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
摘要:平衡性是一种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切事物都是以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又形成新的平衡如此循环发展的。在我们钢琴训练和演奏中,平衡性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将通过平衡性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及各个层面的表现形式的分析研究,给予平衡在钢琴演奏技术训练中的关注。针对各种技术点,重点探讨对如何达到演奏平衡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并通过教学中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钢琴演奏 生理平衡 技术训练
平衡是一种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以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如此循环来发展的。当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在数量、质量上均等或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该事物就处于平衡状态。而当事物一方面强于或弱于另一方面时,该事物就失衡了。
钢琴演奏中平衡性把握的技术点体现在对立统一的两方面。比如说:高抬指触键和贴键,快速和慢速,拉紧和放松,坚挺和柔顺,结实和弹性等等。为什么有些人弹不好琴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这些技术点没有全面辨证地分析。例如:由于片面强调高抬指而造成音色粗糙不细腻;由于片面强调柔顺而使手指无力声音漂浮不结实;由于片面强调放松而使手腕疲软,缺乏支撑等等。所以,任何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两个方面的统一,这样的看法都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钢琴演奏。只有全面统一地看待问题,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使钢琴演奏达到平衡协调才是最终目的。
鉴于前人对身体坐姿的平衡问题谈得比较普遍,本文拟重点从手指力度、左右手以及节奏节拍的平衡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并由此探索解决不平衡的方法。
一、手指力度的平衡
在钢琴演奏中,触键的手指在人体与钢琴之间,起着“承重结构”中“构成”的作用。但要使每个手指获得平衡的独立支撑能力并非易事,它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正确的、有针对性的严格训练。“十指的力量、灵感、速度以及千变万化的触键方式和控制能力是基础。”①
然而人的手指天生素质是不同的。在五个手指中,五指(弱指)在弹奏时却要承担最高(右手)、最低(左手)这两个最重要并往往占据支配地位的外声部的重任。二指和四指,有人调侃地称“懒二笨四”。而三指居于中间位置,因此独立性较四指要强些,但最长又最中反而使得三指(中指)显得呆板、迟钝、不敏锐。大拇指在弹奏钢琴时却承担着双重责任:1.与其他四指一样垂直运动,2.横向水平运动。
因此,如何让每个手指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达到手指平衡协调,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在大师课上曾说过:“手指是声音的直接缔造者。”手指力量有两层含义:手指的独立支撑和手指的瞬间爆发。因此,手指力度的平衡均匀是钢琴弹奏手指技术的基本。同时手指的天生不平衡性给钢琴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艰巨的课题。为改善手指天生不平衡性状况,不妨先从手指肌能锻炼入手(这同运动员、舞蹈演员每日的“基训”原理是一样的)。
(一)各种指法的训练
勾指:用自己的两只手中相同手指相互勾,指尖的一关节用力为界,需要训练哪跟手指就勾哪根手指。两指勾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对抗性从而增强了该指的指尖力,此方法对4、5指尤为有效。
反扳指:将一只手水平放好,用另外一只手的2、4指来抬起这只手的3、5指或2、4指,其余不抬的手指保持水平。抬起的两根手指因是相隔的,则使指关节和肌肉得到极大的训练。反扳指时,手指韧带之间有轻微的撕扯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训练了手指的独立性,增强了平衡性。
敲指:无需在琴上完成,只要在一水平面(硬物)上,主张不敲的指全部离键保持准备敲指的姿势,敲的指则像吊臂一样,但手指尖硬且手掌拉紧,直落直下,如此来训练手指的指尖对抗力。
此外,高抬指也是学琴者或专业人员熟悉的一项手指肌能训练。
(二)加强4、5弱指的训练
