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

2015-02-01 16:19王亦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垂体延时腺瘤

王亦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

王亦强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特异性较差, 导致漏诊发生, 报道显示其发生率在尸检病例中占6.1%~27.0%[1]。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而动态增强扫描较常规扫描具有更佳的临床检出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2]。现对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3岁, 平均年龄(26.5±10.4)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泌乳、闭经、月经不调、不孕以及Cushing综合征等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泌乳素均>40 ng/ml。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 Achieva 3.0 T磁共振成像仪, 头颅8通道相控阵线圈。平扫:先行T2W_Cor和T1W_ Cor序列, 再行T2W_Sag和T1W_Sag序列, T2W_TSE:TR/TE 2800 ms/70 ms、FOV160 mm、层宽/层厚:2.0/0.2;T1W_ TSE:TR/TE 510 ms/11 ms、FOV 160 mm、层宽/层厚:2.0/0.2;增强扫描后:先行多期相动态增强扫描, T1W_TSE_Dyn C+序列、TR/TE:510 ms/11 ms、FOV 160 mm、层宽/层厚:2.0/0.2,再行延迟相T1W_TSE_HR +C序列的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 参数如下:TR/TE:510 ms/11 ms、FOV160 mm、层宽/层厚:2.0/0.2,增强造影剂采用GE公司生产的顺磁性对比剂钆-二乙烯五胺乙酸(Gd-DTPA), 高压静脉团注, 注射速度2 ml/s, 剂量0.1 mmol/kg。

2 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磁共振平扫共检出25例, 阳性检出率为65.8%;经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共检出36例, 阳性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正常垂体组织出现明显的强化信号,而肿瘤组织的强化信号出现较为缓慢, 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

3 讨论

垂体微腺瘤是颅内常见的常见的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 通常肿瘤的直径应当<10 mm[3]。垂体的血液供应在解剖学上比较复杂, 其前叶主要由垂体上动脉间接提供、后叶主要由垂体下动脉供应, 因此在动态增强时, 垂体后叶和漏斗部最早发生强化, 其次是垂体前叶发生强化, 微腺瘤多位于垂体前叶, 因此, 垂体的正常组织发生强化早于垂体的微腺瘤, 二者在不同时间存在着信号的差别。常规的磁共振增强扫描一个序列需要2~3 min, 因此不易显示因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信号差别。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时间短, 是一种动态的扫描过程, 因此能够对微腺瘤的强化过程进行有效的观察, 明确微腺瘤的准确部位和大小。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关键在于发现垂体内部显著增强的信号中出现局限性的低信号区, 把正常垂体组织与微腺瘤之间的信号强度差最大限度的显示出来[4]。脑垂体在注射造影剂后强化快、快速的到达高峰, 而腺瘤组织强化慢、缓慢的到达峰值, 正是由于二者在强化速度和强度的差异表现, 得以早期的快速检测出微腺瘤。3.0 T磁共振多期动态扫描利用冠状位T1加权成像,对不同期相能够充分的展示, 易于微小病灶的检出, 冠状位T1W1被认为是微腺瘤检出的最佳体位。另外, 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的诊断除直接图像以外、间接图像也是十分的重要,其中垂体上缘形态的变化、垂体柄位置的偏移以及鞍底骨质结构发生的改变是诊断垂体微腺瘤较为重要的间接图像[5]。而间接图像的最理想显示体位是冠状位, 因此, 对疑似垂体微腺瘤的患者, 在缺乏直接图像证据时, 使用间接图像可以有效的辅助做出临床正确的判断。延时扫描可见多数患者病灶信号缓慢增高, 少数患者病灶信号高于正常组织 , 是目前垂体微腺瘤最有价值的诊断征象。延时不充分、垂体腺瘤血供的多样化以及造影剂不同的弛豫时间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6]。

综上所述,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1] 杜鹏, 林伟, 张静.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武警医学, 2011, 22(4):296-299.

[2] 王改梅, 王旭阳, 李小平.低场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1):23-24.

[3] 李新军.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4):64-65.

[4] 任勇, 郭浩.垂体微腺瘤152例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分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 14(3):238-240.

[5] 史智勇, 祚波, 李文波.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 2013, 39(1):66-67.

[6] 吴耀贤, 付美萍, 郑晓娜, 等. 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3): 3-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52

2015-06-15]

113008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垂体延时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宋湘延时答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