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实践·策略:当前教师培训的三维诉求及其思考

2015-01-31 15:25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培训课程教育

许 勤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的成效,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是提升教师理念境界和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也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行选择,不仅关系教师能否享受职业幸福感,而且关系教师能否更好担当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培训既是一项历时性工作,也是一项现实性工作,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步伐。着眼当前,教师培训有着新的时代诉求,这具体体现在国家核心价值切实传导的理念之维、教育先进技术有效推广的实践之维和理论实践贯通教师体认的策略之维。

一、理念之维:国家核心价值的切实传导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即教什么书,育什么人,这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根本上讲,就是其能否把所育之人培养成推进祖国建设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所需之材。因此,观照社会的脉相,着眼社会的需要,是教师工作的应然视点。而理念是一切行为的指引,只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要旨才可能促成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教师培训工作应该肩负起使教师具备传导当前国家核心价值意识和能力的时代使命,使教师的工作在正确的航道中行进。

首先,依法治教的精神共识。依法治国,就是以法治的精神规约社会行为,以法治的思维引导社会实践,这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协同联动。因此,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作为。教师是依法治教精神的具体贯彻者和实践者,唯有让法治的精神成为教师个体教书育人实践的精神指引,让法治与人为在精神层面达成共识,才有可能切实推进依法治教的深化。教师培训时要通过法治精神的解读、法治案例的研讨、法治教育的追求等深入教师之心,以此作为教师自身行动的向导和鞭策自身行为的途径。

其次,核心价值观的体认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前整个社会风尚的价值归属,其蕴含国家、社会和个人三层要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入校,入脑入心,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发挥理念宣讲者、行动示范者和实践推动者的三重作用,让这种价值观文化“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1],这是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诉求,也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使得教师能更好胜任这种角色并更充分发挥相应作用,是当前教师培训工作面对的迫切问题。

最后,立德树人的价值认同。德才兼备是育人的重要价值旨趣,然而,屡屡发生的失德、缺德乃至无德的现象,一方面表明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警醒当前加强德育工作的紧迫性。立德树人,就是要把德置于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更为突出和重要的地位加以考量,就是要在学生评价中切实考虑到德的成分。教师培训工作中,有效传导立德树人的价值,就是要让教师真正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就是要促成学生道德的发展。这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过去过于以分数衡量评判学生的认识,而要在立德树人的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实践之维:教育先进技术的有效推广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势如破竹般地解构着原有的教育教学格局,教师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受到技术浪潮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如何应对这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变革,不仅会影响信息技术助力教育发展的作用发挥,而且在深远意义上影响着教育效能的实现。然而,当前教师培训具有明显的技术主义倾向,追求客观、可操作的技术,目的是让参培教师掌握一整套应对教育教学的规则技术。[2]这种忽视教学动态性及其技术有限性的机械技术主义理念需要反思。确保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合理张力,就是既不膜拜技术,又不拒斥技术,这对于教师工作的新要求就是需要教师创造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其一,认清技术的本质,深刻理解教育教学与技术的关系。教育教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当前有着新的表征。各种技术化的产品雨后春笋般进入教育教学的场域,似乎教育教学已经成了技术产品的试验田。然而,在育人的场域进行这样疯狂的行为,是需要让我们警醒的。毕竟技术只能是教育教学目的实现的手段与工具,本末倒置是危险的。如此来看,当前教师培训就是既要将教育的先进技术教授予教师,也要在深刻理解教育教学与技术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他们正确的技术观。

其二,领悟教育的本真,确保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旨趣实现。教育的终极旨趣在于育人,任何形式的教育,如果背离了这一旨趣,都是失真的。技术的一味介入,使得教育教学培养的人少了些人性的温暖,多了些技术的冷冰,这是需要检讨的。实际上,教育所育之人应该指向于完整人的形成,这种完整是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也是当前能力和未来素养的共同提升。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培训中的技术推广,首先要以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旨趣实现为准绳,让教师真正领悟到教育的本真与内涵,而不是迷恋于技术甚至被技术所“裹挟”陷入教育失真的险境。

其三,反思教学的价值,有效厘定教学中技术的作用限度。环视当前的教学境况,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技术化教学的图景比比皆是,可以说,教学似乎已经离不开技术了。如此一来,到底是教学的技术还是技术的教学,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被置之脑后。从PPT到微视频,技术介入教学的方式越来越“水到渠成”,在技术的时代,教学没有“OUT”。可问题是,被绚烂多姿的技术包装了的教学,真的就不会遮蔽教学价值的发挥吗?这样的教学真的就是教学发展的走向与追求吗?离开了技术支撑的教学还敢去想象吗?这些问题都有必要提醒我们做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引导教师去理性反思教学中技术的角色或者作用限度的话,这对教师发展或教学深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策略之维:理论实践贯通的教师体认

教育的一切目标都是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去实现的,教师是这一实践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推进这一实践的重要驱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着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因而,在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基于时代新诉求的教师培训策略,兼具眼前和长远双重意义。

第一,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思维统整教师专业发展。传统教师培训之所以被诟病,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培训中多理论的讲授,而少有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在教育科学研究界,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理论工作者常常责难一线中小学教师缺乏理论素养,培训“提不上去”;一线中小学教师常常感到理论研究者高深莫测,培训“深不下来”,如此相互掣肘,大大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推动教师培训范式转型,需要从理论专家的知识独白,到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对话。[3]因此,在教育教学深刻变革的当前阶段,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就是要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思维为导向,将理论的引领与实践的剖析结合起来,在“上得去”与“下得来”的统整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更好彰显培训的实效。

第二,着力提升课改深化期教师的课程能力。肇始于新世纪初的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正在步入深水区,一些隐性的问题和深层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集中体现为教师的课程开发、课程领导、课程评价等课程能力发展的滞后与课程深化的实践不相适应。此外,当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立德树人理念等融入学校课程的现实诉求又对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客观现实之于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启示在于:必须在“‘静听—接受’到‘研究—体验’”的培训模式转向中[4],实现教师动态的、鲜活的、基于情境的课程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师不仅成为既有课程实施的有效推进者,也成为新课程实践的探索者。

第三,鼓励教师在探索性实践中提高效能感。教师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因而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创造性的。然而,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恶性循环,深深桎梏了教师幸福感的获得。教师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探索,改进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又深陷分数评价的泥潭,探索难以深入。长此以往,教师因无法感知和获取积极的、正向的职业反馈信息而逐渐倦怠,这种倦怠感又反过来阻抗教师潜在的探索实践,使得自我效能感持续走低。生成性是教师培训内容的核心要素之一,只要培训实施过程中体现“生成性”,就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因为“生成性”的产生机制在于教师的需求和内在需要。[5]因此,教师培训就是要在着力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赋予教师新的能量,这种能量足以支撑他们在扎实的探索性实践中不断获得并提升自我效能感。如此,以源源不断的自我效能感作为驱力实现教师自我的持续专业发展,进而促进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

[2]井祥贵.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技术主义倾向审思[J].上海教育科研,2015(7):25-58.

[3]余新.教师培训的本质、功能和专业化走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41-44.

[4]辛继湘,李金国.从“静听—接受”到“研究—体验”——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17-19.

[5]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3):1-8.

猜你喜欢
培训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