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
特级教师董一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陈慕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最美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
仁爱;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炼、魅力。”①
董一菲曾在自己的文章《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中提到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四美,即:诗意美、理性美、素朴美、情义美。这段时间研究了董一菲老师的几节公开课,感觉董一菲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艺术。
董一菲老师的教学语言,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辞采丰美,柔和自然。董老师课堂教学时,诗词典故能够信手拈来。比如教学《乡关何处 乡愁诗鉴赏》这一课时,引用于右任的《国殇》后,董老师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回忆一下,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由君主的地位沦为阶下囚的时候,曾经写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也曾在她的青春岁月的时候,当她的丈夫赵明诚远离家乡的时候,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作为南宋的爱国主义词人之一,辛弃疾是将那“栏杆拍遍”,想一想那“栏杆”在哪里?有楼的地方,可以望远的地方。岳飞也这样抒发感情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北望中原,还我山河。这一切都是——“登高望远”。那么“登高望远”,结合独特的、生命的感受,家国之感,身世之痛,于右任老人是这样说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然后他运用的在这里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典故,这个典故来自那遥远的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乐府民歌,写出了北中国的雄奇壮丽,那就是我多情的国土,六个字怎么说?(师生齐说)“天苍苍,野茫茫”。“天苍苍,野茫茫”这是一种深痛的家国之思。
在这段话中,董老师引用了四个词人的四首词,还有一首北朝民歌。除了诗词歌赋,我们以《葡萄月令》《我的空中楼阁》《在西地平线上》三课为例统计董老师课堂上引用过的或提到的古今中外的作品,大概有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冰冷长河》,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龙应台的《百年心锁》,贝多芬的《命运》,琼瑶的《我是天空的一片云》,此外还有《论语》《圣经》《一棵开花的树》《史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经》《猎人笔记》《沈从文小说选》等。
而被董老师引用过名言的著名人物有尼采(人,首先要变成骆驼)、罗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诸葛亮(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川端康成(美丽的日本的我)、海德格尔(我们人类诗意的居住在大地上)、余光中(今晚的天空很希腊)、康德(这个世界上令我们敬畏的只有两件事。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周国平(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怜虫)、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宗白华(在魏晋时期人们对外发现了自然,对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冯友兰(人的境界分几种,最高的境界是宇宙的境界)等等。
这些统计罗列,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董老师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
而且董老师课堂上的教学用语中,儒佛道三家用语都有。佛家的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道家的如“这个感觉很有庄周的感觉了,庄周梦蝶之后不知道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这是著名的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有境界!”儒家的有“其实人的生活想起来很简单,大圣人颜回有一箪食,一篮子食物,一瓢饮,一瓢水,住在陋巷,就可以足以。”另外,我们纵观《葡萄月令》《我的空中楼阁》《在西地平线上》这三课,董老师课堂用语中涉猎的学科除文学外,历史、政治、美学、音乐、哲学都有。
正是这样广泛的涉猎,使得董老师知识储存丰厚,底蕴实足。正是这样广泛的涉猎,董老师才能根据教学需要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练就辞采丰美的教学语言。
