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庆兰 黄月中
CT影像下的真菌性鼻窦炎非特征性表现分析
魏庆兰 黄月中
目的 探讨CT影像下的真菌性鼻窦炎非特征性表现及其分析。方法 2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相关治疗进行分析, 患者入院后采用鼻窦CT以及鼻内镜检查, 且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 患者手术后经过病理检查均得到确诊, 分析CT影像下真菌性鼻窦炎的非特征性表现。结果 264例患者中共有331侧, 其中单侧197例, 双侧67例, 患者均为阻塞性鼻窦感染。患者的CT非特征性改变主要包括:窦内病变密度的均匀增高, 并且患者窦内病灶密度出现不均匀增高, 密切受累。鼻窦内侧壁存在骨质吸收;患者中146例单纯蝶窦组, 121侧CT下病灶钙化, 25例患者CT下非特征性改变;39例单纯上颌窦组, 27侧发生病灶钙化, 12例发生非特征性改变;49例筛窦上颌窦, 36例病变钙化, 13例CT下显示非特征性改变;30例全组鼻窦组。2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77.7%(205/264)发生病灶钙化。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较高, 患者窦内病变钙化被视为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 且部分患者术前能够看见CT的非特征性改变, 当患者缺乏特征性CT表现时应该联合其他方法甚至需要病理进行确诊。
CT影像;真菌性鼻窦炎;非特征性表现;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 且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不明显, 多数患者术前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 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临床误诊率或漏诊率比较高[1]。使得多数患者需要进行病理诊断, 增加患者痛苦。因此, 临床上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研究积极有效的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探讨CT影像下的真菌性鼻窦炎非特征性表现, 本文对来本院诊断、治疗的2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相关治疗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来本院诊断、治疗的2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相关治疗进行分析, 患者中男182例, 女82例, 年龄44~79岁, 平均年龄(56.5±5.8)岁, 患者中146例单纯蝶窦, 39例单纯上颌窦, 49例筛窦上颌窦, 30例全组窦, 患者对其诊断方案、治疗方法等完全知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鼻窦CT以及鼻内镜检查, 且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 其CT检查方法如下:患者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以及轴位CT平扫, 扫描过程中分别以听框线以及颅底垂线作为平扫的基线[2,3]。
本次研究中, 264例患者中共有331侧, 其中单侧197例,双侧67例, 患者均为阻塞性鼻窦感染。患者的CT非特征性改变主要包括:窦内病变密度的均匀增高, 并且患者窦内病灶密度出现不均匀增高, 密切受累。鼻窦内侧壁存在骨质吸收。
本次研究中,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患者经过病理均得到确诊, 患者中146例单纯蝶窦组, 121侧CT下病灶钙化, 25例患者CT下非特征性改变;39例单纯上颌窦组, 27侧发生病灶钙化, 12例发生非特征性改变;49例筛窦上颌窦, 36例病变钙化, 13例CT下显示非特征性改变;30例全组鼻窦组。2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77.7%(205/264)发生病灶钙化。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不明显, 再加上患者在诊断时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4]。因此, 部分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临床诊断时出现漏诊或误诊, 且部分患者需要依赖病理诊断[5]。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先进的诊断设备和诊断方法为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 CT在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 264例患者中共有331侧, 其中单侧197例, 双侧67例, 患者均为阻塞性鼻窦感染。患者的CT非特征性改变主要包括:窦内病变密度的均匀增高, 并且患者都内病灶密度出现不均匀增高, 密切受累。鼻窦内侧壁存在骨质吸收,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6]结果相符。这种诊断方法和其他诊断方法相比优势较多, 患者通过CT检查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并且更加有助于患者术前诊断, 通过CT检查结果能够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患者手术前, 通过CT能够观察到患者真菌性鼻窦炎能够侵犯颅底造成患者骨质发生破坏, 并且这种破坏和肿瘤十分类似[6]。但是, 这种疾病由于属于良性病变, 患者通过颅或鼻窦内镜手术能够成功的将病变组织切除, 同时也可以看出:CT有助于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方案的确定。真菌性鼻窦炎在CT下最为显著的表现在于鼻窦腔内存在均匀的高密度影, 并且其类似毛玻璃状, 而且阴影的周边比邻窦壁处为软组织密度影, 并且患者CT下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结构不清楚[6]。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软组织内出血斑点状钙化影并且患者伴有一定的骨质破坏, 并且患者的病灶部位多在上颌窦,部分患者伴有鼻窦窦壁的骨质增生。尽管前者的影像学特征比较明显, 但是患者在CT下窦内的高密度影以及患者的超敏反应症状并不是所有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所特有的。由此说明:真菌性鼻窦炎的CT的表现非特征性, 此时患者在诊断时应该联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
本次研究中,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患者经过病理均得到确诊, 患者中146例单纯蝶窦组, 121侧CT下病灶钙化, 25例患者CT下非特征性改变;39例单纯上颌窦组, 27侧发生病灶钙化, 12例发生非特征性改变;49例筛窦上颌窦, 36例病变钙化, 13例CT下显示非特征性改变;30例全组鼻窦组。2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77.7%(205/264)发生病灶钙化,由此也看出:病变钙化时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下主要的影像学改变, 对于手术前CT显示钙化患者, 能够帮助患者确诊[8];同时, 对于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下观察到的非特征性的影响也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 并且部分非特征性表现在鼻窦炎、鼻息肉中也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单一的CT诊断并不能帮助患者确诊, 患者还需要联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断, 部分患者甚至需要进行病理检查诊断, 从而提高患者临床确诊率。
综上所述, 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较高, 患者窦内病变钙化被视为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 且部分患者术前能够看见CT的非特征性改变, 当患者缺乏特征性CT表现时应该联合其他方法甚至需要病理进行确诊。
[1] 李锋, 刘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广东医学, 2010, 31(16):2102-2103.
[2] 李春晖.CT诊断真菌性鼻窦炎100例分析.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4):940-941.
[3] 李云川, 鲁辛辛, 张罗, 等.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对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32):2253-2256.
[4] 李晓波, 赵桐, 陈孝柏.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医学信息, 2013, 26(6):114-115.
[5] 杨建发, 吴恒俊, 李伟军, 等.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21例临床体会.微创医学, 2011, 6(2):137-138.
[6] 宋明艳, 李娜, 姜彦, 等.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的非特征性表现.山东医药, 2014, 29(54):93-9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048
2015-01-15]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