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警告

2015-02-04 20:38陈水仙
世界博览 2014年17期
关键词:黑死病天花博拉

陈水仙

病毒学家通过显微镜照片看到,这种病毒呈长丝状体、像虫子一样结构,和黄热病病毒完全不同,而与马尔堡病毒类似。

马尔堡病毒是德国学者在1967年秋发现的新病毒,一些药厂工人被出口自乌干达的一批猴子传染了这种病毒,其中7人死于出血热。但比利时实验室并没有这种病毒的抗体,随后科学家将保留的部分样本直接送到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1976年10月14日,来自美国疾控中心的电传消息确认了这不是马尔堡病毒,而是一种新病毒。至此,埃博拉病毒确认被发现。

实际上,在病毒被确认的两个月前,埃博拉病毒就已肆虐多时。

未知的来源

1976年7月6日,在苏丹南部恩扎拉镇一家棉花加工厂,一名叫做俞吉的工厂保管员不明缘由地七窍流血而死。奇怪的是,他去世后没几天,他的两名与他同在一间办公室的同事也因身体孔窍孔大量出血而死亡。至此,当时还是不知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在苏丹南部爆发,并重创了这一地区,这一年的7月至11月,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

苏丹病毒爆发后的9月,一种更为致命的长丝状体病毒在刚果(金)的北边城镇传播开来,这是一块热带雨林区域,并由埃博拉河提供水源。首位个案记录为44岁的教师Mabalo Lokela,当时他出现了高烧的症状,并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一周后他的病情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口、鼻、直肠处也开始出血,于9月18日去世。经由他开始,这种病毒在医院附近的五十五个村庄里同时爆发,先是杀死了医院里的病人与医生,随后转移到家庭,杀死家庭成员,到10月,发现318个病例,280例病死,病死率88%。

38年过去了,埃博拉病毒已经袭击了人类数十次。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死亡22例;1994年6月在加蓬的明克伯、马科库地区及热带雨林采金区,死亡31例;1995年4月在刚果(金)基奎特市及其周围地区,死亡245例;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在乌干达北部,死亡224例;2001年10月至2002年3月在刚果(布)和加蓬,97例病死……。

进入20 14年,人类遭遇埃博拉病毒最为肆虐的一年,从年初起,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9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发表声明称,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229人死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达2240例。1976年至2013年间西非地区确诊近110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约800人死亡,此次西非疫情中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过去37年的总和。

奇怪的是,这种病毒来无影去无踪,首次埃博拉病毒肆虐过后,科学家们就无数次苦苦思索病毒的来源。据说,在苏丹埃博拉病毒第一位逝者俞吉的办公室中,蝙蝠栖息在屋顶上,但不能证实是这些蝙蝠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他也可能是从别的地方别的动物身上感染的。而刚果(金)的第一位逝者,他曾经从一个路边摊上买了一些新鲜的羚羊肉,他的朋友则买了一只刚杀死的猴子,传染源可能从这里而来。而1996年2月在加蓬北部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源于村民接触了一只丛林中死亡的黑猩猩。2002年刚果(金)埃博拉病毒流行原因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猎人们与黑猩猩和其它哺乳动物接触而感染。

今年埃博拉病毒肆虐的源头可能是几内亚南部盖凯杜的一名男童,去年12月,他出现发烧、呕吐和排黑便症状,并于12月6日死亡。随后,他的母亲、姐姐、奶奶也接连死亡,甚至来参加葬礼的亲戚也感染上了埃博拉病毒,并将病毒扩散开去。今年3月初,几内亚卫生部和无国界医生的工作人员通过调阅医院病历档案、走访出现感染病例的村镇等方式追踪疫情源头,但研究人员迄今仍不知道那名男童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

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黑猩猩、果蝠、猴子等都是可能携带这种病毒的高危动物。但是它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仍是谜团。

危险的动物

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具有极其丰富生物种类的星球。从原始时代开始,很多动物就被人类驯化,与人类和谐相处,比如说狗、猫、马等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好帮手。但同时,神秘莫测的自然界又是一个危险的所在,那些看似毫无伤害力的动物们对人类来说可能也是致命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感染与免疫中心从去年开始进行一项耗费10年时间、花费数十亿美元的研究项目,科学家们将全方位地识别在哺乳动物中传播的病毒多样性。因为该中心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可能携带32万种病毒,70%能够感染给人类,识别这些病毒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那些染给人的疾病,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流行疫病。

比如说科学家们重点研究的一种名叫狐蝠的蝙蝠,这种蝙蝠能携带立百病毒(Nipah virus),人类若感染的话严重可导致死亡。在对从狐蝠上采集的1897份样品进行研究之后,他们发现了近60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其中大部分是前所未见的。

