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50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

2015-02-01 15:06:48李金星李红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8期
关键词:蒽环类吉西粒细胞

李金星 李红艺 闫 岩

简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50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

李金星 李红艺 闫 岩

目的 研究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 对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8例完全缓解, 29例部分缓解, 其临床缓解率为74.0%;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 其中骨髓抑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缓解率, 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吉西他滨;顺铂;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

根据研究报导,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伴随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的转变, 乳腺癌发病率仍逐年增长[1]。吉西他滨属于光谱类抗肿瘤药物, 已被临床广泛运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顺铂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 约为47%~54%, 对于二次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较低[2]。临床发现吉西他滨和顺铂通过体外实验具有协同作用, 体内实验出现累加效应, 对于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属于术后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性乳腺癌, 具有病理学依据。患者年龄24~77岁, 平均年龄(50.5±7.2)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生存期预估>3个月;体力活动能力评分>60分;通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表现正常;化疗前通过核磁共振或者螺旋CT检查显示至少存在1个可测量病灶;患者1个月内没有进行放疗及化疗治疗;所有患者均属于采用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失败者。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23例、肺转移17例、骨转移15例、皮下和皮肤转移10例、胸膜转移9例、肝转移5例、脑转移2例。病灶转移数量:≥3个病灶6例、2个病灶21例、1个病灶2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 d1、d8使用吉西他滨1250 mg/m2进行静脉滴注;d1加用顺铂80 mg/m2进行静脉滴注, 21 d为1个疗程。化疗前后均使用恩丹西酮8 mg进行静脉推注, 避免出现呕吐现象。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WHO实体瘤近期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患者肿瘤彻底消失, 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均完全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患者肿瘤减小>50%;稳定:肿瘤减小<50%或者增加<25%;恶化:患者治疗后出现新肿瘤病变, 增加>25%。临床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中8例完全缓解, 29例部分缓解, 9例稳定, 4例恶化, 其临床缓解率为74.0%(37/50)。

2.2 不良反应情况 所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Ⅰ~Ⅱ度中性粒细胞降低24例, 发生率为48.0%;血小板降低16例, 发生率为32.0%;白细胞降低20例, 其发生率为40.0%。Ⅲ~Ⅳ度中性粒细胞降低6例, 发生率为12.0%;血小板降低5例, 发生率为10.0%;白细胞降低11例,发生率为22.0%。此外, 所有患者中33例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6.0%;其中27例为Ⅰ~Ⅱ度恶心、呕吐, 6例为Ⅲ~Ⅳ度恶心、呕吐。所有患者通过调整药物剂量、血小板生成素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治疗均顺利进行化疗。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脱发、腹泻、头昏、疲劳、肝肾异常以及皮疹等, 程度较轻。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 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 并越来越年轻化, 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甚至生命[3]。目前, 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是蒽环类药物化疗, 其虽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部分患者仍然会产生耐药性, 加大了治疗难度。

吉西他滨是一种嘧啶类抗代谢剂, 能够与DNA末端相结合, 具有自我增强机制和较为独特的抗瘤活性。研究资料显示, 吉西他滨能够作用在DNA合成期与晚G1期, 有效抑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4]。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吉西他滨在细胞内通过核苷激酶作用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双氟二磷酸脱氧胞苷及双氟三磷酸脱氧胞苷, 在通过阻碍核苷酸还原酶活性抑制合成DNA所需的脱氧核苷产生;此外, 双氟三磷酸脱氧胞苷还能和三磷酸脱氧胞苷竞争性进入DNA链, 阻碍DNA链延长, 并干扰DNA修复和RNA合成, 从而促使细胞凋亡。不仅如此,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协同作用, 耐受性较高。顺铂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多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其能够与肿瘤细胞分子DNA联合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 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其临床缓解率为74.0%, 可见吉西他滨与蒽环类药物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此外, 所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 还伴随恶心、呕吐, 且还出现轻度的脱发、腹泻、头昏、疲劳、肝肾异常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缓解率, 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周卫青.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山东医药, 2011, 51(15): 60-61.

[2] 罗在彬.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紫杉类联合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62例疗效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12):1692-1694.

[3] 郝吉庆, 马强, 刘彭坤.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或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晚期乳腺癌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5):554-558.

[4] 菅卫中.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20):80-8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100

2015-04-10]

451100 新郑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李金星), 内四科(李红艺 闫岩)

猜你喜欢
蒽环类吉西粒细胞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基于静息态fMRI探究蒽环类系统性治疗后乳腺癌幸存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异常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治疗的护理体会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4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监测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