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 周浪 卢见明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的护理
李柳 周浪 卢见明
目的 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的护理体会。方法 33例入院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 分别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并进行康复指导和临床观察。结果 该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后凸成形术, 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 其中完全缓解14例, 部分缓解19例, 术后6~7 d康复出院。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减轻术后疼痛, 大大提高手术的疗效。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护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在老年人群中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OVCF引起的顽固性腰痛和背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在手术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脊柱外科也提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本院于2011年3月~2012年12月对33例骨OVCF患者采取PKP治疗, 经过细心、完善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东莞市万江医院外二科入院行PKP治疗的33例OVCF患者。其中男15例, 女18例, 年龄59~77岁, 平均年龄(66.3±10.4)岁。骨折部位L1为18例, L2为6例, L3为3例, T12为6例。该33例患者均符合OVCF的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和背部活动受限, 均经过胸腰椎正侧位拍片确诊, 均无椎弓根及脊柱后柱损伤。术前均与所有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理解。
1.2 手术方法 患者采取俯卧位,垫高胸腹部。使用C形臂X线机, 在透视下确定椎体棘突、横突位置并在患者身上标注好记号。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逐层浸润,在椎体左侧横突处作长约0.5 cm纵行切口,反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穿刺针从椎体左侧上关节突沿椎弓向椎体前1/3穿刺,确定在椎体前1/3,取出穿刺针内芯,再用引导针穿刺至椎体前1/3,取出引导针,置入球囊,用复方泛影葡胺针注入球囊内行椎体扩张;椎体扩张后,取出球囊,向椎体前1/3推入约3~6 ml调好的骨水泥,用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水泥无外漏后,拔出穿刺针,切口压迫止血,患者继续俯卧于手术台上10 min,直至骨水泥完全变硬。单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5~6.0 ml。术中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有无异常变化。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的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 生活可自理。②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无需使用止疼剂, 生活可部分自理。③未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仍存在, 甚至恶化, 生活不能自理。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疼痛1~3d完全缓解14例, 部分缓解19例。所有患者于术后3 d下床活动, 术后6~7 d康复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52±15)min,术中均无骨水泥渗漏、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CT显示损伤椎体内灌注剂均匀充填,未见椎管内、椎间孔处有渗漏现象。随访3~9个月,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疼痛明显缓解, 患者均表示满意。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该33例OVCF患者都有明确的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和背部活动受限等症状, 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术前向各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PKP治疗OVCF的优势和方法,以及已经运用过此手术治疗的成功病例, 使患者及其家属放心, 产生安全感, 增加患者自己本身的自信心。
3.1.2 疼痛护理 告知患者平卧硬板床在治疗此疾病中的好处, 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翻身方法和技巧, 减少大力咳嗽,避免腰部过度用力, 适当给予止痛治疗。
3.1.3 术前检查和准备 细心收集详细的病史, 认真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 入院常规检查,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认真指导患者饮食, 多食用水果、蔬菜, 多饮水, 以利于通便, 清理肠道, 要注意肠道准备, 因为肠道内积气可能会影响术中椎体的显影效果, 可告知患者于术前2 d即可禁食产气的食物, 如牛奶和豆制品。指导患者术前3 d开始俯卧和腰部过伸位练习。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嘱患者术后严格卧床1 d, 以利于注入椎体内的骨水泥凝固完全达到最好效果。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等情况, 如有渗血较多应立即更换敷料。询问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 并将结果及时如实向医生报告。指导饮食, 尽量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并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
3.2.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骨水泥渗漏引起的并发症。注入的骨水泥若漏入硬膜外、椎间盘、椎间孔等压迫脊髓、神经等, 造成腰部的热损伤, 出现剧烈疼痛, 并有可能出现脊髓神经受压的表现[1], 术后应密切观察和询问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血液循环等情况,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②炎症反应。骨水泥聚合产热会引起炎症反应, 产生发热与疼痛[2]。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体温, 若出现发热可给予抗生素治疗。③肺栓塞。椎体内的骨水泥渗漏可经过椎旁静脉继而产生肺栓塞, 因此在术后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明原因的胸闷、呼吸困难和发绀等临床表现。若有上述异常表现,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 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3.2.3 康复训练 术后6 h开始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深呼吸, 定时翻身, 但是避免腰背部发生扭曲。术后1 d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同时进行全身各关节活动练习, 练习量应从小到大, 由少到多, 循序渐进, 逐渐适应。术后3 d开始指导患者带腰围下床活动, 活动量从少到多, 逐渐增加。同时应注意在床上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整个护理过程中, 应时刻给予患者言语上的安慰, 要患者保持的良好精神状态,增加患者尽快康复的信心。
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依从性及配合度,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3]。在本次研究中, 对行PKP治疗的3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 分别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并进行康复指导和临床观察。该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后凸成形术, 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 其中完全缓解14例, 部分缓解19例,患者于术后6~7 d康复出院。患者对PKP治疗的效果均表示满意。
综上所述,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减轻术后疼痛, 大大提高手术的疗效。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 还应该继续探寻更好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不断总结,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疗效, 为患者减轻痛苦。
[1] 施巧宜.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报, 2006, 13(2):37-38.
[2] 王小琴,蔡岚.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实践与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27(4):25-26.
[3] 田金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研究.护理研究, 2013, 10(11):136-13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33
2014-09-29]
523039 东莞市万江医院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