人的4、5指肌肉相对软弱,这与人们平时很少运用和缺乏训练有关。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人弹奏快速音阶跑动时,到了4、5指上的音就“打滚”,颗粒性全无,更不要提均匀速度。可见弱指没有得到专门的训练就会影响整首曲子的演奏。所以必须提高弱指支撑力达到与非弱指用力均衡,才能使各手指力度达到平衡。
二、左右双手的平衡
钢琴演奏中的双手平衡是指双手各个手指和各声部之间在力度、音色、层次上有意识地、恰当地、有效地安排和控制。可是人的双手天生又是不平衡的,绝大多数人的右手能力强于左手(左撇子相反)。如何做到弹奏钢琴时左、右手的协调一致。
(一)双手不平衡现象是钢琴学习中的普遍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弹奏者双手不平衡,初学者更为严重,当曲子这处左手需要提起来换口气时,右手也跟着起来了,但谱子上标的是右手的和弦音还没结束。对于学习较长的学琴者,双手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弹主调音乐时,两只手没有主次之分,旋律声部强调不出来。2.对于节奏较复杂的曲子,当一只手是三连音或四连音时,左右手合起来就会打架。
在主调音乐里,双手平衡尤为重要,这里的平衡主要指两手的音量平衡。主调钢琴作品里,旋律线通常出现在高音区,也就是右手部分,所以在弹奏时应使两手的声部保持在右手稍强,左手稍弱这样一个力度的分配比例上,以便更好地让左手的伴奏部分陪衬右手的主旋律。但时间长了,有些学生的左手似乎永远保持“mp”的状态,完全不顾音乐力度、音色的多变和起伏,失去了伴奏部分应有的烘托作用。在钢琴作品中,许多时候右手的主旋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左手的伴奏部分来填充才显得饱满,富于表现力。所以说,左手的伴奏部分在突出右手旋律的同时,一定要跟着旋律的强弱对比,高低起伏而随着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之双手一定要平衡。
(二)针对几种特定的技术点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
1.由附点切分构成的双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由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双手之间的各种平衡的关系,产生的各种音响,是钢琴表现音乐形象的特点之一,掌握各种纷繁多变的节奏是表现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先看下面这首《哈林舞》:
这首乐曲的左手伴奏织体全部是附点节奏型,而右手的节奏型包含后十六和附点。为了保持准确的节奏骨架,数分拍子是解决节奏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先将此乐曲节拍全部细分,以十六分音符为单位拍。然后单手以单位拍为基准边弹奏边数拍子。这样将原单位拍等划成四等份,就不会出现节拍错误的情况,单手练好后再合双手就很容易了。
接下来再看另一首曲子,这首曲子的的主体是切分节奏型,其实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有很多相似处,都打破了常规的强弱关系,使节拍进行了重组。所以数分拍子的方法同样适合于切分型节奏的曲子,其练习的步骤也与上面提到的一样:
2.交替弹奏时双手逐渐平衡与协调
在钢琴演奏中,还有一种集中反映双手之间平衡与协调关系的重要形式是交替弹奏,交替八度是钢琴演奏技术上难度较大的一个技术点,对双手的平衡协调要求极高,而且还有专门针对训练此技术点的曲子,下面这首《车尔尼740之38》就是例子:
在演奏此曲时要使手臂完全放下来,双手之间像是运动中的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相互以等距离始终依靠在一起,手要沉下去,就像打鼓一样,一气呵成。就训练双手之间交替落臂而言,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练习曲。著名钢琴教育家李嘉禄曾说过“弹各种跳跃的八度练习,特别是交替八度,必须在弹完第一个八度后,就必须很有弹性地进行到下一个八度,做好提前触键的准备,这样练可以很好锻炼跳跃的准确性。对弹八度的把握性和加快速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双手跳跃交替八度准确性,更是技术中的难点中心。当然一定要先练习单手训练,才能合双手。单手训练的要领有两条:1.记熟八度跳跃的方向感,音程宽窄的把位距离感,旋律重音点,左右手都单独记熟上面三点。2.一旦合双手,双手反弹的高度是均衡统一的,确保两只手下键的速度力度是平衡统一的关键。总之在练习交替弹奏的曲子时,双手的平衡协调是最为重要的。
三、节奏节拍的平衡
一般而言,节奏是变化的,它有着情绪的波动,是音乐内容划分的形式;节拍是不变而有规律的,是音乐时间划分的形式。节奏是附着于节拍之上的,而节拍是节奏的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节奏与节拍在整体上不仅呈现出相互作用与补充的关系,而且还呈现出相互对立与分离的关系。在任何音乐中,节奏与节拍都是平衡统一的。
(一)节奏节拍不平衡的现象严重
节奏节拍是音乐构成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一直同时存在,分别以音的长短与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我认为节奏节拍就是音乐中的“骨架”。可就算节拍节奏如此重要,可还是很多人不重视以致于在演奏时节奏节拍极不平衡极不协调,从而破坏全曲的弹奏,下面来看看一些具体的不平衡现象。
