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效应”解析

2015-01-31 12:24刁桂梅
职教通讯 2015年13期
关键词:瓶颈城乡职业

刁桂梅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效应”解析

刁桂梅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对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城乡统筹的要求不适应,形成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出现了“瓶颈效应”,表现在认识观念的偏差、教育培养规格目标偏离、投入不足和“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等方面,基于此,提出破除“瓶颈”的对策,以实现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统筹城乡发展;职业教育;“瓶颈效应”;解析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实现的最大障碍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问题,而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无疑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职业教育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瓶颈效应”,只有突破了发展瓶颈,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何谓“瓶颈效应”

“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一个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瓶颈效应(Bottleneck effect)”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如果其中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创造趋于成功。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停滞状态若得不到解除,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通过统筹规划城乡职业教育相关的行为主体,采用特定的制度安排,以乡村职业教育发展为重点,使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享受职业教育资源,最终达到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差距。根据“瓶颈效应”,任何一个发展因素和环节的障碍和弱化都会使得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处于发展“瓶颈”状态。

二、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效应”表现

从职业教育的多主体来分析,制约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因素交错的结果。

(一)不同利益主体认识观念的偏差

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农村职业学校、用人企业和农民,他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错位,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

1.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够。在现阶段,我国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城乡人口的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提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关键,从而才能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农村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地方政府应发挥自己的责任,要“教育先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现实是一部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与普通教育相比而言,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还存在一些不足,造成其规模的缩减,发展速度停滞不前。

2.农村职业学校正确教育观的歪曲。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提升技能、提高经济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职业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神圣职责,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培养新型科技型农民的重要性。然而,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学生认为是被高考淘汰下来的“失败者”,甚至是一些普通教育分流出来的“问题学生”,对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带着一种鄙视的心理,种种的认识观念错位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使得不到尊重与关心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1]

3.用人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的缺失。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民不再是固定在土地上的劳动者,用工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一方应该承担应有的育人责任。企业主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仅限于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的形式进行表面的合作。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城市职业教育在与企业合作方面有优势,可以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同各个企业合作,给予更多的城乡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而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没有一个制度的保障,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缺少动手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得企业行业的职业教育主体严重缺失。

4.农民教育观念陈旧。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民只关注了高等教育对于农民子弟改变自身处境、获取较高社会地位的作用,而对于职业教育这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有效的教育形式缺乏认同。农民由于视野的限制和经济的贫困,更多地是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农村职业教育经济效益的长效性缺乏认识,意识不到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促进农民就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作用,缺乏接受职业教育的动力,因而阻碍了城乡统筹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培养规格目标偏离

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力量,要与市场的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目标偏离了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培养内容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要求不适应。

1.办学定位不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包括农村职业教育在内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但是一些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为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便以对口升学的方式谋求发展,个别农村职业教育学校还招收高中班,这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赋予的职业教育背道而驰,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甚至成了一种弥补普通教育升学的另一种方式。职业学校以此作为办学定位,不仅无法发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功能,也给自己的办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专业设置不合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特别是各类短期职业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从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相连,专业的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然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没有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未充分考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甚至没有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也盲目开设热门专业。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力资本的浪费,阻碍了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1]

3.培养内容单一。传统意义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极大,在培养内容上,农村职业教育缺乏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培训。由于农村培训条件的限制、实践器材的陈旧、培训方式滞后等问题,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职业教育为农民素质、生活质量、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提供的各种培训更是甚少。农村职业教育只有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目前,由于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过于单一。企业和社会资本很少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一方面,资本是逐利的,即使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但只有投资教育能获利,企业和社会资本才会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职的政策不够具体,如何推行职业学校投资主体多元化,没有可操作的法规和建议。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主体单一,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投入过度依赖政府投入,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的差距短期内很难解决,而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加速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的步伐,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主体的单一阻碍了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另外,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还与目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和“条块分割”的职教管理体制有关。

(四)“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

在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求大求新的情况下,专业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新设专业的教师大都是由原有教师“改行”而来,这些老师在接触新专业时理论提升相对较快,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有限,难以培养出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由于农村地理条件的劣势,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差,难以留住来自城市的“双师型”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的工作量大,而且学历达标率低,结构还不合理,远不能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2]

