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5-01-31 14:58林恬伊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思潮思政政治

林恬伊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2)

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林恬伊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2)

西方社会思潮席卷全球,对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积极影响,也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大学生的判断力,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来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解读西方社会思潮,借鉴积极因素,规避消极影响。

西方社会思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各类社会思潮中,对青年学生影响较为深远的是以强烈的批判性和反思性为主要特征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全球化语境下 ,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加之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特别强,近年来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高校内颇有影响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受新思想和意识的热门载体,加速了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半径。西方社会思潮中明显的意识形态和观点对大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认同起到一定的消解作用。因此,在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的高校思政工作,要充分关注以网络媒介为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解读西方社会思潮,借鉴积极因素,有效抵御消极影响。

一、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

(一)西方社会思潮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反映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相当社会影响的思想意识。在我国,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目前的主流的社会思潮。同时,也伴随着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与之同行。多元社会思潮是社会民主化的产物,与多元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晴雨表”。西方社会思潮体现的是当代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在当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的触角延生方向日益广阔。互联网在实质上是一种媒介工具,主要功能在于进行信息传播,然而它的影响性和可能性远无法估测。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网络置换了传统社会的存在之基,促动着人的精神价值世界的变化”。[2]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利用互联网学习、娱乐、了解天下大事。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有着领先优势,加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化,如今通过互联网,可以十分迅速便捷地获取与西方世界相关的资源,例如,登入各大门户网站,即可观看西方国家的新闻、电影、电视剧,这些带有强烈西方文化色彩的作品也获得了广大的受众。可以说,西方社会思潮通过互联网,打破自然的屏障在我国深入推进。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尚不成熟,新事物、新意识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互联网则成为大学生获取西方意识的主要渠道,它为大学生探索西方社会的打开了一扇大门。当西方社会思潮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传播时,它对大学生的渗透力不言而喻。互联网帮助大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领域汲取新学识,对现实社会展开思考探讨,有助于激发学生族群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大学生以数字技术为技术手段,探寻西方世界。但同时,也对大学生本身的认识和价值观带来冲击。

(二)西方社会思潮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

1.西方社会思潮的强势渗入

在当代社会,西方依托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优先享有先进的网络硬件,同时掌握互联网运行所需的软件,垄断了网络信息资源,从而在互联网领域牵制了发达程度低于它的其他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使其拥有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垄断了网络信息资源,保障了西方国家在传播意识形态过程中的主导权。西方国家以网民为主体,以各式信息作为主要内容,向全世界传播其科学技术及其强大文化商业的同时,也是倾销了西方文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目前,在文化领域具有话语主导权的依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伴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其话语权辐射全球。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实力大增,综合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但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文化的“软实力”上。这也体现在互联网领域,西方社会思潮通过互联网,在大众文化层次上强势侵入,使受众的价值观、世界观趋于西方化。

2.西方社会思潮自身特质具有吸引力

“90后”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构成,社会加速变革,成长环境多元复杂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时代特点,这使得他们的独立思想意识和主体价值观必然是在多种意识形态共存的背景下形成。[3]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必然充斥着各异的信息,都影响着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认同。以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社会思潮对现实的批判更多表现为一种对文化批判或者道德的批判,加之其多数观点标新立异,迎合了学生群体对社会生活进行超越和批判的心理需求,符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变、求奇的心理特征,易引起青年人的共鸣,受到追捧。

3.网络开拓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新境界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他们同时是网络运营的主要拥护者,是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里的的主要接受者和传播者。因此,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思潮传播者在网络领域争夺的重点对象。大学生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思想觉悟,对于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断和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以常态化和生活化的方式传播的观点,往往容易被学生族群所认可。实际上,网络社会思潮的核心内容在本质上与现实中的社会思潮没有差别,但他的传播平台趋于虚拟化,传播半径、传播速度和传播影响力都有了巨大的飞跃,打破了传统媒介方式受到的地理位置限制,以网络为媒介作为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为主要途径。bbs、E-mail、个人网页、博客以及微博等都成了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契合,大学生成为主要受众之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特殊的影响。

