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体会

2015-01-31 15:39赵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赵诚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体会

赵诚

【摘要】目的 探讨CT、MRI在诊断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4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分析其CT、MRI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MRI检查患者中,4例患者MRI平扫呈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T2信号,T2FLAIR为高信号;4例MRI平扫右侧枕叶小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6例CT检查患者表现为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DWI呈等信号。结论 进行CT、MRI检测能帮助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可靠、客观依据,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价值。

【关键词】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为一种可逆性血管源性脑水肿[1],主要临床症状以意识障碍、头痛、癫痫及视力受损为主,此外在临床影像学中,也可表现信号异常或枕叶密度低等症状[2]。引起PRES的病因多样,可因子痫、恶性高血压或某些药物引起[3],在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片状脑组织水肿[4]。选取2013年

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4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4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9.3±2.7)岁,其中9例为足月妊娠孕妇,并且伴有头痛、视力下降;3例为高血压患者,近期血压增高,且药物控制效果不佳;2例为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手术后接受化疗出现剧烈头痛,且所有患者均有血压升高的表现。

1.2 方法

6例患者行CT检查,CT扫描仪采用Somatom Spirit螺旋CT扫描机,层厚5 mm,进行轴位扫描;8例患者行MRI检查,MRI检查使用美国CE公司是Signa Excite和德国Siemens公司的Magnetom Sonata Masetro Class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相控阵头线圈,层厚5 mm,层间距1.5~2.5 mm,平扫横断面T1WI、T2WI、T2FLAIR、DWI及矢状面,且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由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31)0.1 mmol/kg,增强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

6例患者CT示双侧额顶枕叶多发片状低密度灶,左右对称,边界模糊不清。

2.2 MRI表现

8例患者中,4例患者MRI平扫呈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其分布斑片状长T1T2信号,且T2FLAIR呈高信号;4例MRI平扫右侧枕叶小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且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其进行强化。

3 讨论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综合征[5],具体是以症状和体征无明确神经定位为特点的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视力下降、意识模糊甚至会丧失视力、癫痫发作等[6],且患者的发病机制多不明,许多种病因可引起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例如子痫、恶性高血压或某些药物引起该病,还可继发于尿毒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7]。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存在争议,尤其是子痫患者血管造影时能见到血管痉挛[8]。本次研究发现,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中,脑后循环供血区为患者病变的主要部分,可表现为广泛性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区域性血管源性水肿,常分布在双侧顶枕叶。在CT表现中,主要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片状低密度灶,左右对称,边界模糊不清,经增强后仍不强化。而MRI则是鉴别与发现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最佳方法,其检测主要表现为大脑后循环供血区分布为主,斑片状T1长T2信号,是目前为止发现病灶的最佳成像方式。在影像学鉴别诊断中,大脑循环的急性期脑梗死常表现为双侧枕叶皮质、丘脑、颞叶内下,梗死区可见细胞毒性水肿。脱髓鞘病变主要临床症状表现较轻,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脑内多发对称性、斑片状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反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常见于脑出血、脑水肿等,其特点为病变不可逆。

综上所述,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诊治关键为影像学表现,需结合临床症状,进行CT、MRI检测能帮助临床诊治,能正确、可靠地做出正确的诊断,在临床治疗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卫平.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MR征象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6):726-728.

[2] 王国蓉,吴兴红.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6):917-919.

[3] 徐锦锋,邱士军,胡秋根.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特点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3):265-268.

[4] 陈秀芳,章燕幸,吴承龙. 围生期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5):49-51.

[5] 金林阳,陈国杰,周琳. 3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因学分析[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5):427-429.

[6] 文延斌,阳柏凤,杨晓苏. 酷似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四例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 (3):177-181.

[7] 李红丽,李峰,马翊竑.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53-55.

[8] 李乐.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临床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123-124.

作者单位:476000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The Experience of CT and MRI Diagnosis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in Brain

ZHAO Cheng Shangqiu Central Hospital Radiological Department in He’nan Province, Shangqiu 47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Methods Selected 14 cases of cerebral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comprehensive syndrome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Analyzed 14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the CT and MRI findings and clinical data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In 8 patients, 4 cases with MRI plain scan showed bilateral parieto occipital lobe symmetry distribution of patchy long T 1 T 2 signal, T 2 flair high signal, 4 cases of MRI plain scan of right occipital lobe patchy sheet long T 1 and long T 2 signal, CT findings for 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blood and DWI showed signal. Conclusion CT and MRI can help of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diagnosis provide reliable, objective basis, in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comprehensive syndrome clinical treatment has value.

[Key words]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3.04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3-0060-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45

猜你喜欢
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