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红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辅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克服自卑感和压抑感,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语文课堂上努力给他们一点自信,一个微笑和别样的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我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较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good”,他们往往因老师的鼓励而激动不已,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一学期下来,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有些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问题不是不认真,而是学习方法不得当。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在课堂教学上经常会给他们找一些小规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学语文。教学说明文这个单元时,我采用了这样一个顺口溜来帮助他们学习:解答阅读说明文,读懂文章明中心,题意一定要审清,答案(提示)多在文(题)中寻。遇题不要慌,邻句把忙帮,邻句不在家,思考来开门。一两句话过渡段,承上启下作用判。如果遇到主观题,不好回答莫放弃,联系生活好答案。概括段意记清楚,抓住中心总结句,不要忘了过渡句。说明方法常用有六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提示词语是信息。说明语言要知道,准确、简明、缜密好。先让他们把顺口溜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然后再对照范文引导他们认真分析顺口溜中所涉及的知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自然就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更加自信。
教师要随时留意学困生的课堂反应,通过观察和利用学生的眼神、表情及练习情况等反馈信息,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因为学困生对学习已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他们进行语文学习的心理疏导。
有一次,我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的时候,发现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已经显得很疲倦。那是因为这篇文章段落多,又是一篇说明文,内容相比记叙文显得枯燥,所以他们就更不想阅读了。于是,我给他们展示了一些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还给他们讲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开始兴奋了,七嘴八舌地讨论答案。于是,很自然地把他们的精神和思维“引回”到课文中去,让他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再详略有当地学习课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再觉得累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采取“激发兴趣、善导自学、精讲精练、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为此,我们以六人为一小组,将班级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搭配,互相帮助。这个小组既是课内的学习小组,又是课外的学习小组,大家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困生常常会不知不觉感受到集体的学习压力,化压力为动力,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主动共同讨论、研究。这样做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由以往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同学们的互帮下获得成功,并将此转变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效应。经过一学期的合作探究学习,大部分学困生都由原来的不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了,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目标是方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以目标督促其学习,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的实现情况。如果他们在目标的完成上有一定难度,就及时的逐一帮助他们修正,以达到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的作用。