诉了携带水泥块入室抢劫打击受害人并用斧头杀人后清理现场逃跑的全过程。

凶杀案变动现场的首要任务就是甄别现场痕迹的真伪,确定犯罪痕迹,运用关联搜索的方法分析现场痕迹与外围现场之间的关联进行现场重建,确定外围现场搜索的范围,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下面针对本案详细介绍变动现场外围物证搜索的现场勘查工作进行阐述。

一、辨别变动现场痕迹的真伪是分析作案过程的关键

该案现场物品较杂乱破坏严重,对现场提取的27枚足迹进行排除工作,最后只有距尸体头部西侧的一枚足迹前掌没有排除掉,该枚足迹位于尸体头部下侧,被破坏的机会很少,从尸体情况,综合分析足迹所体现的动力形态特征,确定该足迹为犯罪痕迹。对地面留有的水泥碎屑,结合尸体检验,受害人致伤位置主要集中在头部为斧刃打击形成,和一种不规则钝器挫伤形成,推断致伤工具为两种形成,一种工具斧子已找到,另一种致伤工具根据现场遗留的水泥碎屑推断为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击打受害人头部,水泥块落地后形成,推断致伤工具有可能为水泥块状物体,据此推断作案人用两种工具作案。凶案变动现场的关键是发现痕迹物证并对其去粗取精,鉴识与本案有关的的痕迹物证,对下一步正确分析现场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1]。

二、关联搜索方法确定搜索范围

关联搜索方法是把犯罪现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现场遗留的水泥碎屑等物证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在现场重建的基础上推断嫌疑人自带水泥块入室,用斧子及水泥块将受害人致死后,斧子上的血迹清理干净放在门后,将现场进行清理、拿着水泥块逃离现场。由于现场位于出租房区域人员流动性大,有被发现的可能,推断嫌疑人可能选择现场南侧东山树林偏僻地段逃离现场。勘察人员对逃跑路线和发现水泥块为导线,决定对以中心现场向东山树林方向外围现场进一步勘验,扩大搜索范围。

三、外围物证搜索确定逃跑路线

勘查人员转变思路,重点对外围现场进行勘查,因现场周围为平房出租区,街道交错,人员流动性大,勘验难度较大,勘查人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采取由中心向四周地毯式勘察,在距中心现场南侧约3000米,东山绿化带院墙南侧,连接处厕所墙垛上提取了两处擦蹭血迹,推断为翻墙所留,在厕所东侧粪池外地面上,提取到一块不规则水泥块,长21cm,宽13cm,水泥块上见有血迹。墙面及水泥块上血迹经检验鉴定为受害人血迹。在院墙外东南方向发现一趟跑动的足迹,分析为案犯翻墙后所留,外围现场提取到的痕迹物证综合推断确定了案犯逃跑的路线[2]。

四、足迹追踪锁定作案人

现场南侧东山为沟岭地形,跑动形成的足迹留痕条件差,足迹检验鉴定条件不足,足迹追踪难度较大,勘查人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顺迹追踪,终于在距中心现场约1500米处土坑中发现并提取到一枚清晰鞋印,提取到的鞋印经与现场鞋印经比对该足迹所反映出的种类花纹及压力面磨损、破损特征完全一致,确定为作案人所留足迹,并又顺迹追出约3000米至一树林带消失。通过对案犯来去路线,作案时间分析划定出案犯逃跑后有可能就隐匿在树林中,待天黑后逃窜,确定了树林为主要搜索范围,又通过对现场足迹的分析,对案犯的年龄、身高、体态作了详细刻划。当天侦查人员搜索树林中发现了隐藏在树林中的海拉尔区居民孙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从其所穿的鞋与现场鞋印检验鉴定作出了同一认定,孙某所穿衣裤上的血迹经检验均为受害人血迹。在证据面前孙某交待了持水泥块入室抢劫因受害人反抗,先用水泥块块砸伤受害人后用斧子将其砍死杀人的犯罪事实。

五、讨论

(一)必须综合分析变动现场的痕迹物证。刑事案件犯罪现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物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场痕迹、物品、尸体间相互关系,是确定变动现场犯罪痕迹的客观依据,在本案中尸体、水泥碎屑、斧子、足迹四者的相互关系,决定只有作案人持水泥块及斧子打击被害人头部才能形成该地面的水泥碎屑和这枚足迹,从而证实了水泥碎屑和这枚足迹的可靠性。

(二)最有成效也最常用的一种犯罪现场搜索方法是关联搜索法。这种方法建立在试图发现犯罪现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物证之间存在的关联。犯罪现场勘查人员运用这种方法仔细分析犯罪现场之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系统地搜索该区域,从而收集可能与某个犯罪行为或者活动相关的物证。尽管这种搜索模式没有完全利用几何方法,并且不易加以定义。但是,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搜索方法。犯罪现场搜索并非随意进行,相反,要依据从犯罪现场上发现和观察到的情况,结合犯罪现场勘查人员所经历的培训和所具有的经验,运用合理的概率和简单逻辑推理逐步地搜索犯罪现场。

(三)外围现场的痕迹物证分布范围广,难以确定和利用,极易受到破坏,费时、费力,且难度大,但是外围现场的痕迹物证反映真实、客观,一经确定,对于案件的分析和犯罪嫌疑人的认定能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勘查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克服畏难情绪,耐心细致,一丝不苟,以发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

[参考文献]

[1]高辉.对现场外围痕迹物证的研究和分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1(01).

[2]雷炜,钱明亮.浅谈外围现场痕迹物证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

猜你喜欢
凶杀案勘验变动
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现场勘验的质量管理
法医学杂志(2020年4期)2020-10-12 02:56:20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生日会上的凶杀案
趣味(数学)(2019年11期)2019-04-13 00:26:24
变动的是心
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探析
现场勘验检查工作中针对手印痕迹若干问题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8:46
火灾现场勘验记录规范性探析
科技传播(2011年19期)2011-08-15 0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