1.越弹越快: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包括在我们钢琴教学中也是大有人在。以中速起头弹奏,可到结尾已是另外一种节奏了。尤其练习曲,因为织体较单一,也没有太大的音乐起伏,所以稍不小心就抢节奏,全曲前后的拍子不一致,节奏节拍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
2.熟练弹快生疏弹慢:这种现象覆盖面相当广,弹奏熟的地方就像汽车奔驰在柏油马路上十分流畅,可一到了不太熟练的地方就像进了羊肠小道一样,不停颠簸。解决这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把不熟练的地方通过大量练习练熟,练熟后才能合全曲,否则前后节奏永远不平衡。
3.节奏复杂拍子就乱:有些曲子里面包含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型,很多人一看到节奏较为复杂时就慌了神,合双手时更是错位,整个演奏听起来就很乱,完全没有节奏节拍。
4.渐强就快渐弱就慢,有次听到学生弹《珊瑚舞》,尾声最后一行是一次大的渐强然后又渐弱,而这位学生每次一弹到渐强的时候速度也大副加快,到了最高潮的那个音随着音乐的渐弱突然速度也开始慢下来,活生生地把完整的一句分裂开来。强弱是力度问题而快慢是速度问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一定要分清楚。
5.心理紧张节奏混乱,很多人一上台或考试就会紧张,然后就控制不住节奏,比台下弹得快得多。当然上台或考试心理紧张是避免不了的,包括一流的钢琴演奏家都免不了紧张。可为什么他们演出时不会出现失控的状态呢?因为他们懂得调节和控制,所以在台上弹奏时先要花点时间酝酿,想好了音符、速度和节奏才能触键,才会不出现上台节奏不平衡的现象。
6.演奏技巧的困难而产生节奏节拍混乱,在有些曲子里,有大量的高难度技术,如:同音换指、远距离大跳、连续八度和弦等。那么这些难点本身就是我们驾驭全曲的障碍点,如果这些技术没有攻克,会直接影响全曲的弹奏,把整个曲子弹得磕磕绊绊,就会影响节奏节拍的平衡。
(二)如何做到节奏与节拍的平衡
1.打拍子,在练琴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划拍,并且根据拍号来念拍子。比如当弹一首新曲子时,弹之前应该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把预备练习的乐段先“指挥”一次,也就是边打拍子边唱谱。这种练习方法看似没有在琴上进行,但真当演奏时,因为已经对曲子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识谱起来就很快。只有节奏节拍站稳了,弹出来的节奏才会平衡。
2.数分拍子,当我们在弹奏一些附点切分较多的复杂节奏时,数分拍子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比如一首3/4拍的曲子,我们可以在弹奏时以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为单位拍,把每小节的“1、2、3”拍等分成“1、+、2、+、3、+”或“1234、2234、3234”的细小拍子。这样一来可以使节拍更加清晰,节奏更加简单,也不易在节奏节拍上出问题。
3.复杂拍子的解决方法
掌握演奏中的各种纷繁多变的节奏,是表现平衡与协调的一个重要方面,演奏者弹奏时经常会碰到二对三或三对四这些复杂节奏,我们可采取由单手的附点音符开始,也就是运用慢速度的附点节奏进行为快速的准备训练。要求带附点的长音弹得尽可能充分,使即将要弹的几个急速的音的手指作好最佳准备。弹奏那几个音时,要求尽可能快同时还要清晰灵巧。合双手时第一个音一定要统一,后面的采取插空式,使双手平衡匀称。
4.充分运用节拍器,节拍器是帮助我们训练节奏节拍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学生没有用节拍器的好习惯,认为很麻烦,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节拍器的大量运用能使我们有良好的节奏感,对更好地弹奏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钢琴弹奏确实是一项技术很强的艺术活动,任何一位钢琴演奏者在准确地演奏一首作品,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平衡性技术训练,使大脑思维与双手弹奏达到均衡协调,才能有效地完成弹奏任务。只有演奏者在舞台上演奏时应该不存在任何技术困难困扰,作品的完整流畅性才有了根本的保障,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及解决的平衡性问题之意义所在。
注释:
①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第21页。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汪启璋,吴佩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3]储望华.浅论钢琴教学中的“音量平衡”[J].钢琴艺术,2000,(06).
[4]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