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珊
群体亚硝酸盐中毒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钟珊
通过对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迅速给予催吐、洗胃、导泻、高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使用特效解毒剂等对症治疗, 探讨群体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护方法。经积极抢救与护理,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可见组织安排有序、密切配合、及时准确的对病情观察、分析和诊断, 迅速清除毒物, 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亚硝酸盐;中毒;抢救;护理
中毒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亚硝酸盐中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 99%的患者都是误服引起的中毒。本院2013年6月收治误服亚硝酸盐集体中毒患者11例, 由于组织严密, 急救措施得力,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1例患者均为打工人员, 午饭均进食的炖酸菜。其中男7例, 女4例, 年龄35~45岁, 中毒时间为30 min。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口唇及指甲发绀、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5例。胸痛、心悸、气促、面色口唇及甲床青紫,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4例。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状2例。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及护理, 均痊愈出院。
2.1 中毒症状 亚硝酸盐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等, 进食10 min~24 h左右可突然发病, 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腹胀、腹痛、腹泻。当血中高铁血红蛋白达40%时, 可感到胸闷、心悸、气急、皮肤黏膜及指甲青紫、口唇尤为明显。当血中高铁血红蛋白达60%时出现,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甚至休克, 极重者可由于窒息而导致死亡。
2.2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2.2. 1 检查 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定量检查和剩余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定量检查。
2.2. 2 诊断 有摄入过多或误服工业用亚硝酸盐史、近期有进食腌制不久的蔬菜、存放过久的熟菜史。
2.2. 3 高铁血红蛋白实验 ①取静脉血5 ml在空气中暴露,如血液变为鲜红色, 则含高铁血红蛋白(原为深棕色)。②采取指端血数滴, 立即加10%氰化钾(或氰化钠)溶液数滴,血即由暗紫色变为鲜红色, 此说明血中红细胞内含有大量高铁血红蛋白[1]。
3. 1 清除毒物 毒物明确后, 对于轻度中毒患者嘱其卧床休息, 采用催吐、导泻方法促进毒物排除;症状较重者给予清水反复洗胃。患者入院后本应立即洗胃并且要早、要快、要彻底, 但由于洗胃设备有限, 所以除重症患者外, 均采用催吐的方法清除毒物。
3. 2 特效解毒剂应用 “亚克C”疗法 “亚”即亚甲蓝静脉给药, 亚甲蓝是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按病情轻重分别给予1%亚甲蓝5~10 ml(1~2 mg/kg), 以25%~5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注射亚甲蓝时, 一定要掌握好剂量和速度。小剂量亚甲蓝在体内还原型辅酶Ⅰ的作用下变为白色美蓝, 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 起到治疗的作用。而快速大剂量注射亚甲蓝时, 则亚甲蓝起氧化剂作用,可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更加重缺氧, 加重病情。药液注射外渗时易引起组织坏死[2]。“克”即抗休克疗法,对重症出现休克的患者, 采用多巴胺100~20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C”即维生素C疗法, 维生素C为还原剂, 有助于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 应大剂量静脉滴注。
3. 3 氧疗 由于亚硝酸盐毒性大, 进入人体后迅速将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导致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 造成组织严重缺氧, 应立即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6~8 L/min。
3. 4 特殊处理 如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颜面紫绀、神志模糊、血压下降, 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必要时给予706代血浆或新鲜全血输注。惊厥者给予苯巴比妥钠抗惊厥治疗, 心律失常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
3. 5 密切观察病情 给予心电、血压、血氧监测, 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用药后反应, 准确记录, 发现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3. 6 心理护理 在抢救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生活阅历等给患者以身心安慰及心理支持, 以果断、沉着的态度和娴熟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7 预防 ①严禁将亚硝酸盐与食盐混放在一起, 装有亚硝酸盐的容器应有明显标志。②禁食腐烂变质蔬菜或变质腌菜。③禁止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亚硝酸盐。④严把工业用盐关。⑤日常生活中, 一旦发现有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迅速到医院就诊, 以免延误病情。
亚硝酸盐是工业原料, 也可用于食品加工, 为白色微粒晶体或粉末, 外观及形状与食盐、白糖相似, 常易被误食中毒。摄入0.5~3.0 g可致人死亡, 是一种剧毒物质。因其是一种强氧化剂, 被人体吸收后亚硝酸根离子能迅速使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 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从而阻止正常血红蛋白的携氧和释氧功能, 造成组织缺氧导致器官的功能障碍。本组病例是在接到急救电话后, 立即启动本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就诊人数组织参加抢救医护人员, 并在抢救过程中及时分诊, 组织严密, 各司其职, 以便各种抢救措施快速有序进行, 争取抢救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次抢救护理体会:高超的业务技术、迅速反应能力、科学分流患者, 是本次抢救成功的特点。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是本次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主动热情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耐心疏导、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是为本次抢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孟昭全.聂振明. 实用药物中毒急救.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628-629.
[2]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88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47
2015-07-10]
110006 沈阳急救中心急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