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产业的升级样板盛虹科技依靠新型聚酯掌握市场话语权

2015-02-07 06:20郝杰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盛虹聚酯纤维杜邦

本刊记者_郝杰 文/摄

化纤产业的升级样板盛虹科技依靠新型聚酯掌握市场话语权

本刊记者_郝杰 文/摄

走进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整洁的空间、干净的地面、机器轰鸣,洁白的丝饼顺着生产线下来被一个个机械手抓起,准确地放到来回穿梭的运输小车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叶兴告诉记者,这里生产的不是一般的聚酯长丝,而是PTT功能性纤维。这种纤维的背后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TT聚合生产技术,以及新型聚酯系列化复合技术。盛虹依靠年产3万吨 PTT聚合生产能力,使其成为继美国杜邦和壳牌后第三个掌握PTT聚合技术的企业,25万吨熔体直纺全消光纤维生产线让盛虹得以继续在功能性化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新型聚酯聚合及系列化复合功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因此获得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最具发展潜力的聚酯品种

获得纺织科技的最高荣誉让盛虹人兴奋不已,他们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杜邦公司的高层曾专门来到盛虹,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收购盛虹的这项创新成果,盛虹人当时给出的答复就是“出什么价格也不会卖,一定要自己做”。

是什么样的纤维让杜邦如此紧张?聚酯纤维占我国纺织纤维总量的60%以上,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过剩,企业利润微薄。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PTT纤维被看做是未来聚酯纤维重要的替代产品,它综合了锦纶的柔软、腈纶的蓬松、涤纶的抗污以及接近氨纶的弹性恢复能力,将多种化纤优良性能集于一身,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聚酯品种,是目前化纤行业开发的重点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由于PTT聚酯原料PDO合成十分困难,PTT聚酯合成技术一直被美国壳牌和杜邦两家公司所垄断。

早在2005年杜邦公司就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广PTT纤维,杜邦紧紧抓住PTT纤维产业链顶端的PTT聚酯切片生产技术,对中国企业只通过合作的方式出售PTT切片。盛虹看到产品良好的发展趋势,就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生产线,采用杜邦的原料进行生产,“当时产品供不应求,附加值很高。” 张叶兴回忆说,杜邦公司后来看到了市场潜力,他们不想让盛虹一家独大,因此转而发展更多的客户。他们开始在原料上进行限制,减少供应切片,这意味着市场机会就要丧失。“最严重的时候,盛虹每月需求600吨PTT聚酯切片,杜邦只供给150吨。” 张叶兴说。

打破垄断获美国专利

盛虹意识到,要摆脱国外公司的限制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聚合技术和生产能力,自己解决原料问题。2008年,盛虹与国内院校和设计公司合作,开始了PTT聚合技术的研究。研发的过程中有很多难点,最难的是催化剂的稳定性,因为催化剂抗水解能力差,在酯化过程中容易水解,水解后就会失效。研究过程很紧张,经过数月的努力这一难题才被攻克,为后续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也鼓舞了研发人员的士气。

这以后,聚合速度及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副反应的控制及副产物处理、PTT结晶速率的调控等一系列难题先后被攻克。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年PTT及改性PTT生产线终于建成,PTT聚酯切片的主要物理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色相明显优于壳牌和杜邦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后,盛虹又在全球率先实现了25万吨/年熔体直纺全消光复合功能聚酯纤维产业化,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与切片纺工艺相比,无需熔体造粒与切片预结晶、干燥工艺,可大幅降低终端产品的能耗。大容量熔体直纺工艺的成功开发,进一步降低了建设投资、产品的物耗、能耗及人员费用等,生产出了吸湿、抗静电、抗紫外线、弹性等不同组合的功能聚酯纤维。

新型功能性纤维的推出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包括日本帝人、东丽都成了盛虹的客户,近三年来,盛虹累计销售系列化功能纤维42.7万吨,销售额达 65.03 亿元,利税为7.28亿元,出口创汇1400.28 万美元,产品已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由于掌握了产品的话语权,在最近石油价格大跌中,该产品售价并未受影响。

猜你喜欢
盛虹聚酯纤维杜邦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200万t/a延迟焦化装置投料成功
改性聚酯纤维耐碱性能(抗拉强力保持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国家明确加快生物基化纤发展,盛虹已超前布局
羽绒/聚酯纤维混合物热阻性能的评价
织物纬密对铜改性聚酯纤维/棉织物透通性的影响
杜邦安全文化精髓研究
基于杜邦分析的某快递盈利能力提升研究
太极石纤维的定性方法研究
安静
杜邦车用聚合物助力车辆部件闪耀SPE®汽车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