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燕
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效果分析
孙红燕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抽取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出院病历分别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 各120例,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前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8.33%,干预后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3.33%(P<0.0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明显得到改善。结论 实施干预措施有效监管效果明显, 可显著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医疗费用, 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干预合理使用
为规范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关于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手术(简称: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管理, 并对干预前后两种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8~12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 其中甲状腺手术44例、乳腺手术21例、腹股沟斜疝手术55例;抽取2012年8~12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 为干预后组, 其中甲状腺手术37例、乳腺手术24例、腹股沟斜疝手术5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医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小组,由专家和临床药师对病历进行抽查, 实施干预,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正并持续跟踪监控, 以达改进的目的。按照预防用药时机(术前, 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 干预前、后的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数据, 结果按组次进行统计分析。
1.2.1 干预前组 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 组织对全院医生重点外科医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学习培训, 并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制定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 同时组织有关科室医生参加学习讨论并实施。
1.2.2 干预后组 评价干预效果并根据卫生部《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策》32号文件精神和评价标准[1-4], 对用药不合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对不合理用药结果的医生进行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 分析总结同时把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工作中,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组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0例中, 有118例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98.33%, 其中应用1种抗菌药物110例, 占91.67%, 应用2联抗菌药物8例, 占6.67%。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0例中, 有28例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33%。其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抗菌药物的选药、用药时机和用药时间疗程的合格率比干预前有了很大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 干预前组3种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33%, 干预后组3种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23.33%,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其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显著下降, 抗菌药物合格使用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这充分说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在合理用药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2 围手术期选药不合理现象显著改善, 干预前组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 主要选用2代头孢菌类, 其次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不合理使用率为85.71%, 干预后组选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21例、第2代头孢菌素类4例、其他类3例,不合理使用率为23.33%,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3.3 联合用药人数明显下降, 干预前组联合用药共8例,干预后组无一例联合用药,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4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明显缩短,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一般不超过24 h。干预前组, 临床医师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很多一直用到患者出院, 多则7~8 d, 少则2~3 d[5-7],用药时间24 h内停药占5.08%;干预后组医院采取相应措施,调动医师积极性, 24 h内停药占90.00%左右, 实施干预后围手术期用药时间合格率达89.29%,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以上结果表明本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不合理现象在干预后有明显改善, 与卫生部要求全部Ⅰ类切口清洁手术低于30%抗菌药物使用率仍有一定差距[4]。为此, 本院应更进一步努力加强对外科医师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和培训, 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经济和有效。
[1] 张玉军, 陈英, 杨周生.广西地区三级甲等医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18):1486-1489.
[2] 付强, 余利军, 董彦富, 等.六类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16):1304-1306.
[3] 姜玲, 沈爱宗, 史天陆, 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16): 78-79.
[4] 李献玉.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应用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4(1):78.
[5] 孙玲, 刘寿东, 潘海涛.对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2014(1):36.
[6] 冯芳梅, 李绒博.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3):12.
[7] 彭评志, 莫金权, 官英勇.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广西医学, 2013, 35(12):1613-161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01
2014-10-23]
455000 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