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高脂血症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构建

2015-05-15 11:33:03刘旭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8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转基因

刘旭颖

伴高脂血症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构建

刘旭颖

目的 构建伴高脂血症的阿尔茨海默病(AD)双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方法 本实验通过以高脂饮食喂养转基因小鼠建立了不同梯度血胆固醇浓度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模型:①高脂阳性辛伐他汀组;②高脂阴性组;③阳性辛伐他汀组;④阳性组;⑤高脂阳性组;⑥阴性对照组。结果 高脂饮食组胆固醇浓度超过正常饮食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阳性组与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血总胆固醇浓度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阳性辛伐他汀组虽然与高脂阳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 但与阴性组相比仍然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研究高脂饮食与AD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阿尔茨海默病;高脂血症;双转基因

AD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发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 大概为老年痴呆的70%左右。我国目前约有AD患者800万。AD已被公认为社会和医学的世界性难题, 对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越来越多, 而且目前对于AD来说尚无预防及治疗措施。近年来有颇多证据证实高脂饮食是AD发病的重要因素。临床试验亦显示患高脂血症的患者并发AD的几率较未患高脂血症高[1]。本实验应用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表达人突变的早老素基因PS、人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突变的融合体。此模型双转基因小鼠, 在4 个月时即形成β淀粉样板块, 并通过水迷宫试验证实已有行为学改变, 是研究 AD的良好模型。本实验通过以高脂饮食喂养转基因小鼠建立了不同梯度血胆固醇浓度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①高脂阳性辛伐他汀组、②高脂阴性组;③阳性辛伐他汀组;④阳性组;⑤高脂阳性组;⑥阴性对照组。实验小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到6个月, 此月龄后继续按原饮食喂养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或安慰剂灌胃3个月, 使各组实验动物出现不同梯度血胆固醇浓度。正常小鼠单独喂养辛伐他汀组表现为低胆固醇血症, 高脂饮食加用安慰剂组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 给予正常饮食及安慰剂一组和高脂饮食加用辛伐他汀的转基因小鼠为正常血胆固醇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辛伐他汀由美国默沙东公司提供。小鼠模型购自南京大学动物中心, 型号为B6C3-Tg85Dbo/J。小鼠饮食为基础的清洁级饲料以及自制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高脂饲料的配方为1%胆固醇, 0.02%牛胆酸钠, 10%自制猪油, 10%蛋黄粉及78.98%基础饲料。血胆固醇检测试剂盒。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设计及动物分组 6个月龄12只同窝阴性鼠,分为:①高脂阴性组; ②阴性对照组;24只双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③高脂阳性组;④高脂阳性辛伐他汀组;⑤阳性辛伐他汀组;⑥阳性组。高脂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饮食;阴性组予基础饲料首先喂养6个月。随后辛伐他汀组后给予辛伐他汀每日按每公斤体重予50 mg灌胃。安慰剂组以安慰剂生理盐水灌胃3个月, 使各组实验小鼠出现不同血胆固浓度梯度。

1.2.2 测取各组小鼠总胆固醇浓度 剪小鼠尾部取鼠血量20 μl左右, 离心后取上层血浆10 μl。取RⅡ10 ml溶解1瓶RⅠ, 10 min后混匀为工作液。混匀后于室温静置6 min,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500nm测定各实验管吸光度。以试剂空白管校零后读取A标准及A样本。以公式C=A样本/A标准×C标准计算胆固醇浓度。C标准=211.5 mg/d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小鼠开始实验时月龄为6个月, 阴性小鼠12只, 双转基因阳性小鼠24只。根据体重分两组, 分别予基础饮食(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喂养4个月。4个月以后,测定各组的胆固醇浓度, 高脂饮食组(129.77±28.05)mg/dl, 正常饮食组(55.45±12.51)mg/dl。高脂饮食组超过正常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灌胃结束后再次测血胆固醇浓度 在灌胃前后安慰剂组与辛伐他汀组相比, 血总胆固醇浓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安慰剂及辛伐他汀灌胃后, 阴性组和阳性组血总胆固醇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饮食并给药组与阴性组和阳性组相比较血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阳性组与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血总胆固醇浓度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阳性辛伐他汀组虽然与高脂阳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 但与阴性组相比仍然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给药前后各组血胆固醇比较(, mg/d, ln=6)

表1 给药前后各组血胆固醇比较(, mg/d, ln=6)

注:与阴性组比较,aP<0.05;与阴性、阳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给药前 给药结束阴性组 6 46.83±7.46 47.13±8.47高脂阴性组 6 125.30±20.00 123.48±20.03阳性组 6 66.83±6.41 64.90±3.27阳性辛伐他汀组 6 62.63±7.40 42.41±7.33高脂阳性组 6 133.15±32.30 130.61±23.44b高脂阳性辛伐他汀组 6 136.83±6.41 69.88±6.90a

3 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组织病理学上典型改变为淀粉样斑块沉积。有关AD的发病机制, 有很多学说, 其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认为淀粉样蛋白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起始事件。此种假说已成为影响最广的理论之一[1]。目前, 许多学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体内体外实验研究证实高胆固醇血症、血脂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高胆固醇高脂饮食是AD的危险因素, 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增加淀粉样板块沉积[1,2]。亦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调脂药可以降低 AD发病率, 减少Aβ沉积:其中辛伐他汀对AD模型的有保护作用[3]; 临床研究也发现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能明显降低AD的发病率;本实验通过建立五组动物不同的血胆固醇浓度梯度, 为探讨高脂、高胆固醇对Aβ沉积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1] 杨晓平.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1):77-78.

[2] 贾维敏, 张志.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5):65-67.

[3] 宋红杰, 王振东, 唐建荣.32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5):120-1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207

2015-06-08]

121000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高脂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学与玩(2022年10期)2022-11-23 08:32:00
转基因,你吃了吗?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 07:12:08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对策
运动降低MG53表达及其在缓解高脂膳食大鼠IR中的作用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创新科技(2015年1期)2015-12-24 06:23:21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