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梅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以综合与实践课研究为突破口,一师三课、一课三上、一课三研。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总结“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策略: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
一、聚焦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
2011年版《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一课,由学生实地测量得到操场的数据和直接把操场的数据给学生,二者对于学生测量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会一样吗?即使有标准化的大操场,教师依然心存顾虑不敢放手让学生到操场实地测量,在大操场万一控制不住全班学生怎么办?但《确定起跑线一课》为学生提供了长距离测量的一个实践机会。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们课前聚焦问题,用问题抓住学生。早锻炼时让学生有意识地分道跑,感受不同跑道的周长差异。回到教室,再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讨400米比赛怎样安排才公平。“外圈跑道究竟要提前多少米?才正好抵消?”聚焦问题、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确定所需要测量的数据,再带领学生到大操场有目的地实地测量,学生的测量活动是自主而充分的。
大胆放手把学生带到操场实地测量,虽然耗时多一点,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益的、是值得的。进行“确定起跑线”研究需要的数据实地测量得到了,再给各小组学生一周的时间集体研讨、相互启发、撰写数学小论文。一周后组织“小小论文答辩会”,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实践与研究成果的讲堂。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起跑线的确定,还有研究数学的激情与方法。
二、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积累活动经验
2011年版《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四基”的培养,我们努力让学生亲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完整过程。在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积累活动经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
石晓婷执教的小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 比一比》一课,在硚口区教学空间应用视频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载入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课上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一拃、一步、肩宽、一庹它们分别有多长,再分小组用尺子量一量,看自己估得准不准,从测量自己的身体积累初步的测量经验。再估一估、量一量教室里熟悉的像课桌宽度、书柜高度、教室长等更长一些物体的长度。学生只有这样亲历测量的过程,测量前合理地选择测量工具,测量中摸索出有效的测量方法,测量后要正确分析与思考所获取的数据,才能积累测量经验,提升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的一步长、一庹长、肩宽、教室长度等的经验,不用尺子量,用合适的方式描述“一条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有的学生说:一个人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还有的学生说:6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最后学生都能选取自己熟悉的长度估测鸵鸟、企鹅、巨蟒、鲸、壁虎、学校旗杆等的长度,说明学生的测量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积累和提升。
三、学以致用,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一是为了自身获得发展;二是为了实践运用,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一课,教材编排上是要求计算十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还要根据营养专家给出的热量与脂肪标准进行比对,进行营养配餐,看能搭配出多少种合格的午餐,合格的午餐有什么特点。在全班搭配出的所有方案中,每人选出5种喜欢的方案。再根据全班同学最喜爱的5种搭配方案完成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再计算哪种搭配最营养(蛋白质最多)。了解本班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提出建议。
姑且不谈仅仅依靠课堂40分钟,难以落实以上诸多教学内容,而且囫囵吞枣地“拉”一遍,容易上成常规的新授课。那样的话,综合与实践的“实践性”何以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如何培养?
我们组织数学组教师对此类课进行专项研讨,达成共识:此类课需要加大课前准备,唤起学生对午餐及其营养成分的关注。我们把这类课归为小调查类,学生只有亲历调查过程才能掌握调查的方法。课前查找有关资料,课上以学定教,在解决“如何吃才有营养”这一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在武汉市小学高效课堂巡礼上,我们用情境再现的形式再现了孩子们的课堂。
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时期,吃得是否健康,吃得是否有营养,值得孩子们完成一个很特别的调查作业。
调查一:你最喜欢吃什么?它有什么营养?
调查二:我家周末的小餐桌。(调查我家周末三餐的饮食内容及营养成分)
通过这次调查,学生有发现:只要是食物就含有营养。但摄入了食物后,有的人长得瘦,有的人却长得胖。既然任何食物都有它的营养,为什么好多同学最爱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会被说成是垃圾食品呢?
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疑问,于是,自发进行了再次调查。
调查三:胖,瘦,中等身材的同学午餐都爱吃什么?这些食物包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多少?
调查四:全校胖,瘦,中等身材的同学一周的午餐倒饭情况。
学生分组合作,自制了问卷调查表,有的小组成员,一天统计一层楼,五天刚好统计完五层楼;有的小组一个人选择一层楼,分别统计;还有的小组建议能不能5个小组一起合作,每天一个小组统计一层楼,然后再汇总。
通过《营养午餐》一课,学生知道了怎样吃,吃什么才健康、有营养,学会帮妈妈配菜了,学会怎么做调查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始终能以积极的心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 林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