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寄生虫学教学模式探讨※

2015-01-31 11:19:15高雅楠佟书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寄生虫教学内容

高雅楠 佟书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与免疫学教研室,南京210023)

中医院校寄生虫学教学模式探讨※

高雅楠 佟书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与免疫学教研室,南京210023)

目的探讨中医院校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PBL、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科研融入教学并采取多样的考核方式。结果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

寄生虫学;中医院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医学寄生虫学,亦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可引起人体疾病的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与特征、生存繁殖规律、生活习性,阐明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诊断与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1],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设置中寄生虫学是一门限选考查课,如何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一直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事情。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医院校寄生虫学课程教学质量。

1 结合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隋代名医巢元方所撰的《诸病源候论》中描述了十多种由于“甚细微,难见”的虫所引发的疾病,并且将这些疾病的治愈标准,与该虫是否被消灭直接联系起来,“至其病成,皆有虫侵食,转深连滞不瘥”、“虫死病除”等[2]。《诸病源候论》已将发现病原体作为诊断依据,将清除病原体作为治愈标准,这与现代医学中对寄生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标准是一致的。《诸病源候论》对于寄生虫感染病因、证候等的分析与讨论,表明当时的中医界已经对寄生虫病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同时,中医学对寄生虫病的形态、分类、传播途径、症状特点等亦有较多描述。例如,中医文献中称蛲虫为“短虫”,“至细微,形如菜虫”,“多是小儿患之,大人亦有其病”,“蛲虫下侵谷道,重者食于肛门,轻者但痒也”[3]。在中医古籍中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称作“寸白虫”,人感染是由于“以桑枝贯牛肉炙食”,治疗上以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效果好,副作用小。蛔虫为“长虫”,苦楝根皮、使君子仁等均有杀蛔虫作用,乌梅丸(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显著[4]。

中医对寄生虫病仍然具有指导临床诊疗及预防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的疾病描述并不完整、确切,例如对“九虫”[5]的描述中,有些并不属于寄生虫学的范畴,需要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医人才对前人的文献古籍进行再整理、归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中医对寄生虫病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是必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曾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黑热病、丝虫病已基本被消灭[6],疟疾、血吸虫病的发病逐年降低,但肠道寄生虫的感染仍十分严重,在西部地区组织内寄生虫如旋毛虫、囊虫病、包虫病仍是常见病、多发病。一些“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输入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危害日益突出。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寄生虫疾病谱的变化和中医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寄生虫病并未远离,控制寄生虫感染、消灭人体寄生虫的任务还是很艰巨。

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五年制中医学、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开设的寄生虫学为限选考查课,课时为18学时,其中实验课3学时,相对西医院校少了很多。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理论课主要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的概述和10个虫种,实验课主要是显微镜下观察蠕虫、原虫的形态。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要反映寄生虫学的研究进展,同时又要突出中医特色,在讲授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时融入中医理论知识。这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 讲授内容有侧重点引入PBL教学方法

寄生虫学讲授内容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性、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几个方面来介绍,学生反映讲的内容“多”“细”,重点不好掌握,知识点之间容易混淆。因此,对讲授的内容需要有侧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寄生虫学概述的内容需要重点讲授,要讲“透”。概述的内容讲解清楚了,学生再学习具体虫种时会感到轻松一些,个别虫种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例如,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介绍华支睾吸虫时,让学生结合自身或家人的行为生活习惯,从防治原则的三方面谈如何预防,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

加深了学生对寄生虫病防治原则理解的同时,有学生提出了“吃日式生鱼片(三文鱼)会感染华支睾吸虫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顺势引入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基于问题来开展综合性、探究性、交互式学习[7]。经过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介绍,学生们知道囊蚴是其感染阶段,生吃或半生吃感染了囊蚴的鱼(淡水鱼)肉,囊蚴会进入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并定居在肝内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那么日式生鱼片中有囊蚴寄生吗?还会感染其它的寄生虫吗?吃日式生鱼片时使用的蘸料(芥末)可以杀死囊蚴吗?教师适当引导,将大问题变成若干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根据班级同学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分为一个小组,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搜集视频图片、文字整理、制作PPT等,将小组内讨论的结果以口头汇报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大家进行互动讨论。PBL教学法设问的题目需要吸引学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善于留心书刊、网络、杂志中与寄生虫学相关的内容。有的设问题目经过学生结合书本知识以及查阅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也许不是唯一的,或者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师要善于厘清学生的思路,适当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PBL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寄生虫课程更好的学习。例如,在介绍日本血吸虫时,以其生活史为主线,阐述血吸虫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启发学生去归纳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特点,加强学生对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的概念理解。介绍日本血吸虫的致病性时,先让学生观看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医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症状或体征。介绍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介绍下自己生活的地区曾经或者现在有没有此病的流行,讨论个人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预防。适当开设专题讨论,例如“中西医结合诊治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中医理论如何融入寄生虫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撰写综述报告,或者开展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训练其科研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寄生虫病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讲解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和致病特点时,制作并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典型生动的图片或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可以提高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取更多的知识。疟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形态变化很大,分为滋养体期、裂殖体期、配子体期。这些内容如果用flash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疟原虫各期形态的变化以及整个生活史过程,使书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知识点容易理解、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

5 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通过科研素养的训练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8]。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科研素养,必须将科研融入教学过程,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参加科研活动时汲取的新知识、新理念,积累的科研实践,与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等内容融入寄生虫学的课堂教学中,将个人的科研经历、思维方式及对科研的体会感受渗透进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觉得科研不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让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便有机会接触到学科前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6 考核方式多样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简单的只用一张试卷去评定,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出勤率、课堂提问的回答、讨论情况,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完成情况均可纳入最终成绩评定。教师常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在批阅作业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期末考试可以开卷,布置一些综合性问题,如“哪些寄生虫会造成肝脏的损伤,机制如何”,“属于食源性的寄生虫有哪些,如何防治”,题目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完成。

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当前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以及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创新型中医人才素质教育的需求。

[1]关洪全,罗晶.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薛永平.《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寄生虫病的贡献[J].现代中医药,2008,6:76-77.

[3]李文.中医古医籍中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记载浅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3:75-77,80.

[4]孙宏伟,赵明山.中国古代人体寄生虫病学要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12: 2622-2624.

[5]翁屹,付雷.中医“九虫”探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49-51.

[6]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王雪梅,陶志勇,焦玉萌,等.PBL教学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4:253-255.

[8]周必英,贺莉芳,刘晖.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索[J].医学动物防制,2012,9:1036-1037,1039.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 f Parasito logy Cou rse in 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 f TCM

GAOYanan,TONGShujuan
(Teachingand Research Section of Etiologyand Immunology,College of BasicMedical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 of 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Ob 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achingmode of Parasitology cour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M 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reasonably arranging the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pr of 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using PBL,heuristic and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taking advantag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we integrated the research into teaching and took a variety of assessmentmethods.Results Inspiring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course,and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comprehensively.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r of 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improv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can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and wa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of TCM.

Parasitolog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teachingmode;teachingmethod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1.051

1672-2779(2015)-11-0099-03

:张文娟本文校对:詹瑧

2015-04-27)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中西医结合)资助项目(No:201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No:14KJD360003);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12072004089)

*通讯作者:tongshujuan6@sina.com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寄生虫教学内容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04
白话寄生虫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3:10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寄生虫病
趣闻
分忧(2014年9期)2014-09-22 04:55:36
几种常见羊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