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院校教育中,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以学生个人为内在动因,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完成。云南中医学院近两年来在接受教育部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各项考查指标都紧紧围绕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建设和能力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本文从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职能之一。图书馆教育和课堂教育、实践(实验室)教育共同构建了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图书馆传统的教育职能主要通过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利用等手段履行,多为被动服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方式以课堂传授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主,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随之发生深刻的转变,逐渐从配合、辅佐教育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1]。这就要求图书馆不能只是“资源中心”,更应成为“学习中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起着不同于其他教育机构的独特的施教作用。高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图书馆教育的各种手段和服务而获得更多的帮助。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多元化、个性化、立体化、动态化的复合教育,是柔性而非刚性的教育,是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内化而实现的。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氛围,是大学生首选的自学场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能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获取,满足他们巩固课堂知识或发挥个人特长爱好的需要。
资源和环境是外在的基础条件,如何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益,取决于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和间接的执教者——馆员。图书馆的执教过程是在人(读者)与书(信息)的对话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执教的方法、手段体现的是图书馆员的知识、智慧和劳动。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图书馆员而言,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对文献进行二次、三次开发和信息处理,还必须具有中医药知识背景,懂得中医药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教育重点应当围绕中医药人才培养,遵循中医药人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中医药教育的学习特点而开展,与第一课堂交叉互补[2]。图书馆教育应当以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读书、临证、师承三者缺一不可。读书是最基础的路径,也是师承和临证的基础。教科书以支撑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大纲为目的,讲授的是经过加工、整合的知识,但更多“原生态”书籍如中医经典、古籍原文、名老中医实证录、医话医案等,因学时限制不可能更多地进入教材和课堂,课外阅读便成为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方法途径。而读哪些书、怎样读书、读书的效果如何,图书馆作为资源中心,应该认真分析、大力引导、主动介入,担负起专业教育的责任。
3.1.1 建设教学参考书资源库和专题学习库
图书馆庞大的实体和虚拟的馆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我馆与教学部门联系合作,在馆藏目录下筛选书目,提取对中医药学生专业学习起重要作用的权威专著,建设教学参考书资源库,同时购买电子书或数字化加工,分册编印了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导读书目》,推荐或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参考书。我们还开发了专题“学习库”。信息服务模式从以文献为单元转向以知识为单元,帮助学生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引导将各门独立的课堂知识连接起来,综合理解,融会贯通。如为了配合《方剂学》学习,图书馆以每一首方剂为知识点,通过检索收集文献报道的各科病案并建成资料库,作为教材的补充,对学生理解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有很好的帮助。
3.1.2 读者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心理特点、阅读需求、知识结构、行为习惯等提供分类指导。刚入学的新生好奇心新鲜感比较强烈,借书盲目性大,缺乏检索知识,我们重点向其介绍馆藏,推荐优秀的国学经典读物,培养新生的文化认同,同时做好专业入门图书的推荐。高年级的学生对馆藏比较熟悉,借阅目的明确,对新书比较关注,则引导其阅读和关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书,如名老中医经验类、中医古籍原文注解类书籍。但这类图书学术性强,不易理解,为了提高读书效果,图书馆与医史文献教师联合,召集有兴趣的学生成立学生社团“古籍研究会”,开展读书活动,解答疑难。研究生有自我承担和协助导师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对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需求比较强烈,我馆及时将新资源、新软件介绍给他们,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获取所需的特殊文献。
3.1.3 广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中医术语深奥难懂,有必要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馆每年开展“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系列活动,筛选出读书的内容、书目,组织答题竞赛、读书征文、经典诵读比赛等;通过组织手绘比赛加深学生对中药的形态、经络循行、腧穴定位等直观性学习内容的印象;通过小品竞赛促进学生对难记的方剂组成配伍功用等的记忆。在举办经典朗读比赛的同时,发现和选拨学生参与中医经典原文视听读物的录音制作,作为强化基本功训练的有声读物推送给学生,提高他们对经典的认识。
以古代多学科知识为背景的中医学,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丰富内涵,综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3]。图书馆应当在提高中医药大学生文化素质通识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我馆与学校承担的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文化学”重点建设学科一起,共同编写了中医药大学生必读的传统文化书目,开展了“读名著,品中医”主题活动,如读过《红楼梦》后找出中药方剂和药名,在唐诗中学习中医药知识等。通过品读文学作品,发现不少中医学家擅长文学,不少文学家又兼通医学,充分感受中医药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和无穷魅力[4]。阅读引导是图书馆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途径[5]。
早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就提出医学生要“能够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6]。我馆重点加强了以下的信息教育环节,让学生熟悉数据库、检索、查新等资源和手段。
3.3.1 上好新生入馆第一课
抓住入学教育的好时机,介绍馆内各楼层资源分布和开展的服务,指导新生利用图书馆,编制入馆教育手册、制作视频教育片、设计网上在线答题测验等,让学生从进入学第一天起就养成到图书馆寻求知识的习惯。
3.3.2 开好信息检索课程
云南中医学院将图书馆承担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列为全校性必修课,虽然只有16学时,但对学生建立信息意识至关重要。
我们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专
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做到因材施教。
3.3.3 办好信息技能培训
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新资源、新平台、新技术的使用培训,在课堂内外反复训练,对树立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增强学生信息道德都起到了强化作用,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7]。
图书馆教育的特点还表现在其教育的潜在性和持久性。馆内学习气氛使其成为人文教育的殿堂,图书馆举办的一切活动都应带有浓郁的书香气息,体现求知、积极、向上、高雅、文明的特点。在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同时,要教导学生遵守借阅制度、不占座位、文明用语、轻声说话、着装得体,养成良好的公共意识,使学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教化。
图书馆是通过“不言之教”的人文氛围和“无为无不为”的教育旨趣实施教育和精神创造的。因此,与课程教学相比,图书馆教育更加独特[8],更接近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