二、西方社会思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存在着双面性。一方面,网络的本质是技术手段,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和西方社会思潮相遇。西方社会思潮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内容。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不能为本学科的发展充实新的生命力。[4]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存,反而突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强调的科学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通过比较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另一方面西方社会思潮通过网络扩散,也阻碍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建设。第一,对大学生既有的意识形态起到消解作用。在传播速度上的优越性使网络空间晋升为信息集散的主要媒介,青年大学生也趋于依赖网络来掌握资讯。西方社会思潮通过网络辐射到受众群体,其中提倡创新和个性的思想对改进传统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个人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思潮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原本占主导地位思想意识起侵蚀作用。因此网络成为高校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担负的职能在于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大学生思想。第二,对大学生正在成熟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行为受制于意识形态,一个人的思想对其自身行为起着决定作用,一个群体的思想意识可能制约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大学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黄金阶段,因此帮助青年大学生建立积极正面的意识形态十分必要。在这一阶段,青年学生的想法还没有完全成形,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对于是非的判断力还不成熟,容易被网络上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所迷惑,阻碍正确信仰的确立,甚至对主流意识产生抵触情绪,给高校的网络思政工作带来阻力。第三、西方错误思潮削弱思政教育影响力,误导大学生行为。大学生是社会变革的潜在主力军,他们关切社会和国家的命运,有热情奉献于改革和进步。但是,他们缺乏对西方社会思潮的科学辨别力,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容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热诚往往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的软肋,从而煽动大学生群体事件,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这些都与大学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网络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政教育能否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抵御西方社会思潮中消极因素的动摇,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取决于网络思政教育能否赋予社会主义核心机价值体系强大的生命力和足够的引领力。因此,要通过丰富的网络传播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营造学生认同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渠道、构建主阵地,获取网络话语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观贯穿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全过程。网络思政教育同样不可忽视释疑解惑的责任,对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必须加以解答,深化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还要积极探索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式,通过有效的途径积极探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

(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的生活导师和精神的引路者,思政工作者的理论水平越高,对学生正确把握社会思潮的帮助就越大。思政工作者紧跟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显得十分重要,要走近学生,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及其需求;要敏锐地洞察当代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要紧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提升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培养具有专业思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有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的专门人才,是网络思政工作的人力资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已成为进一步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三)加强大学生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判断力

尽管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在本质上趋于一致,网络行为具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属性,网络空间是虚拟的社会。网络社会同样需要相应的行为和道德准则,以有效约束网络行为,网民需要有自我约束力和鉴别能力,以养成对网络道德行为的自律。高校展开网络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有效规避“网络思想泡沫”[5]的消极影响,建立正确网络道德观,树立大学生是非鉴别能力。如何引导大学生用批判的态度接受四方社会思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挑战。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理论基石,以网络为新工具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中,使大学生学会客观看待西方社会思潮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多元化,学会坚持用批判的态度看地西方社会思潮,在保留积极因素,纠正消极因素。

(四)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属性,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范围的开放性。开放性是网络的天然属性,也决定了网络思政教育方法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方式方法上。网络思政教育也要有意识地吸收当代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新成果,才能抵消自己思维领域中如思维方法和管理方法墨守陈规、知识老化、忽视新发现、管理手段陈旧等现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保持开放状态,不断加强与外界联系,更新技术手段,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青年学生,内容更生动,形式更多元。例如,充分发挥网络双向传播的特点,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的教授方式发展为双向互动,在向大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收集他们的声音,答疑解惑,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大众媒体相结合,相互补充,使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衔接世界的主要桥梁,必将有更丰富的西方社会思潮带着强烈的西方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平台涌入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要充分了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工具--互联网,将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辨别力和判断力,在社会思潮的大浪淘沙中迅速成长。

[1]李玲芬.当代社会思潮视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2(1):186-188.

[2]杨立英.网络化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25-27.

[3]刘文玉.西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影响研究[J].兰州学刊,2012(11):222-223.

[4]刘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西方社会思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3-157.

[5]张爱华.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抵御西方错误社会思潮影响[J].思想理论导刊,2014(4):122-124.

(责任编辑:马圳炜)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Western Social Thoughts

LIN Tian-yi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jian,Fuzhou,350002,China)

Based on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Western social thoughts,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Aimed at using Internet as an effective way to guide contemporary colleague students to interpret Western social thoughts reasonably,it draws to the positive factors and avoid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to make the rapid growth of young students in the impact of social thoughts.

Western social thoughts,onlin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64

A

1673-1417(2015)02-0078-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5.02.0016

2015-04-20

林恬伊(1987—),女,福建永春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潮思政政治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