大家应该对爆发于2003年的SARS病毒记忆犹新,这场从中国广东开始蔓延的病毒在全球造成了919人死亡,其中中国共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2004年,广东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的专家们认定,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但实际上,果子狸并不是元凶,元凶是一种名为“中华菊花蝠”的蝙蝠,由于蝙蝠本身会携带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亨尼帕病毒等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SARS病毒先由蝙蝠传予果子狸,再由果子狸变种传给人类。

不止蝙蝠,其它动物也能成为烈性传染病的宿主。西尼罗河病毒是一种脑炎病毒,1937年在西尼罗河地区的乌干达发现,因此命名。它以鸟类为主要的贮存宿主,马、蚊子和人都可以是它的传染宿主,人一旦被感染后,会出现高烧、恶心、四肢疼痛等症状,在老年人当中病死率很高。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此种病毒借鼠蚤传播为主,啮齿动物一蚤一人的传播是黑死病的主要传播方式。endprint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指出,大部分人类致命性疾病均是由动物传播,每年至少有一种新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从动物传染给人类,并演变成致命疾病。究其原因与人类行为及环境的改变有关,包括丛林打猎、密集耕种、全球变暖及长途旅行的普及,增加疾病跨种物传播的机会,使动物身体上的病原体容易产生突变,感染人类。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艾滋病毒,这种病毒最初是在非洲猿猴身上发现的,其后传播至人类身上,更演变成世界范围内的绝症。

可以这样说,人类通过动物身染重症是动物给予人类的警告,但实际上,食用野生动物仍是很多人类的嗜好,或是不得不以此为食物来源。比如说,当前喀麦隆东部地区80%的肉食消耗来自于野生环境的“丛林猎物”,主要是大猩猩、黑猩猩和猴子;每年刚果盆地将有500万吨野生动物将被屠杀,这相当于1000万头牛。科学家警告称,人类食用猴子和猿,未来可能会感染新型艾滋病毒。

艰难的抗争

全世界已经谈埃博拉“色变”,从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来看,它在非洲地区已经接近失控。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针对这种病毒感染的治疗手段没有太大改观,有效药物和疫苗也迟迟没有出现。有人认为,这与埃博拉病毒只发生在非洲有关,英国《独立报》援引英国公共卫生协学会会长约翰·阿什顿的批评称,这意味着一种“道德沦丧”,因为迄今为止,这种传染性病毒影响的只有非洲人民。阿什顿认为,西方需用积极态度对待埃博拉疫情,就好像它出现在伦敦而不是非洲。

不管怎么说,人类与埃博拉病毒抗争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止是埃博拉病毒,尽管人类早已经成为了地球最强大的物种,但病毒却时时刻刻潜伏在人类四周,以伺时机给予人类致命的威胁。

病毒是什么?曾经获得196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英国免疫学家梅达沃将病毒描述为“一个包裹在蛋白质里的坏消息”。它的结构很简单,一个蛋白质做成的外壳里包着一团主司遗传的物质核酸。由于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新的病毒。而且,遗传物质在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这些错误遗传下去,就发生突变,产生新型病毒。

正是因为病毒巨大的遗传性与突变性,让变幻莫测的病毒成为人类难以战胜的对手,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黑死病也叫鼠疫,是一段恐怖的记忆,通常先在鼠类或其他啮齿类动物中流行,然后再通过鼠、跳蚤的叮咬传播到人类身上,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有肿块,然后皮肤会出现青黑色的斑块,染病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1348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使欧洲人死亡约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之后一直到17世纪中叶,黑死病每隔几十年都会在欧洲重现。

不过,黑死病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医学的进步,一个名叫希利亚克的医生在教皇支持下开始解剖死者的尸体,而在此之前解剖尸体被教会视为大逆不道。解剖学由此开始发展,西方医学逐渐认识了人体生理,进而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黑死病也促进了欧洲的“卫生革命”,鼠疫流行后,欧洲各国积极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如挖掘宽敞的下水道,并且重视对垃圾的处理,加上普遍进行杀虫和消毒,使鼠疫等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国际上把对鼠疫的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草命”。

传染性病毒的杀伤力可以说是种族屠杀,天花就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万~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在16至18世纪,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欧洲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而整个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则在1.5亿人以上。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真正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也是著名的“天花”。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虽然病死率也维持很高的数字,但总算开始找到了抵御天花病毒的方法。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这样,天花成为最早被彻底消灭的人类传染病。

可以这样说,病毒无数次大屠杀了生命,也无数次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人与病毒将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抗争。但是,人类毕竟是智慧型的物种,尽管在更新换代极快的病毒面前,人类的反应显得极慢,但在每一次灾难之后,人类都会反思并积极寻找预防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致命性病毒或将取得最终的胜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死病天花博拉
天花寺
黑死病
天花,肆虐地球3000年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