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探究

2015-01-31 13:29尹吉东曹立前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养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

尹吉东,曹立前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探究

尹吉东,曹立前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42万人,占全部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1]。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严峻形势,探索建立服务于老年人的新型的养老模式,使所有老年人都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走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将成为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常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

一、新常态背景下养老保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一词由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何谓“新常态”?简单地说,“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等。总之,“新常态”最终指向的是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拥有更好的工作,更优的教育,更美的环境以及更全面的社会保障等。

新常态下,我国养老保险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这也使得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进而更好地解决我国居民的养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当今时期,我国的养老保险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

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对其更加重视,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从而为养老保险的发展减轻政策阻力;各级政府对其投入的资金比例逐步提高,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保险事务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此问题越发重视并逐步参与其中;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险事务发展过程中潜力巨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机制的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国家做出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决定,并逐步提高上缴比例,这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我国还可以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好经验好做法,以避免我国在发展养老保险事业过程中再犯老错误,步入新歧途等。总之,这些机遇的存在都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和促进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动力。

除了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我国的养老保险发展也面临不少的难题: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老年人口基数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未富先老现象普遍且突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正处在较快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距较大,不同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存在差异;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而且受历史及现实等原因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尚未得到弥补,这都使养老金的支付面临不确定性等等。以上难题若得不到较好地解决,将使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诸多不确定的严重的后果,进而也就无法更好地解决居民的养老问题。

新常态下,我们不仅要更好地解决好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更要从长远角度出发,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能够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纵观各种养老保险的发展模式,本文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促进养老保险发展的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我国居民养老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它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2]。

“医养结合”体现的是“持续照顾”的理念,这有利于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统筹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真正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养老”。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日益发展已成为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加重,这对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也在考验国家和社会如何才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2.传统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的局限性逐步凸显

目前,我国大约有8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虽然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是当下居家养老也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空巢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结构简单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们对老年人照料的负担,这也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对老年人进行更有效的照顾,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3.公共服务缺乏,公共产品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在逐步退化,需要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另一方面,我国的半失能、失能以及失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对养老、医疗服务的需求。然而,我国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不能有效地互相衔接,且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都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面临不确定性,也显示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新型城镇化日益加快,社会流动性越发增强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又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上人员的流动性,这就越需要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作支持和保证。只有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才能更好地减轻社会上流动人员及其家人的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而这反过来也有利于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持续照顾”理念是更适合社会流动人员的养老模式,更有利于养老问题及其带来的诸多弊端的解决。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实践

面对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各地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养老模式,逐步走出了符合本地区的独具特色的医养结合之路。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融入养老机构

这种形式是目前最普遍的医养结合形式。天津康泰老年公寓是一家民办性质的养老机构,总建筑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拥有床位550张,目前入住率已超过85%。康泰老年公寓与长江医院携手,设立了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的门诊部,开设了内科、外科、心电图室、治疗室以及康复室和药房等,在满足老年人的日常身体检查、常规化验和购买药品与康复治疗等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能对入住公寓的突发急症老年人进行抢救,走出了一条民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之路[3]。

2.医院内设养老机构

合肥滨湖医院依托现有医疗平台,开设无陪护老年科,首次在安徽将老年无陪护病房发展成集健康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病房模式,老年人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住院状态,在康复期和病情稳定期可转为休养状态。除此之外,该机构还将老年人划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四种类型,根据不同护理需求确定不同服务内容,入住老年人的住院费和护理费也纳入医保[4],解决了医保结算问题,从而也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3.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手

2012年年底,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的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宣布成立,该联盟的成立,打破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各自为政的格局。据了解,医院借助组织专门巡诊队的形式,按期为养老机构送服务,根据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把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实现了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提高了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和养老床位的利用率[5],从而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4.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

沈阳沈河区新北老年医疗养护中心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及病房资源开设的小型养老机构,是“社区医院+养老院”的形式。这种“医养结合”形式,在医疗上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日常医疗照顾,同时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必要时通过远程会诊的形式,在第一时间内与大医院专家面对面诊疗,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难题[6]。

地区不同,情况有异。随着各地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符合各自地区情况的探索尝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在快速发展,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公众养老问题的重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必将持续深入发展,医养结合之路也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越走越远。

