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超
常规开颅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刘福超
目的 探讨常规开颅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血肿量30~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实验组行显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术后1个月时GOS评分和术后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术后1、6个月的疗效以及血肿清除效果方面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
常规开颅;显微镜;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指的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导致颅内血管破裂, 出血后大量血液渗入脑实质, 造成脑的破坏性、出血性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约35%~44%位于基底节区域, 对于该病外科干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开颅手术能够将血肿清除掉, 最大限度恢复受损的神经, 但如何降低该术式带来的并发症是一大问题。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显微镜下进行血肿清除术, 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本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血肿量30~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例, 为探讨常规开颅和显微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不同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血肿量30~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例,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 女11例, 年龄31~68岁, 平均年龄55.46岁;高血压病程3~16年, 平均病程8.2年;术前收缩压平均175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平均115 mm Hg;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13~15分3例, 9~12分9例, 6~8分13例。实验组男18例,女14例, 年龄33~69岁, 平均年龄56.22岁;高血压病程4~17年, 平均病程8.3年;术前收缩压平均180 mm Hg, 舒张压平均110 mm Hg;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13~15分5例, 9~12分11例, 6~8分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显效后, 行额颞瓣常规开颅, 切开皮层, 吸除颅内血肿。血肿腔内留置硅胶管引流。骨瓣还纳与否根据有无脑疝症状、骨窗压力以及术前中线移位程度等情况决定,如果脑组织张力较高时则去除骨瓣, 张力较低时则还纳骨瓣。实验组行显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手术方法待全身麻醉显效后, 行相应入路, 开骨瓣入颅腔, 剪开硬脑膜, 放置显微镜, 打开蛛网膜, 进入血肿腔室, 在显微镜下将血肿清除, 电凝止血。对于破入脑室的患者, 彻底清除血肿, 止血, 血肿腔内放置硅胶管引流, 回纳骨瓣。术后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1个月疗效评定标准:5分:优,恢复好, 可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但可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4分:良, 中度病残, 一般生活基本可以自理;3分:重度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但意识清楚;2分:差, 植物生存状态;1分:死亡。术后6个月时疗效评价标准:根据ADL分级法,Ⅰ级:无明显的残留体征或症状, 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Ⅱ级:部分残留功能缺损, 但是平常生活可以自理;Ⅲ级:日常生活不能全部自理, 需要其他人的辅助;Ⅳ级:平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但意识清楚;Ⅴ级:植物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效果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个月时GOS评分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再次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方面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我国1983年的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为80.7/10万人口.1996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城市居民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死亡率为134.59/10万人口。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45~63岁人群, 男性稍多于女性,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医疗工作者需不断进取,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改善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社会负担。高血压脑出血(HICH)致残的原因主要是神经损伤, 大量血肿导致的占位性病变引起半暗带形成和颅内压增高等导致了神经组织的损害[2]。以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 当前临床工作中也应用广泛。但该手术的缺点是损伤大, 切口长, 头皮及肌肉剥离面大, 术者需在肉眼下止血, 不容易确切定位出血点, 因此临床上对于其治疗效果意见不一致。目前较为流行的微创手术方式是小骨窗手术、立体定向治疗、锥颅碎骨术以及显微镜下治疗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术式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卫生经济学效果好、快速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对于HICH的手术时间窗至今无确定结论。研究表明, 高血压脑出血破裂的血管一般会在30 min内自动止血, 但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会出现水肿并逐渐加重, 导致颅内压升高, 临床症状加重, 因此早期清除血肿, 可最大限度降低剩余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本文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技术操作, 可在照明条件良好的条件下, 选用较小的皮肤切口, 精确的控制出血点,清除血凝块, 区分开血肿和周围脑组织的界限, 改善大脑微循环, 达到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本文最终的治疗结果是在显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两者的术后并发症相差无几, 而术后1、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血肿清除情况,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可靠, 术后1、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王少兵, 刘红朝, 蒋泳, 等.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5, 7(2):1670-1671.
[2] 戴炯, 李善全.自发性脑出血后凝血酶的毒性作用.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 9(1):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95
2010-11-10]
118002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