董老师的课堂用语句式富有变化,句法参差有致,产生了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的节奏。加上董老师柔和自然的音质,更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董一菲老师的课堂语言优美蕴藉,饱含着深情,她的声音柔而不媚,像钢琴中音部琴键上发出的乐音,脆而不尖,质地纯正、悦耳,听起来舒服却不催眠。例如在教学《边城》时,有这样一段话:
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的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对她来说,是永远的宿命一般的憧憬和向往;她有一个爱她、她爱,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她爱,为她不要碾坊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痕、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而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惊魂——翠翠,翠翠是自然的女儿,青春的女儿,水的女儿,城的女儿。翠翠有着千种美丽,万种风情,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翠翠”之美。
这样一段话,字字句句包含深情。对翠翠的喜爱,对翠翠命运的怜惜,对《边城》作品的由衷赞美,对作者沈从文的崇敬随着董老师口吐莲花一般轻徐送出。这些情感也如花瓣一般落在学生心田上,融化了、美化了
学生的心灵。
再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她用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张爱玲三字当中纷红骇绿,影响大半个世纪,她是一个世纪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那么就让我们回眸,回眸那绝美的瞬间。”
最后,她又余韵袅袅地收束了全文:“影影绰绰的桃花的绯红零落,我们读月光下温婉的故事,艳异悱恻,氤氲不绝,无数的海晏河清,千般的柔媚宛转。那是滚滚红尘不了情,那就是张爱玲——民国女子,不老的临水照花人。”
这些句子伴着董老师柔美的声音舒缓的吐出来,这种感染力是无与伦比的,听这样的充满诗意的语言,还有哪个学生不受感染而不去喜爱文学呢?还有谁不受到感染不去喜爱张爱玲呢?这些诗意唯美情深意长的句子如一颗颗种子种到了那些青春懵懂的学生心坎上,就等春风一到,它们就会生根发芽。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一味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结果导致问题表述不清,要求表达不明,评价点评不到位。董老师在课堂上不盛气临人,不炫技,不卖弄口才,不把学生当猴耍,说话谦逊平和,但往往能启人心智。
课堂上教师教学语言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有导入提示用语,问题用语,提要求用语这样三种;第二类有评价用语,对话用语这样两种。对于第一类,我们前面谈的比较多了,下面我们重点谈谈第二类。
关于对话用语,我们来看下面一段师生对话。
师:就是尘土,我还不适应倒着说的习惯。黄沙飞舞的尘土,非常细腻的感受。哪位同学还可以补充?这位女同学。
生:人都说大漠的月亮很漂亮。
师:这词很耐人寻味,应该说天下的月亮是一般圆的,但人们爱说他乡月更圆,或者说大漠月更圆,很有哲理。以后我在研究边塞诗时,要想想为什么大漠边关的明月是天下最圆的明月,最漂亮的明月。
师:接着说。
生:还有沙漠里的骆驼。
师:这是沙漠里的驼铃。
生:还有敦煌。
师:那是我们祖先飞天的梦想,最绚烂的华夏梦——敦煌,人文景观。
生:古代诗人写边塞诗的很多。
师:边塞诗独特的美属于西部。这位同学继续补充……
生:我想到了大漠、孤烟、戈壁、胡杨和百草。
师:大漠、孤烟还不够,还要戈壁连着戈壁。在生命最缺水的地方、在生命最艰难生存的地方,却有两种植物,它们的名字叫胡杨和百草。它们比天下最美的诗还要美。你很有想象力,非常好!我们可以继续去想象,去感受西部。
董老师的对话用语或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使学生的答案更加完美,如“那是我们祖先飞天的梦想,最绚烂的华夏梦——敦煌,人文景观。”或引申学生的回答,如“大漠、孤烟还不够,还要戈壁连着戈壁。在生命最缺水的地方、在生命最艰难生存的地方,却有两种植物,它们的名字叫胡杨和百草。它们比天下最美的诗还要美。”这里董老师引申了学生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关于评价用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点评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时,往往只是廉价的表扬与鼓励,什么“你很棒、非常好、太好了、真聪明”这些用语满天飞,让人感觉很虚伪。还有些老师模仿一些演员的表演,说什么“此处应该有掌声”,这些让人很反感。
董老师课堂上的评价用语,有的帮学生补充,使答案更加完美;有的是引用实例或引用名人名言帮学生答案做进一步证明;还有的就是引申学生的答案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上面列举的师生对话中就有这方面的例子。当然董老师对有才华学生的精彩回答,也不吝啬赞美之词。如“这简直是语言的盛宴了,说得非常好!”再比如“很生动,鬼斧神工,很有想象力!掌声!李白是天才,李贺是鬼才,我们这位孩子是天才加鬼才。第一个概括就叹为观止了,因为老师想了很久了,一时难住了。”从这句话还可看出董老师的谦逊平和。关于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如“这位女同学的发言让我无法评价了,非常漂亮的一段解读”。
课堂上听到学生精彩的回答,董老师毫不掩饰自己不如学生的一面。对学生的才华,总是禁不住由衷的赞美,而这种真诚的赞美对学生来说肯定是莫大的鼓舞。
①郭元祥:《感悟“教师人生”》,《中国教育报》,2006年2月第4版。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