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涛
摘 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性特征.因此在基础教学中非常强调全员参与,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跃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然而每个人先天素质及后天影响事实上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的存在必然要反应在学生学习兴致及动机、学习气质及能力、学习方法及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于是分层教学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办法
1. 教学目标层次化。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 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 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 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5. 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三、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分层教学时一种教育方式的尝试和探讨,也是首次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管理,与传统教育理念的“一视同仁”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冲突。现代教育理论与传统思想的碰撞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巧妙处理分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防止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1. 实施“隐形分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现象,不是任何理论能在短时间消除了的文化劣迹。“大张旗鼓进行分层教学”会导致差生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学生分层的名单要实施“保密”,有教师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学生能感觉到教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不同,但都做到心照不宣,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生所处的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 “分层教学”不是层次隔离。目前,“分层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策略之一,同时实施还有“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要综合运用。我们的“分层教学”并不是实施“强强联合”、“弱弱合作”,那样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在进行学习小组的结合时,要做到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合理搭配,便于“优等生引领学习方向,中等生紧紧跟上,差生受到潜移默化影响”,促进整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3. 明确“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学生差异的存在,实现共同提高。因此,研究“学困生“学困的原因,彻底改变其学习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学生是由于学习兴趣的原因,有的学生是因为知识链断裂的原因,有些学生是因为与某个阶段教师对抗的原因,也有学生是因为智力因素、思维习惯的原因。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许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年19期 .
[2] 卢敏,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 第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