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耕
云兴霞蔚龙山村
吴用耕
在风景秀美的闽江口北岸云居山下,有一个形如“金钗插地”的革命老区龙山村,如今是声名鹊噪、闻名遐迩的连江县东岱镇美丽乡村。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随福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黄安榕女士一行走访龙山,耳闻目睹,仿佛聆听一曲响彻激情而昂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旋律……。
来到龙山村口,映入眼帘的两条千米通村主干道似彩绸般铺展,街道两旁鳞次栉比或新建或改建的楼房各依地势延伸,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办公大楼则居高临下,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龙山村现有856户,总人口3038人,18个村民小组,设村级党总支,4个党支部,中共党员100人,村民代表56人。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龙山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富足安康,环境优美,绿化整洁,2009年评为福州市“清洁家园”村,2012年跻身省级“环境生态村”。
村民告诉笔者,龙山村发展经济靠办企业致富奔小康。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开了死气沉沉的“大帮哄”体制,当这股风吹到连江县时,龙山村民却提前明白一个道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肯定办不成现代化。时任村建筑工程队队长的中共党员、革命“五老”后代谢锋根据本村有丰富的花岗石矿产资源,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并对花岗石产品的社会市场、销路及国家对环保产品的需求胸有成竹,还凭借其于1976年在江西向塘化肥厂承建花岗石水膜除尘器的经验,认为花岗石产品有着朝阳般的灿烂发展前景。村两委采纳谢锋的建议,取得县有关部门支持批准,全县第一家生产花岗石系列产品的厂家“连江县龙山花岗石制品厂”于1985年6月创办投产,首任厂长谢锋。光阴荏苒,花岗石制品厂已走过近30年创业历史,科技创新,环保理念,诚信经营,使得花岗石制品成为福建“省级品牌”,在各地成为市场的热门抢手货而供不应求。自1990年起先后被授予“福建省乡镇先进企业”称号,福建省“百颗星”企业,“全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一级达标”企业,1994年纳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除尘器系列产品列为全国重点环保科技实用产品而蜚声海内外,获得福州市、连江县各级人民政府“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殊荣。自企业创办以来,截至2012年底,产值达6亿多元,为国家创税近2000万元,村财收入300余万元,村民纯收入2亿多元。龙山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成为制品厂的股东年年分得红利而脱贫致富迈向小康,856户村民中盖新楼房或改建旧宅的达658户,外迁北京、上海、福州、连江凤城等地购建新单元房的有百余户,拥有亿万元以上资产的能人、富商大贾达40户以上。依靠村办集体企业致富在东岱镇传为美谈,成为龙山村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谢锋、谢建明等致富不忘本,热心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在龙山村有口皆碑。龙山村是连江县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该村谢伙佬、谢仁使、谢琴坑、谢长禧等20多个贫苦青年农民追随杨而菖闹革命,成立村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连罗)独立团成立,谢伙佬扛着军旗走在队伍最前列,至今仍留“谢伙佬壮志举旗”的美誉。抗战时期,中共连江特支书记吴大麟烈士在龙山谢旭家召开过党的秘密会议。解放战争时期,龙山村成为中共连江县委(凌尚武线)活动据点之一,县委书记凌尚武及副书记、游击队政委陈可珠(女)烈士率领龙山英雄儿女与反动派激战的战争场景至今仍令人振奋。改革开放后,革命“五老”中的后代率先致富,有的成为企业家能人,先辈的革命精神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浓浓情怀与拳拳赤子之心,捐钱出力,造福桑梓,泽披乡民。龙山村过去街道崎岖不平,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脏臭难闻,被蔑称为“坑里”,村党总支、村委会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所难,发动村内外能人及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家捐款献资,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拓宽整修两条水泥路,道路绿化亮化,实施新农村规划,兴修农田水利,进行农电改造,修建过滤池、清水池,更换管道,提升饮用自来水品质,进行内河整治,尤其加强卫生管理,迁移肮脏粪池(旧厕所)103口,新建公厕3座,配置封闭式垃圾箱和清洁车,村庄旧貌换新颜,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宜居和谐生态村。
龙山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该村村民谢氏人口占95%以上。谢氏在南北朝时期为中国的豪门显贵世家大族,群英济济,人才辈出,谢氏先祖宰相谢安与侄谢玄于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率5万晋军在淝水一举消灭符坚90万大军,被伟人毛泽东赞为“以少胜多”的军事范例之一。谢安曾孙谢灵运、五世孙谢朓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山水诗之“鼻祖”。谢安后裔从绍兴东山迁居东岱龙山,文脉千年不绝。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前北洋海军总司令萨镇冰上将为龙山村谢氏题赞词曰:“乌衣门大,宝树腾芳。龙山蕃衍,继继绳绳。”龙山村谢氏一支迁台湾,谢枝青(1913~1998)领中将衔,为连邑旅台乡亲中军阶最高者。龙山村先贤福建省立图书馆首任馆长谢琼和,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最优等毕业生”,留学美国巴拿马大学。如今在龙山村3000多人口中,博士、硕士研究生灿如星辰,大中专毕业生比比皆是,能工巧匠、富商大贾人才济济,这与历届村党总支、村委会重视教育事业,尊师兴教的决策息息相关。村教育基金会、帮扶协会相继成立,2005年龙山学校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企业界能人更是热心捐款,捧出爱的赤忱,众志成城造就龙山村未来人才的摇篮……。
入夜,漫步在龙山村新建的休闲公园内,徜徉在健身广场舞场上,在悠扬的乐曲声中,闪烁的霓虹灯光影里,健身舞曲传达出来的是男女老少安定祥和的生活节奏。一位正在用播放机收听闽剧的老者欣喜地告诉笔者,他住上了五层高的楼房,用的是抽水马桶,喝的是清洁的自来水,看的是数字电视,玩的是苹果牌智能手机,党的富民政策好啊,咱们农民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品位……播放机里闽剧的旋律继续着纯美的福州方言,那盎然情趣的乡音乡情,透露出龙山村民的自豪与幸福,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憧憬……
(作者:连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