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琍 王敏 刘春容
胸部手术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的健康指导
盛琍 王敏 刘春容
目的 探讨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的指导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胸科择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对其在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的指导过程。结.70例患者均能准确掌握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并在术前、术后循序渐进、坚持训练, 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 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良好, 无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科学、系统地指导患者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能帮助患者正确掌握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增强使用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主观意愿, 从而使呼吸训练器的训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胸部手术;呼吸训练器;健康指导
胸部手术破坏胸廓完整性, 使呼吸系统组织受损, 术后伤口疼痛剧烈使患者被迫放弃有效深呼吸, 导致肺容量降低,易引起肺部并发症[1,2]。呼吸训练器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的理疗辅助用品。有文献报导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开胸术后患者的肺功能, 促进肺复张, 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相比, 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锻炼具有明确量化标准和直观视觉反馈的显著优点, 现已被临床广范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中。为提高患者对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意愿,充分发挥呼吸训练器的训练作用, 使患者能真正受益于呼吸训练器的正确使用, 最大程度防止术后并发症, 本科于2015年1~7月对70例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过程全程跟进, 进行科学、系统的专项指导,使本组患者均能熟练掌握呼吸训练器的锻炼方法, 并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 现将健康指导方法整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 年龄29~79岁, 其中男46例, 女24例;食管癌40例, 食管囊肿1例, 贲门失弛缓症1例, 纵隔肿瘤5例, 肺癌12例, 乳腺癌4例, 室间隔缺损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接受教育程度:文盲16例, 小学20例,中学18例, 大专及以上16例。排除存在自理缺陷及认知障碍者, 均为择期胸部手术患者, 且全组患者均能与他人自由交流, 有效沟通。
1.2 训练方法 训练器械为西班牙雷文顿公司生产的三球仪呼吸功能训练器。使用方法:正确连接呼吸训练器各部件,一手持呼吸训练器, 使仪器平稳直立, 平静呼气后将咬嘴放在口中, 以深长均匀的吸气使1个浮球升起直至顶端, 继续深吸气尽力使3个浮球同时升起到达顶部, 保持吸气状态3 s后松开咬嘴, 缓慢呼气, 待3个浮球回落至底部后重复上述动作, 反复练习, 并记录每次训练能达到的最大吸气流速。全组患者术前自入院当天起即开始进行深吸气训练.3次/d.20 min/次;手术后次日开始进行训练.4~5次/d.20 min/次,连续7 d。
1.3 健康指导
1.3.1 组织培训, 甄选合格的训练指导者 责任护士是围术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具体指导者, 必须了解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的影响及重要性, 掌握正确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因此需在全科范围进行使用呼吸训练器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 使每位临床护士都能掌握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在此基础上甄选3名大专以上学历, 专科工作时间8年以上,具有良好沟通指导能力, 且呼吸训练器专项考核成绩前5名内的护士组成训练指导小组。将同期住院患者分为三大组,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一组住院患者的责任护士, 负责本组择期手术患者的呼吸训练指导工作, 平均每人同阶段需对3~5例围术期患者进行使用呼吸训练器的指导工作。
1.3.2 使用训练器的依从性引导 面对胸科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由于医疗常识的缺乏,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法及目的缺乏了解, 对于医生要求使用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不以为然, 个别患者对此还会存在误解,认为医生过度治疗甚至滥用医疗器械, 从而抵制呼吸功能训练。为了打消患者顾虑, 建立医患间良好互信, 医护人员自制使用呼吸训练器的健康教育小视频, 详细讲述训练器的使用方法、目的, 以及它对术后恢复呼吸功能的有效帮助;定期组织公休座谈会邀请患者及家属观看宣教视频, 详细讲解呼吸训练的重要性, 及时交流思想, 解答患者疑虑, 引导患者掌握训练器正确使用方法, 主动参与呼吸训练, 并鼓励家属提供支持。
1.3.3 指导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3.3.1 针对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学习能力选择教育和训练方法 对于高龄、低学历甚至阅读障碍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相关学习训练, 胸科老年患者多, 记忆力减退,往往1次、2次的交流达不到目的, 应循序渐进, 多次进行,重点问题反复演习, 以便于患者记忆、掌握训练方法。而对于知识结构丰富, 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 除了教会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 并按要求每天练习外, 可以提供图文并茂的宣传单张和指导手册供患者翻阅, 以增加其对训练器具、训练目的和练习方法的了解。
1.3.3.2 制定训练指导计划应针对不同体质耐受力因人而异 训练指导计划应量身定制, 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 每天的训练时长、训练频率以及训练目标都有所不同。身体状况良好、耐受性好的患者可将训练时长及频率适当增加, 训练目标适当提高;对于体质虚弱、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 训练过程以患者体力能耐受为原则。
1.3.3.3 健康教育指导是护患交流的过程, 要让患者学会使用呼吸训练器就必须让患者听懂指导者的讲解 责任护士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通俗易懂的朴实语言, 避免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 只有使患者听得懂, 才能学得会、做得到,在此基础上才有达到更高训练目标的可能性。
1.3.3.4 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劳逸结合病情观察是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中必须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则, 频繁过度的深吸气训练也有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 如过度换气, 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口唇发麻等症状,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训练, 平静呼吸, 卧床休息。此外因深吸气训练时呼吸肌群全力作功, 势必引起呼吸肌疲乏, 部分患者诉胸痛、劳累不适, 因此责任护士应指导患者每2次深吸气训练后平静呼吸, 数次以恢复正常呼吸节奏, 防止呼吸肌群过度疲劳引起不适而使患者放弃训练。
1.3.3.5 融合其他呼吸功能锻炼, 使训练事半功倍 患者长久以来习惯以鼻腔吸气的胸式呼吸模式为主, 而训练时往往需要放弃以往呼吸方式, 以形成深且慢的腹式呼吸模式。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训练是诸多呼吸功能锻炼方法之一, 训练中的动作要点就涉及到缩唇呼吸和腹式深呼吸, 因此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将缩唇吸气法和腹式深呼吸等锻炼方法融入训练中, 有助于患者快速掌握动作要点, 达到训练目标。
1.3.3.6 详细记录训练过程, 阶段性评价训练效果 设计专业的记录表格, 内容包括每次训练时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呼吸深浅度以及能达到的最大吸气流速, 实时记录训练过程,以体现深吸气训练这一护理程序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使患者训练进展一目了然。根据治疗进度分术前、术后两个不同阶段制定训练计划, 按计划在术前、术后分别检验训练实施情况, 以评价是否完成训练计划达到训练目标。
70例患者均能熟练掌握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并在术前、术后循序渐进、坚持训练, 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 使呼吸训练器的训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良好,无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采用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患者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提高了责任护士专科健康指导能力[3], 护士在实施指导过程中主动地、有计划、有目标地与患者互动, 反复讲解、演示呼吸训练器使用方法, 不仅激发护士成就感和自律性, 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并且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依从性[4]。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使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分别得到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保障训练任务顺利完成, 优化了护理程序, 确保健康指导效果, 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
[1] 江小运, 马春花, 陈春梅.呼吸训练器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8):284.
[2] 钟宇红,廖旭嘉.呼吸训练器在老年冠心病手术后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763.
[3] 邵巧云,陈小倩,闫素华.谈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指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102-103.
[4] 王晓莉,顾艳荭,顾娟.临床路径在开胸手术病人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09.7(10):254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183
2015-09-01]
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