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的开放及跨界属性

2015-01-31 14:55张翌鸣张园园
职教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开放性跨界办学

□张翌鸣 张园园

论职业教育的开放及跨界属性

□张翌鸣 张园园

我国力图在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开放性、跨界性是其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特色目标的基本路径。开放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跨界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二者均是职业教育横向维度即宽度的扩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将二者相关联,在开放、跨界视域下研究职业教育在目标、服务、办学模式、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现实发展意义重大。

职业教育;开放性;跨界性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根本措施。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转型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教育理论界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职业教育性质问题既是其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与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关键问题[1]。因此,对职业教育开放性、跨界性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讨是理论建构的基础和实践指导的需要。本文拟就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跨界性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专家的讨论。

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力图在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因此构建多元趋向的开放性的职教运行体系意义重大。

(一)开放性的时代内涵

开放性是针对封闭性而言的。教育的开放性是指教育的各组成成分与其外部相关体系的联系[2]。作为教育的子系统,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就是要把职业教育置身于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使学校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增加,职业教育亦日趋开放、灵活、多元。

(二)职业教育开放的必要性

1.开放性办学是服务社会的需要。服务社会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技术需要、文化需要。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多规格的“全才”、“通才”,“专才”、“偏才”已不再适用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且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调整期,社会对技术需要迫在眉睫,技术整合、创新,将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刻不容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发展逐渐多元,人们的教育需求也日趋多样。不同的人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有些人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以获得就业机会;有些人为了进修提高、转业培训或者是再就业培训;还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终身教育需要。在此形势下,我国构建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2.开放性办学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通过贸易、投资、跨国公司、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导致了知识的迅速更新重组、职业技术岗位的变迁、劳动职能的流动与更替、工作内容的创新和提高。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劳动者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此相应,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传统职业教育必须向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真正做到“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方法,把精神塑造为人格”[3]。

3.开放性办学是吸纳社会资金的需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趋向大众化,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与之相关的办学资金等问题亦接踵而来。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办学经费不足,在此情况下,自筹经费也就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开放性办学,可以吸纳社会资金,打破办学经费不足的瓶颈。如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办学、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学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办学经费的重要补充。

二、职业教育的跨界性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而经济发展是社会、科学、技术、人文诸方面发展综合集成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必然会跨越教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具有明显的跨界特征。国内学者姜大源最先提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跨界的教育要有跨界的思考;职业教育应该跳出职业看职业,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知识看知识,跳出技能看技能[4]。为此,学校办职业教育,不仅需要考虑学校设施、师资配备以及招生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行业以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实施等,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职业教育的跨界内涵

所谓“跨界”,是指突破单一主体或内容的范围,超越不同主体或内容之间的分割线。职业教育中“跨界”指研究者跨越与职业教育问题相关的各个“定界”,探求他们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规律,为职业教育的问题解决和实践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5]。

“跨界”的提出为职教理论树立了新的语境,得到了普遍呼应和认可,可深思下来还存在局限和不足:(1)跨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职业教育是一种由人参与的实践活动,必然应体现出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跨界是不能完全概括体现的。(2)跨界是对职业教育哲学上的认识,它能指导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却无法引导人们变革实践。而改变世界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终极目标。为此,必须在哲学认识和职教实践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使职业教育能够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整合,应运而生。整合是将两个以上异质事物、现象或主体统合为一体的归并、融合的过程[6]。跨界与整合在性质、内涵、特质方面都相近、相容,可以说,跨界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整合是人的主观行为,跨界是整合的前提,整合是跨界的延续。有跨界没有整合,是空谈,有整合没有跨界是盲从、强求的整合[7]。跨界与整合的内在依据则是联系。只有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将事物联接、整合到一起。

