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学:阐释与创新”天津论坛综述

2015-02-07 07:31耿静波
哲学分析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科院博士哲学

耿静波

2015年3月13日至15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主办的“生活哲学:阐释与创新”天津论坛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召开。

本次论坛定位于高端学术会议,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高校、社科院、党校系统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钟会兵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向论坛致辞。与会学者从自身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出发,紧紧围绕“生活哲学:阐释与创新”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生活哲学理论的阐释与创新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忠明副教授基于技术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认为生活世界的复归离不开技术理性的批判和主体性的重建,技术不是无价值的和道德中立的,尤其在现代技术的设计与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伦理问题,继而促使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发生观念的逐渐变迁甚至彻底颠覆。基于人生活世界的需要,技术理性的发展必须受到价值理性的制约,人的主体性的重建必须以技术理性的批判为前提,技术与伦理应同步发展。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喻郭飞博士则从生活哲学方法论问题入手指出,学界目前对“生活哲学”的研究,主要是从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脉络中寻求理论资源,而关于生活哲学之方法论的讨论并不深入。故要使生活哲学成为真正走入哲学研究者以及普通人生活之中的“活的”哲学,方法论上的自觉和明晰化是我们必须予以澄清的前提条件。广西社科院哲学所梁艳鸿博士讨论了生活哲学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旨趣,认为生活哲学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遵循的是生活—哲学—生活的运思路径。生活哲学的理论诉求是阐发生活的丰富内容,描述理想的生活世界。生活哲学的实践旨趣则体现在拉近哲学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保持哲学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甘肃社科院哲学所陈瑾博士探讨了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职业化和技术化的倾向而产生了学院派的哲学,学院派的哲学因为过于强调论证而与生活世界割裂。基于此,他详细论证了哲学必须植根于生活世界才有出路。他认为哲学的探索是面向生活世界的反思与实践,我们应该将哲学的发展植根于人类在生活世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之中。山西社科院哲学所杨珺副研究员考察了生态文明制度的伦理规制问题,其认为生态文明制度的伦理规制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为生态伦理的制度化,而应当用不断调整完善的生态伦理来规定制约生态文明制度。并且由于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生态”的文明,而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具有以往文明的一切制度要素,因此生态伦理的规制对象就不应局限于经济制度,而应拓展深化到政治制度、狭义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制度等。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生活哲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宁教授讨论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网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国家信息安全、企业无序竞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应通过重构网络空间、制定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建设和监督等方式来解决。辽宁社科院哲学所张岩博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做全面解读,认为生存论转向从人的思路阐释马克思哲学体现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西方哲学自尼采之后对主体性批判的新人本主义话语进行关联性研究。这种对话式解读,打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尖锐对立,开阔了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视域,从而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西北师大哲学系马俊峰教授以生活世界与公民身份认同为主题,讨论了生活世界开启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使得人们在社会之中建构的各种权利获得了合法性和合理性支撑,同样,人类必须对生活世界或者栖息之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自己生活的共同体应该负有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促使人们产生一种生态公民身份,以便人们更好地处理人对自然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江西省委党校黄谋琛博士考察了生活哲学的归依问题,据其分析,迄今为止,生活哲学研究取得不少成果,成为新生长点。然而,生活仍然面临一种不容忽视的困境,即,哲学似乎远离生活,生活仿佛抛弃哲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漠视现实问题,行为有失偏颇,思想僵化保守等。可见,哲学要摆脱困境,成为生活的真正哲学,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思想引领和规范社会行为。甘肃社科院哲学所李骅博士立足舍勒怨恨理论的现代启示,认为当代中国人的情绪已显怨恨端倪。其从价值比较、个体虚弱、社会结构形式和个人生活处境四方面比对当下社会怨恨现象产生的根源,并对怨恨者的形象进行了剖析。

三、中国哲学中的生活理论探析

上海大学哲学系朱承教授讨论了礼乐文明与生活政治问题,认为从维护政治秩序和落实政治价值的角度看,礼、乐可以被看成是“生活中的政治”。同时,这种“生活政治”也导致了日常生活中私人性与公共性混淆的问题。近代以来,传统礼乐典章逐渐流散,但作为“生活政治”的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仍有着多重意义。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张党珠博士通过对先秦文献中“人间”一词的系统考证,主张《庄子·人间世》中“人间”不能解释为现代“人间”的合成名词,而应释为“人参与、观察或窥探世间”;《庄子》既不是无助无奈地消极出世,也不是勉为其难地积极入世,而是采取灵活的权变处世方略。这种自然的处世观,有益于解脱人们的进世、入世困局,对现代人的生活哲学有一定指导价值。江苏社科院哲学所孙钦香博士辨析了船山伦理学“情”论及其哲学意义,作为道学的批判继承者,船山明确定义“情”就是指《礼记·乐记》中所说“七情”,不认同朱子以恻隐、羞恶等四端为“情”的说法,认为孟子所说四端属于“道心”,而非“情”。故在船山哲学中,“情”不具有本体论意义,其地位和功效表现在功夫论层面。

