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积累破解读写难

2015-01-31 18:49黄海如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云雾段落古诗

黄海如

学习语言需要经历感悟理解、消化吸收、练习运用三个渐进阶段。“消化吸收”就是积累语言。语言积累丰富了,说和写时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材料更有价值、对学生更有营养呢??

一、文化含量高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在历史长河中,有些语言材料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些语言材料文化含量高,生命力、表现力强,营养极为丰富。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民族智慧,刻录了一个个有意义的生活画面,甚至浓缩了一个个历史片段。成语很多来自古代文献,像“不耻下问”“名正言顺”(《论语》),“专心致志”“水深火热”(《孟子》),“锲而不舍”(《荀子》),“讳疾忌医”“老马识途”(《韩非子》),“唇亡齿寒”“居安思危”(《左传》)……这些成语是古人对自然、人物、事件的描摹概括或深刻领悟,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能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也有的成语来自于民间口语,如描写景物的成语“万紫千红”“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描写人物的成语“走投无路”“鹤发童颜”“饱经风霜”等。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成语都被广泛运用。积累成语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有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学习中华优秀的文化。

古诗,又一颗中华传统文化明珠,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或写景,或记事,或说理,或抒情,艺术成就极高。古诗语言凝练,格律整齐,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读易诵。唐诗、宋词,堪称艺术珍品。南朝民歌《采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含蓄之美,粗犷之美,双峰并立。《咏鹅》《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读读背背。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了教育部“古诗文推荐篇目”,要求小学生背诵七十首古诗。这七十首古诗内容浅近,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大都安排进去了。此外,有的教科书还自选了一些古诗供学生学习,如人教版安排了《乞巧》《嫦娥》《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等,语文S版安排有《元宵》《雨晴》《菊花》《画眉鸟》等,北师大版安排有《画鸡》《吴兴杂诗》《滁州西涧》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课外读背古诗,这样做是正确的。

谚语、格言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启迪人感受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而且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经常被引用,以增强说服力。谚语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口语,内容涉及面广,含义深远,简明通俗。关于自然、农事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天不忙,秋天无粮”“瑞雪兆丰年”等;关于社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等;关于人生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格言是书面语,是名人的名言,主要启迪人修身养性。像孔子谈做人、学习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水之深也”“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都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此外,俗语、歇后语、对联,或通俗易懂,或诙谐幽默,或庄重典雅,也可以适当精选并提供给学生积累。

二、生动形象的语句

有些语言材料鲜活、灵动,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表达效果好,积累这样的语言材料也是非常有益的。

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的句子往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被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贴切、生动的比喻往往能使笔底生辉。古诗《望洞庭》(“湖面秋月两相和”)把洞庭湖平静的湖面比喻成“未磨的镜子”,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把湖中的小君山比喻成“一青螺”。《桂林山水》在描写桂林的山时,用了很多比喻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S版和苏教版新选入的课文《庐山的云雾》描写了庐山云雾不同的形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四个比喻句连续使用,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美。拟人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动作,使语言形象活泼。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新选入的课文《牧场之国》写马、牛、羊、猪、狗、鸡时,大量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娴雅情景。此外,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也有很强的感染力。

遣词用语传神的语句,能打动人心,令人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之所以传颂千古,在于句中的“绿”字用得巧妙,有动感,富含生趣。碧野的《骑马上天山》中描写花溪的语句“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浮”字用得贴切。《小英雄雨来》描写日本军官的语句“扁鼻子军官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弓”字恰当,准确、传神地描摹出了人物的丑态,增强了表达的力度。积累这样的句子非常有益。

三、有鲜明特点的小片段

有些段落,或者语言优美,或者结构有规律,或者写法有特点,可让学生多阅读,多背诵。积累一些这样的小片段,领悟表达方法,以读促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描写景物的文章,往往语言优美。巴金《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以及众鸟纷飞的那两段话,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观潮》的第三、四自然段,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样的段落学生背熟后,不仅可以积累优美的词、句,还可以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篇课文中,有的段落结构很有特点。比如,有的“先总后分”,像《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先总写“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再分述桥上雕刻着龙的不同图案。有的“先分后总”,有的“先总后分再总”,还有的段落采用“先提出问题,然后解答问题”的结构写,如《蟋蟀的住宅》《海豚救人》的有关片段。此外,叶圣陶《荷花》的第二自然段,先写荷叶,再写荷花,层次清楚,语言鲜活。这样的段落,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熟读成诵。

写法有鲜明特点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积累。《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一个感人的片段:“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段话先极言时间之长,然后细致地描写了那位父亲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外貌,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寥寥数语,让人体会到父爱的伟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讲伯父和父亲救助车夫的片段,人物的动作写得细致,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关心。老舍先生《草原》的第一自然段,借景抒情,写得十分感人。

有的段落阐释道理充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语文S版四年级《爬山》中那位父亲谈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大自然的美景,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老舍先生《养花》的最后一段,说理充分。还有的段落抒情气息浓厚,打动人心,如冯骥才《珍珠鸟》中写小珍珠鸟的句子,“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儿;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些富有鲜明特点的语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累。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云雾段落古诗
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心理小测试
云雾缭绕宜昌城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