(二)职业教育跨界的意义

“跨界”是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虽然人们长期以来的思维习惯就是关注自己的产业,关注自己的产品,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跨界更能创造价值。如谷歌公司基于对海量数据的掌握率先发布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成为关注的焦点,取得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其思维已超越了产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重新定义自身业务的。无独有偶,苹果手机、苹果电脑极度盛行,苹果公司也因此成为商业领导者。它创造奇迹的原因在于能够有效整合跨界资源。在苹果商业链条中,除了包括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还包括应用软件提供者、娱乐产品提供者,以及谷歌、Facebook的身影,是他们共同通过苹果的终端为用户创造价值。跨界的重要性在商界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职教产业也是意义非凡。

1.跨界有助于打破职教瓶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资源缺乏,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质量不达标,培训效果欠佳,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吸引力[8]。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在用传统职业教育理念、传统的办学模式来办职业教育。纵观国内职业教育办学,确实出现了多元办学的局面,但是有的是国家办学,有的是行业办学,有的是社会团体办学,鲜少有综合办学形式。而我国职业教育要想走出困境,就需要挣脱“定界”思维的束缚,需要“跨界”思维,需要综合办学形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形式,各种力量协同办学,可以将学生学习规律、工作规律、职业发展规律结合,将中高职有效衔接,使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达到有效沟通,使我国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2.跨界有利于实现知识融合。从“知识”角度看,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类型都需要实现“跨界知识”的交互。如果只信守“老知识”,用“老知识”看“新知识”则很难融合产生新知识。只有先行学习“跨界”知识,实现“跨界”知识的交互和碰撞,才能用“新知识”撬动我们手中的“专业知识”,实现“跨界知识融合”的加速。

3.跨界融合有利于维持职教系统稳定。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职业教育系统是一个平衡的、开放的有机系统。一个不与外界环境进行任何联系的孤立系统,由于不能适时地输入能量,而内部要素相互作用不断消耗物质、能量,则必然导致该系统逐渐衰退直至瓦解,失去平衡。而开放的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供给其内部消耗,使系统维持原有有序结构和稳定状态,处于平衡状态。职业教育系统就是这样开放的系统,通过其跨界融合来维持其内部的稳定性。

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与跨界性的关联

现阶段,开放性、跨界性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相关联,在开放、跨界视域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化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是契合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

(一)职业教育开放性与跨界性的关联

现代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跨界性,跨界性是其本质属性,开放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职业教育涉及的职业类型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职业教育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内容的开放性。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与跨界性是一脉相承的。正是由于职业教育服务目标的开放性,职业教育才需要突破“围城”,以跨界视角来促进其发展。我们更应该跳出职业看职业,跳出学校办学校。而且职业教育要实现跨界要求就要具备开放的知识来源,需要职业教育实现开放性,寻找到资源整合的接口,实现有机融合。恰如一个人的大脑中具有两个功能不同的左右脑,需要通过“胼胝体”实现交流、融合,才能保证人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而职业教育中“胼胝体”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系将多种资源链接、整合。跨界知识、资源交互、碰撞必将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扩展职业教育的领域。

(二)开放、跨界关联下职业教育理论思维意义

职业教育需要有开放、跨界的思考,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职业教育需要具备这样的一种视角。在开放视域下,我们看待、审视职业教育问题就不会仅局限于职业教育系统内部或局部,而是把职业教育置于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面向社会现实,回应社会需求,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构建开放系统的思想体系[9]。在跨界视域下,我们则要突破边界、定界的束缚,对原来的定界要持有既尊重又批判的态度,不能全盘否定,亦不完全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弘扬其合规律的地方,改变其不合适的地方,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规律至关重要,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趋势的思想才能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现阶段,与时俱进的思想使我们在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进程中避免走很多的弯路,而开放、跨界的思维无疑会使我国职业教育取得更大的发展,进而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三)开放、跨界关联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

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使得开放性、跨界性成为21世纪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职业教育也要在其目标、服务、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彰显其鲜明的开放性、跨界性特征。