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地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实践,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是,医养结合之路的发展还面临着难以估计的包括政策及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可以说,在我国,走医养结合之路仍然任重道远。现阶段,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机构管理混乱,缺乏有效衔接,难以形成合力

当前,我国的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由各地的民政部门管理,而医疗机构隶属于卫生计生部门,由当地的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则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这种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随之产生的则是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有效融合,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机构“养老不医疗”,而医疗机构则是“治病不养老”,二者并不对接,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带来严重不便。这种分而治之的情况不仅不符合新常态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更不利于严峻的养老问题的解决。

2.医疗服务层次偏低,服务对象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大都存在着服务对象单一、服务层次不高的问题。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分设、医疗管理分割和医疗资源分散的“三分格局”现象的存在,导致一些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医疗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重点照顾那些失能、失智老人,而服务质量和层次也是比较低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不符合新常态对民生改善的要求。

3.缺乏专业人才,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在我国的养老机构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由于我国在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资格准入方面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而且也没有对这部分人员的社会地位给予明确的定性,加之福利待遇方面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导致社会上很多人尤其是素质比较高的人才,因此,养老机构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4.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智能化技术设施

医养结合的发展更是需要智能化技术设施的支撑。目前,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在一些领域还相对有限。在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索发展进程中,信息化设备所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比如,给老年人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以及智能化设备在养老机构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五、发展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各地区的重视,但其面临的发展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政策、资金投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也要鼓励不同形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老年人养老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新常态下发展医养结合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

新常态下,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关键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国家要出台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方案,完善细化涉及土地供应、人员编制、和药品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养老行业标准;健全医保制度,扩大医保结算范围;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开展老年健康等方面的保险业务等,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从而为医养结合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深入发展。

2.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统一领导,避免出现管理分割现象

新常态下,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使其既不能出现“缺位”、“越位”现象,也不能出现“错位”现象,进而形成联动效应,从而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强化监督,可以引进第三方作为评估机制,避免出现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导致资源浪费,进而阻碍医养结合的发展。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资金支持

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后盾。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转型的阵痛期,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降低。面对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现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包括土地使用等税费力度;进一步减免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行政性事业收费;完善补贴支持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半失能、失能等老年人的补贴力度,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7],这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而推动医养结合的加快发展。

4.培养专业性人才,提高养老机构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是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其护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规范专业课程设置,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强化优惠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7]。另外,要建立健全对机构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保证其职业正常顺利发展,并对其薪资待遇等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从而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进而促进医养结合之路走得更好、走的更远。这也是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得以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所在。

5.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新常态更加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更加重视社会力量所发挥的作用。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的进程中,要加快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要积极探索建立包括政府组织、营利组织、NGO、NPO以及第三方等社会力量在内的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扩大资金筹集渠道,统筹整合各种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而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危机。

6.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养老服务业是新常态下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衍生发展的、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难题的基础性产业,更是推动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大力发展。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在养老服务业方面的创业创新环境;二是要整合促进养老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增强政策执行力;三是要在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四是要运用市场化力量来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持续加重,而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正是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力量。

另外,新常态下,要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力量,为各自区域内的老年人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同时加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特别是硬件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更及时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及时应对不测事件发生的需要。我们还要积极借鉴学习先进的国际经验和做法,将我国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结合,不断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深入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经济发展步入以中高速、中高端、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同时,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这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一个老年人口数量第一、未富先老且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的国家,破解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诸多难题显得越发迫切,而走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道路也显得更加具有必然性。医养结合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有效解决我国两亿多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的养老模式,只有把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解决得更好,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2015.

[2]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

[3]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

[4]孙雯芊,丁先存.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5).

[5]屈芳.医养结合能否破解养老之惑[N].河南日报,2013-07-04,(04).

[6]朱勤.医养结合打造养老新模式[N].辽宁日报,2014-12-29,(05).

[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2013.

[责任编辑:张昌林]

C913.7

A

1004-7077(2015)04-0100-05

2015-06-11

尹吉东(199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学生,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研究;曹立前(1960-),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医养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
医养当兴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基于隶属函数模型分民族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