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冀 安亮 褚云影 于晓军 韩俞 刘相波
50例小儿猩红热的临床类型及治疗分析
张冀 安亮 褚云影 于晓军 韩俞 刘相波
目的 研究小儿猩红热的临床类型以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小儿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观察后发现, 发病患儿多为学龄儿童, 占60%。外周血白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患儿在使用青霉素诊治后, 效果非常良好。结论 小儿猩红热患儿以学龄儿童居多,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出现显著的增多, 因此对于小儿猩红热疾病必须要尽早诊断, 尽早治疗, 才能更好的防止病情加剧。
小儿猩红热;临床类型;诊治
猩红热主要是由A组乙型浴血性链球菌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儿多以学龄儿童为主。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儿出现突然发热,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类似的症状。疾病严重患儿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患儿的心、肾以及其他各方面功能都会受到不利影响[1]。该疾病主要的发病季节集中冬春季节, 本文对50例小儿猩红热的临床类型及治疗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5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小儿猩红热诊治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7.35±0.62)岁。经过医学检查后发现, 其中学龄前儿童30例, 占到总数的60%,所有的患儿在急性期都进行了心电图以及尿常规的检查。之前有20例患儿曾在其他医院进行诊治诊断为病毒感染、 过敏性皮疹等。
1.2 临床表现 所有的患儿都出现发热的症状, 其中出现高热的患儿6例, 占12%, 中度发热的患儿30例, 占60%, 低热的患儿14例, 占28%。另外有35例患儿出现伴咽痛, 占70%.15例出现伴头痛, 占30%。
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超过10.0×109/L患儿有35例, 占总数的70%, 最高可以达到23.0×109/L, 最低达到4.0×109/L, 患儿都在正常的范围内。中性粒细胞数量超过75%的患儿有44例, 占88%, 最高达 88%。心电图排除14例患儿有窦性心跳过速外, 其他的患儿无显著的异常, 同时尿常规也无任何的异常。
1.4 方法 所有的患儿都进行青霉素治疗10 U/kg.2次/d静脉滴注, 疗程为8~10 d。患儿发热温度低于38.5℃进行物理降温, 温度>39℃的患儿进行服用退热剂, 腹泻患儿进行蒙脱石散口服。另外对于一些尿路感染以及发热超过3 d的患儿, 应该服用头孢新钠2次/d , 50 mg/(kg·次)静脉滴注,疗程为1周[2]。
经过观察后发现, 发病患儿多为学龄儿童, 占60%。外周血白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患儿在使用青霉素诊治后,效果非常良好。
近些年来, 小儿猩红热有逐步上升的态势,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以及预防咽峡炎是彻底防止猩红热出现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猩红热在儿童中是很常见的疾病类型, 近些年来, 其发病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典型患儿数量也出现减少, 非典型患儿数量递增。当前对于猩红热没有采取主动免疫, 另外被动免疫难以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对密切接触的感染体, 使用青霉素有暂时性的保护作用, 因为其非常容易并发肾炎, 所以必须要特别注意观察尿常规的变化[3]。猩红热冬春季是发病的高峰期, 病程一般可以持续2周左右。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明显的提升, 该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诊治之后, 预后效果都非常良好。链球菌感染机体之后, 机体取得抗菌免疫以及抗毒免疫, 抗菌免疫弱、持续时间较短、而抗毒免疫较强。链球菌有数量非常多的血清型, 机体感染后取得的抗菌免疫每个血清型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 不同血清型所产生的红疹毒素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儿童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再次出现猩红热疾病[4]。
通常情况下, 小儿猩红热从临床类型上来看,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普通类型, 其最显著的几个特点是发热、咽峡炎以及皮疹等。一般发热是指患儿的身体温度可以突破到39℃, 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头痛以及全身不适等类似的症状。而咽峡炎主要的表现是患儿出现显著的咽疼、咽部充血以及扁桃体肿大等类似症状。另外就是皮疹, 其一般的表现是患儿全身出现了弥漫性充血潮红, 肌肤上出现面积大小相同的皮疹, 会伴随一点酥痒感;②轻型, 目前在临床上很常见,其主要表现是症状较轻、患儿病程较短, 然而还会出现综合并发症的可能性, 需要特别的进行留意;③中毒型, 这种类型的疾病非常严重, 患儿会出现明显的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以及相关的症状, 目前在临床医学上非常罕见;④脓毒型, 这种类型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营养不良的儿童身上居多。患儿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坏死以及溃疡等症状,甚至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败血症;⑤外科型以及产科型, 这在其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类型, 病原菌从患儿的伤口进入患儿的身体, 皮疹范围开始扩散, 中毒症状比较轻, 预后效果良好, 基本上不需要对患儿进行隔离[5]。从上文的回顾性患儿的病例资料中可以清楚的看出, 经过观察后发现,发病患儿多为学龄儿童, 占60%。外周血白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患儿在使用青霉素诊治后, 效果非常良好。
综上所述, 小儿猩红热患儿以学龄儿童居多,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出现显著的增多, 因此对于小儿猩红热疾病必须要尽早诊断, 尽早诊治, 才能更好的防止病情加剧。
[1] 张玉梅.对使用热毒宁治疗猩红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探讨.当代医学论丛.2014.12(15):144-145.
[2] 沈毅.应用头孢新钠治疗猩红热35例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求医问药.2013.11(1):98.
[3] 王春华, 李春艳, 李宏伟, 等.一例猩红热并发扁桃体炎患儿的护理.中外医疗.2009.28(6):124.
[4] 王加荣, 王玉琴, 田广波, 等.对40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体会.求医问药.2013.11(2):151.
[5] 孙亚梅.36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吉林医学.2013.34(11):2172-217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139
2014-10-29]
163461 大庆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