三、破解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对策

消除“瓶颈效应”的良方是“东风效应”,就是为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大战的大系统添加新的要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单纯依靠政府办学转向在政府的统筹下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共同办学,鼓励农村职业学校进行体制改革,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试点,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单独或联合举办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多元办学体制并存的办学体制。[3]

(一)呼吁多主体关注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1.政府多策并举。农村职业教育面向被认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农业的整体效益和收益率等均较低,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大,遭受偏见。作为农村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办学主体,政府的介入能使农村职业学校更规范、更具有可持续性,进而促进企业、社会、学校以及其他参与者之间的联系更稳定。政府有责任多策并举推动城乡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1)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信心,提高其地位和社会认可度;(2)对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引导;(3)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4)提供法制保障,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2.职业院校转变职业教育观。职业院校应该摈弃贬低、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人力资本作用,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和培训服务于农村、农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生产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既为社会输出合格或优秀劳动“产品”,又为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努力;既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发挥更大效能。要坚信农村职业院校不是高考“淘汰者”的“收留地”,而是培养城镇化、农村现代化所需适用性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推动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

职业院校应通过大力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营造有利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成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普遍认识,在全社会凝结成尊重劳动、尊重农村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调动社会各个行业的力量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农村职业教育中来。

3.企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目前,企业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企业首先要更新观念,在追求产品和利润的同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内在的能力和深层的科学技术品质上,树立双赢的产学研结合的价值标准和取向。企业应该强化自己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结合企业价值思维,使学校与企业形成共同的目标,拓宽与职业院校合作的途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企业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1)对在职员工的培训;(2)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农村职业教育由于自身的滞后性,尤其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素养等方面共同联手,加强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强度和力度,以让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能尽快地进入角色。[4]

4.农民树立人力资本观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受旧的教育模式和计划经济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口径过窄,不懂经营管理,存在缺乏创业的精神和能力的弱点。大部分农民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是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保证高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关键,更谈不上对职业教育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认识了。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民传递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由知识型教育到素质型教育的转变的大众教育,它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开拓的思想和能力,把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既有技术又会经营、敢于开拓、善于创业的新世纪农村新人。

(二)准确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就业素质,而不应以升学率为导向。通过提高农民的就业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层次,使他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切实提高,逐步缩小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差距,真正地享受到城市的高品质生活。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提高农民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从而实现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同时,推进其消费质量的提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在专业设置方面,调整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突出特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城市的职业学校和农村的职业学校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把培养学员的技能、先进实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人文知识素养等能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从而为社会和市场需要提供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在培养目标方面,要改变过去那种农村职业教育就培养农民、城市职业教育就培养工人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是服务地方的教育,应联系到当地的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国家的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立符合城乡统筹要求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近年来,政府在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确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职业教育资金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加快建立健全支持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改善职业教育的资金供给状况,既是长远之计,又是当务之急。应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多渠道支持的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同时,调整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增强人们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的团体、个人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进而增加职教的经费总量,拓展经费的来源渠道,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国家制定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积极调动民办教育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城市对农村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口支援,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教育贷款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同时,要放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的贷款政策,政府给予补息或免息。也可考虑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国债,从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四)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促进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如师资数量不足、来源渠道不畅通,师资队伍构成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合格率低、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并采取一些重要措施:(1)灵活的用人机制。重点完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的聘用政策。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2)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必须按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大胆探索、实践内部的分配机制改革,从分配上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3)教师评价机制。除从经济利益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外,还应研究制订符合职业院校教师成长规律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尽快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机制。四是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重点的师资队伍继续教育活动,保证师资培训活动的常规化、特色化。

[1]潘正姣.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其建议[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魏萍萍.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3]洪绂曾.农村职业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8-9.

[4]魏会廷.河南省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3(10):31-33.

[责任编辑 曹 稳]

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教育统筹城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GH-157)

刁桂梅,女,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5)13-0001-04

猜你喜欢
瓶颈城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爱的职业
我国日间手术发展遇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