北京社科院哲学所王玉峰副研究员分析了康有为的“儒家社会主义”问题,认为康有为的“儒家社会主义”既摒弃了人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又损害了真正“中国特色的”东西。前者指的是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后者乃是儒家对以仁、孝为核心价值的家庭伦理的重视。儒家如果要在现代社会立足,需要恢复孔夫子的本来面目。湖南社科院哲学所谢文凤博士基于禅宗义理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讨论了禅宗通过将宗教的“出世”特征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将佛陀从“彼岸”迎回到世间。这种从“彼岸”到“此岸”的回归是从“外在超越”到“内在超越”的回归,是将“出世”与“入世”的结合。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耿静波博士以禅宗的生活意蕴为主题,认为禅宗之所以能在与佛教其他宗派的比较、会通中,与儒道的融摄中占据优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禅法思想及教化方式中所蕴含的生活实践与人生智慧,以及将出世超越的高明境界落实于凡俗生活运水担柴的修行实践。同时,其认为禅宗的思想智慧在指导人们日常实践及安身立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启迪意义。

四、西方哲学与生活世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朱松峰副教授辨析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试图以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所谓的 “实际生活经验”(faktische Lebenserfahrung)的“前理论”和“动荡”特征为参照点,探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含义特征,并借此显明这一理论在克服传统西方哲学方面的贡献和缺陷。温州医科大学社科部黄旺博士则主张,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的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而胡塞尔的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和虚构想象的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的生活世界的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的历史处境、遗忘的存在处境和想象的“彼在”存在论。天津社科院哲学所杨晓东副研究员亦讨论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根据其分析,胡塞尔在方法上把生活世界的问题看作是通向先验还原的一个通道,认为生活世界构成各种科学的意义基础。他提出从科学世界和逻辑世界向前科学的生活世界回归,并从生活世界出发批判技术理性文化和实证主义对人的普遍统治,企盼以此来超越现代文化的危机和现代人的异化状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胡金富博士由法国哲学家克劳德·伯尔纳(Claude Bernard)关于“创造”的名言谈起,认为人类的创造本性是在千万年的进化当中形成的,早已有之,但是对人类的创造性的自觉,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对我们国家,我们的民族而言,这一过程显得格外艰难。这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想禁锢,解放创造本性,激发创造活力,自觉投身创造实践。上海社科院哲学所陈常燊博士讨论了闲暇、沉思与寂静主义问题,点明闲暇不仅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以及哲学的终极关切至关重要,甚至对于帮助我们走出现代性的“忙碌困境”重新回归宁静的沉思生活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与亚里士多德和约瑟夫·皮普讨论闲暇的方式不同,其从寂静主义视角切入我们对闲暇和沉思生活的考察,反思久违了闲暇和沉思的现代生活世界究竟缺少了什么。

五、与生活哲学相关的议题

与会专家学者们还就与生活哲学相关的议题进行了讨论。河南社科院哲学所宋艳琴副研究员以城市发展理念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为主题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被破坏,导致我国城市“千城一面”。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去思考和研究城市发展理念与城市建设问题。湖南社科院宋春艳博士讨论了网络意见领袖的言语行为与公信力构建问题,认为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网络意见领袖的发言主要是断定式言语行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意见领袖话语内容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是建构了现实。网络意见领袖如果想要建立长久的公信力,必须处理好话语内容与其建构的现实之间的张力。

天津社科院哲学所杨东柱副研究员辨析了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问题,在弗洛姆看来,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它是一个不健全、病态的社会。弗洛姆指出,这种病态是由异化造成的,尤其是消费的异化。为此,他指出了消费异化的特点及危害,最终提出了克服消费异化的途径。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任政博士考察了现代“城市生活危机”问题,认为城市生活危机的根源就是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异化。由此,规范资本运作,引导城市发展;回归生活,赋予生活意义;创造新的人类生活形式及其文明形态等,成为拯救“城市生活危机”的根本出路。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李燕博士讨论了人智学视域下的生活哲学问题,其由鲁道夫·施泰纳创立的华德福教育谈起,通过对人智学教育哲学和华德福的生活教育实践的阐释,分析如何从知识教育回归到精神教育,让教学回归到生活教育。

论坛最后,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江苏社科院哲学所所长胡发贵研究员做了精彩的学术点评与总结。

猜你喜欢
社科院博士哲学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到省社科院调研
制冷博士来帮忙
菱的哲学
陕西省社科院为离休干部过百岁生日
神奇博士感冒了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博士蚊
2016年西藏社科院16项院级课题结构
润博士问答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