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提++张锋
近两年,笔者对河南省几所开设微生物课程的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授课时间、内容、学时、使用教材、授课形式)及教学效果(学生对实验课程认知程度)。根据调查情况,笔者对医药类中职学校微生物实验教学有了一些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现状
1.开课率虽高,但与药学专业脱节,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调查显示,对于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开课时间,高职在第一学期,中职在第三学期,均以专业基础课形式出现,理论讲授与实验同时进行。实验内容大多集中在观察性实验,如对细菌、真菌、放线菌的观察,动手操作较少。一些能够动手操作的试验,也会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此外,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很少与药学专业背景直接联系,学生对微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了解甚少,实验时很少去思考每个实验的目的,存在盲目性。
2.实验多以教师为主体,实验课学时差异大,学校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调查结果显示,各学校的实验课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解用去了实验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了。此外,实验课学时差异较大。有的学校定为几个学时,有的则有几十个学时,缺乏统一标准。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各学校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对学时的安排和实验内容的选择随意性较大,没有从专业特色出发,在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3.教学体系陈旧,形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的微生物教学在内容的安排和教材的编写上更新速度缓慢,实验课程体系陈旧,满足不了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学校的实验课程还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阶段,学生只是了解一下实验结果和教师讲的是否一致,很少去分析原因、解释现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二、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1.上好实验课,向课堂要效率
根据微生物实验课的特点,可将每一次实验分为以下三个过程:课前学生预习、课中教师指导和课后学生小结。每次上实验课之前,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把相关知识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写出预习报告。教师需对预习报告逐个批阅,从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个别提问、分组讨论、让学生操作演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先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原始数据记录、仪器使用情况等,然后才能让学生离开实验室。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及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同时做好课后思考题。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时,应对照其原始数据,重新核算实验结果。在下次实验时,教师应对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良好作用。
2.采用项目教学,开展自主实验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传授知识和技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实验的所有准备工作,如实验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订、试剂的配制和仪器设备的准备等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的任务只是按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现在就采用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通过实验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得到一定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3.增加技能训练学时,加大技能考核力度
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我们根据学校的情况,适当增加了微生物实验的学时数,制订了操作技能考核办法,加大了考核力度。在实验考试前给学生布置考试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做好实验准备,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考核的实验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进行实验基本技术的专项考核,如显微镜使用技术,培养基配制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等。二是利用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进行考核,如水中大肠埃希菌检查,口服制剂中微生物总数检查等。实验考核内容由学生自己抽取,考核的成绩计入总评。操作考核评分细则要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制订,对学生的实训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4.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轨,很多学生直到毕业也没有到企业参观和实践过。这样学生就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在用人方面有什么要求,其实际操作能力也比较弱。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积累实践经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