1.职教目标发展。最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满足国家、企业、百姓等三方面的需求。在开放、跨界关联视域下,为达成职教发展目标,为贯彻服务开放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方面应作出一些合理部署和安排。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职业教育资源较充足,职校生源相对缺乏,而西部地区情况恰好相反,职校生源充足,稀缺的是职业教育资源。因此,基于职业教育服务目标的开放性,将两者相结合,将西部职校生源送往东部发达地区进行学习,既可以满足当地劳动力市场以及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西部生源,等他们学成归来,部分人员回乡创业,也可以带动、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2.职教服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近年来,职业教育为全社会服务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使得职业教育机构由单一的正规教育机构向正规、非正规教育机构共存转化;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由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共存方向发展;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亦出现学历、非学历共存现象[10]。

职业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满足职业教育人本价值取向,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如在初中开设职业教育探索课程,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使不同智力类型、不同追求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在高中阶段既提供普通高中教育证书学习又提供职业教育证书即“双证书”学习,同时加大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力度,力争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学以致用,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满足社会多方面、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需求。

3.职教办学模式发展。追溯、回顾我国传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现已有研究学科视角较为单一,办学途径较为单一,导致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对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需求。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亦应具有跨界性。如在德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它的出现使学校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实验室,而是拓展到企业的岗位、车间、培训中心等,从而使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视角,形成了知识从学校到企业的双向流动,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但是各个国家国情、文化、传统与价值观不同,办学模式选择上亦不尽相同。在开放、跨界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不仅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还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大其参与力度。因为企业有局限性,它毕竟是个体,有其特定产品和服务,况且不同阶段企业产品和服务都会有较大差异,如果学校仅仅盯住单个具体企业,必然造成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而行业组织是由同行业市场经济主体或人员组成的,以实现全行业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它不仅代表了个体企业的要求,同时也超越了具体的企业[12]。因此,我国应调动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力度,加大其指导能力建设,在政府指导下,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更具有开放性,具有“理实一体化”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它的内涵具有双重结构特征。从身份双重性上看,一个是教师身份,另一个是与某种专门职业相关联的专业人员身份;从任务的双重性上看,一种是育人性的教师工作,一种是专业人员的工具性工作。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劳动的能工巧匠,还可以是校企合作单位的人员乃至社会各界人员。因为聘请兼职教师可以节省职校开支,更重要的是,他们来讲学,讲课的实效性高,针对性强,不仅能够带来大量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办学针对性[11]。

开放、跨界视域下,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完善教师层次结构,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将专职教师有计划地派往实训基地,进行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教学训练,以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刚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适当的专业培训,以增强其实操技能,使其既可以胜任知识传授,也能够进行实践指导,成为名副其实的“理实一体化”教师。此外,我们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从社会选聘专业人员接受师范教育而成为兼职职业教育师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5.职教体系构建。开放、跨界视域下,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使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教育类型有效衔接,从而搭建起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运行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要想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终身教育的沟通、融合,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规范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为中等教育及大学教育阶段的教育和培训的成果提供一个一致的认可框架,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互通、互认。为保障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实施,除了严格制定其实施机构,还要出台质量培训框架,即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质量标准的认定,从而保障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中“资格”的质量。

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跨界性都是职业教育横向维度的扩展,即职业教育的宽度,同时我们也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纵向维度即深度,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

[1]徐珍珍,刘晓.基于跨界属性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价值取向与研究展望[J].职教通讯,2014(31).

[2]翟燕.开放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8).

[3]邓志革.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刍议[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

[4]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

[5]崔永华,张旭翔.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

[6][7]张健.跨界与整合: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J].江苏教育,2012(5).

[8]何应林,顾建军.职业教育跨界研究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9]张林.突破与重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的现实[J].河南社会科学,2013(7).

[10]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80.

[11]戴荣.论职业教育开放性的时代内涵与意义[J].江苏教育,2010(1).

[12]石伟平,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韩云鹏

张翌鸣(1956-),男,江苏武进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原理;张园园(1989-),女,河南濮阳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原理。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评价与预警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编号:14JY0-7),主持人:张翌鸣;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职业教育的生态学观点与政策导向研究”(编号:JY1311),主持人:陶军明。

G710

A

1001-7518(2015)16-0015-05

猜你喜欢
开放性跨界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